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20.【答案】(1)将“垂念”更改为“常念(感念)”
  (2)将“高足”更改为“弟子(学生或门生)”
  (3)将“敬谢不敏”更改为“感激在心”
  (4)将“斧正”更改为“指正”
  (5)将“鼎力相助”更改为“大力相助(全力以赴)”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发送的短信,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与句意不符,故应改为“思念、常念、感念”;“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与说话对象不符;可改为“弟子、学生或门生”;“斧正”请人修改文章,故应为“指正”;“鼎力”: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用在此处与题意不符,故改为“全力、大力”。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答案】 (1). 森林有无私的品格, (2). 才能哺育万物 (3). 大海有宽广的胸襟 (4). 才能容纳江河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该先分析清楚例句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和拟人,句式为条件关系,前后句在内容上有包含关系。因此仿写的句中要用上合适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前后句是并列关系,构成排比。注意话题要一致、修辞要相同,句式要一致。其句式特点是:“表事物的名词+有+名词性偏正短语+才能+动宾短语”。比如可以仿写成:蓝天有深邃的灵魂,才能吸引星月;山峰有高昂的头颅,才能俯视原野。
  【点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文段的内容,根据上下文意及语境,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3、初步仿写,反复揣摩。检查仿写的句子是否合乎要求,切忌依样画葫芦。确定“形神兼备”之后再做定案。
  22.【答案】 科学精神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
  科学精神是科学共同体的精神支柱,是科学界的行为规范,是科研工作者的立身之道。在国际社会,造假者一旦被揭露,无不身败名裂,逐出科学共同体。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这样的科研领导机构,做出严重违反科学精神的结论,堂而皇之地公之于众,这不是一般的缺乏科学精神,而是公然践踏科学精神。
  有识者认为,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知易行难。
  弘扬科学精神,要防止蒙昧主义和神学迷信、技术至上和科学主义两种倾向。
  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力越来越大,技术至上跟科学主义也在抬头。技术至上和科学主义就是把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科学和科学精神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就了荒谬绝伦的东西。
  回顾中国科技史,虽有四大发明,有若干独创的科技成果,但精神层面的认知,理性的认识和规律性总结,这方面的知识,微乎其微,不免让人扼腕。 中国有辉煌的科技史,但没有科学认知的理论总结,说到底就是缺乏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何?求真理是已。”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发表的《科学精神论》是中文文献首次用到“科学精神”这个词并作了阐述。梁启超在演讲中指出:“有系统之真知识,叫作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方法,叫作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有三个关键词:求真、实证、创新。 如果说,“求真”是科学与科学精神必须遵循的铁律,那么,真实,是媒体人最需秉承最需坚守的理念。新闻的生命是真实,这一点科学精神与媒体人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根据习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论断,我认为,中国的文化创造和文化进步应该包括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弘扬科学精神在中国的必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只有这样,中国和科学事业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最终是说是“科学在人们的生活中的确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关键词是“科学”。写作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参考立意:①我们应当相信科学,但不要迷信科学(要讲究适度、要实事求是),因为科学不是万能的。②我们应当尊重科学,倡导科学精神,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③科学精神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认识科学、尊重科学,就是要讲求实事求是。材料作文的写作: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