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答案】14. BD 15. (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2)用典(或对典结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要注意结合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D项,“表明自己怀才不遇”不对,这里表达的情绪是愤激不平。句中的“慵疏”只是诗人的反话,他们招致“物议”的真正原因是为人迂直,坚持操守,所以为小人所不容。故选BD。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抒情方式分析,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主要是“夸张”“用典”,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我们分路,“怅悠悠”则同,但用不着“临河”取水,这流不尽的泪水便足以濯缨洗冠了——“垂泪千行”,这艺术上的夸张同样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思考。“濯缨”用《楚辞》之典。
  16.【答案】 (1). 士不可以不弘毅 (2). 任重而道远 (3). 鼎铛玉石 (4). 金块珠砾 (5). 弃掷逦迤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弘”“铛”“砾”“逦”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7.【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此处望文生义,错误理解为“吃一顿饭花千金”。
  席不暇暖:指连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此处望文生义,错误理解为“坐席不暖和”。
  不三不四:不伦不类,不像样子。也指行为不端,不正派。此处使用正确。
  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变化多端的样子。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中性词(不能用来形容人),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此处使用正确。
  金瓯无缺:金瓯,黄金做的盒类器皿,比喻国土。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此处用作“欧洲一体化”,不合语境。
  虚张声势: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使用正确。
  故选D。
  【点睛】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
  18.【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成为第5个世卫组织全球流感参与和研究合作中心”语序不当,可改为“成为世卫组织的第5个全球流感参与和研究合作中心”;B项,“解雇……职务”搭配不当,可改为“解除……职务”;C项,缺少宾语中心词,在“收取押金形成沉淀资金”后加“的套路”。
  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19.【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一位”改为“一名”,“惠存”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此处可改为“保存”。B项,“马齿徒增”是称自己白白增长年岁,错用。D项,“宣告”意思是宣布,告知,常用于书面语言和礼仪性语言,含有庄重色彩,此处应为“通告”,广而告之的意思。
  20.【答案】 (1). 必定脱离平民大众 (2). 不能登大雅之堂 (3). 这个界限应该如何划分呢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文“路人皆知的,不能称之为高雅”可知应该填写“必定脱离平民大众”,第②空根据后面的“入得朝堂”可知应该填写“能登大雅之堂”;第③空根据前文“模糊了雅俗的界限” 和后文的问号,可知应该填写“这个界限应该如何划分呢”。
  21.【答案】 (1). (1)寸草春晖难报恩来 (2). (2)上联: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曰月
  上联:生为国家功同五岳耿耿忠心昭日月 (3). 下联: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下联:死为人民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重点考核对联,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形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此题注意“寸”“千”,“去”“来”的对仗;“生”“死”,“功”“德”句内的对仗,“耿耿忠心昭曰月”和“洋洋正气结丰碑“的对仗。
  22.【答案】莫让人才空埋没
  羽箭雕翎,可以直插云霄射取天狼,但只有善射者去“会挽雕弓如满月”,才能一箭中的猎获目标;骏马良驹,可以纵横驰骋奔腾千里,但只有遇到慧眼识珠的伯乐,才能扬鞭奋蹄飞驰如电;能人异士,或满腹诗书,或胸有奇策,但只有举贤任能者的青睐和任用,他们才能一展抱负,建立丰功伟绩。
  故事中的千里马无疑是幸运的。尽管最初的应聘以失败告终,但是伯乐的慧眼毕竟没有让人才埋没。不得不承认,他的成功固然与他日行千里的潜力有关,但最终的一举成名天下知终究得益于伯乐的赏识和青睐。清代名臣曾国藩曾说:“山不能为大匠别出奇木,天亦不能为明主更生异人。”人才有数,人才难得,关键在于用明亮的双眼发现人才,用勤劳的双手培养人才,凝聚人才的智慧,挖掘人才的潜能,利用人才的能量,达到人才兴邦、人才强国的目的。
  唐代韩愈在他的名篇《马说》这样写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自古及今,有多少经天纬地之才因为肉食者的昏聩愚昧而被抛弃和冷落。英雄无路,报国无门的喟叹,弥漫了整个历史。其中,明代才子徐文长就是一位被埋没的人才。他诗文书画冠绝当代,胸中奇策无出其右。本该建功立业的人生,却在穷困愁苦中度过。他半生落魄,潦倒窘困,精神恍惚,数次自戕。他的一生,正如那幅《墨葡萄图》的题诗所写,“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他这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被人为地闲置于泥淖之下,耗尽了最后的毫光。英雄无路请缨,天才终身抱憾,实在是一幕沉重的人间悲剧。历史的覆辙不能重蹈,人才的使用应该引起发广泛重视。
  人才,是凝结着无穷智慧的坐标,是传递人类文明的火种。在显身扬名之前,他们或渔樵于江滨,或隐形于市井,似乎总是那么默默无闻。这就需要我们的掌权者能够具有孜孜不倦的恒心、百折不回的毅力和力排众议的勇气,举人才于蓬蒿之间,识英雄于草泽之上,不拘一格选人才,放心大胆用人才,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不再只是一句空谈的口号。
  莫让人才空埋没,莫使明珠空泪垂。现在,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人类前进的车轮也从未停歇。中国的发展依靠人才,人类的进步需要人才。让我们尽己所能,为人才的成长进步优化环境,为人才的脱颖而出营造氛围,为人才的合理利用创造条件,我们的民族会因为人才更伟大,我们的世界会因为人才更繁荣。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作文选用与论述“才”相关的六个宋代名言组成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关注“人才”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贴近学生实际。题目要求从六句宋代名言中任选两三句,并合理引用,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导向,也融入了传统文化。写作前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理解这些名言的具体内涵;二是找到所选名言的相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第一句体现了人才难得,选拔人才要不拘一格;第二句体现了人才的重要性——治国平天下,以及成才之道在于教化;第三句体现了选拔人才坚持的原则和对待人才的态度——礼待人才;第四句体现了才与志的火系,才与志的结合更能成大事;第五句体现了才与德的关系,相互影响,德为根本;第六句体现了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这些名言既充满深刻的思辨性,又具有时代的价值导向性。
  根据选取名言的不同,立意角度也有很多,列举几种,以供参考:
  (1)以①③为基础,论述对待人才的态度;
  (2)以①③或①⑤或③⑤或①③⑤为基础,谈论人才选拔任用的标准;
  (3)以②⑤为基础,论述对人才的培养在于教化、德育;
  (4)以②⑥为基础,说明人才对国家的重要价值;
  (5)以④⑤为基础,表现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及追求;
  (6)以六句中任两句或三句为基础,结合宋代的社会实际来写如何育才、选才、用才等。
  点睛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往往围绕一个大话题,提供一些既独立又有内在关联的词语或句子,这些词语或句子所呈现的并列、递进、对比等内在关系,取决于考生的组合延伸能力。此类考题往往就这些词句提供一个写作任务,让考生根据任务对材料相关词句进行组合,并延伸出新的认识,进而进行写作。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