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河南省郑州市2023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河南省郑州市2023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五四”以来形成、目前仍十分流行的《诗经》研究范式可称为现代诗学,其特点是把《诗经》只做诗讲。事实上,《诗经》在历史上是以“经”的形式而非以“诗”的形式发挥作用的,《诗经》首先是“经”,其次才是“诗”。
  作为“经”和作为“诗”区别甚大。“经”是维系中华文明的精神世界及其发展脉络的基本文献。《诗经》作为“经”在历史上起的作用是培养人的温柔敦厚的中正性情。它通过比喻、联想等手段感发人的心志情意,使人从美的情感体验上升到善的理性认知。《行苇》开头“敦彼行苇,牛羊切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四句,若只作修辞上的兴看,便索然无味;若作“经”看,则韵味浓郁。《毛诗》认为,此段表达了“周家忠厚,仁及草木”的道德。古人把《诗经》作为经,引中出“仁及草木”的哲学命题,把仁者“爱人”推进到了爱自然,这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意义是巨大的。可是,这些丰富内涵在现代诗学中是看不到的。
  现代诗学问题出在何处?出在“文学”概念和世界观上。中文中“文学”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论语》,指的其实是文献、文化。在西方文化中,文学也有文化的含义,如《共产党宣言》中有“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的说法,其中“文学”的含义也是广义的文化。现代学科在西方分化出来以后,“文学”概念特指狭化的文学专业。“五四”以来的诗学从现代“文学”概念出发,把《诗经》当作文学作品,自然反映不出《诗经》在历史上的作用。
  “五四”以反封建著称,但由于时代局限,也存在对传统道德中的永恒内容缺乏辨别的弊端。现代诗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别除《诗经》解释中的封建伦理,
  认为《诗经》自从成为儒家经典,就被打上“思无邪”“温柔敦厚”的标记,成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关教化”的金科玉律,而这些都不是《诗经》的本来面目。这种认识不可谓不犀利,但也难说不偏激。“思无邪”乃孔子所说,“温柔敦厚”系《礼记》记载,“经夫妇”一段则出自《毛诗序》,上述说法意味着历史上对《诗经》的经学解释全无价值。照这么下来,中华文化还有什么可讲的?
  在《诗经》产生及流传过程中,既有“源的真实”,也有“流的真实”。前者指诗篇产生的背景、主题原本是什么,后者指《诗经》在历史上的实际影响是什么。研究《诗经》,不能以“源”的真实否定“流”的真实,反之亦然。比如,现代诗学认为《关雎》反映的是青年贵族的爱情,倘果真如此,那就是源的真实。但是,经学史上古人从未把它作为爱情诗。从孔子开始即如此,新出土的《孔子诗论》强化了这一点。《毛诗》认为是颂“后妃之德”,今文经学认为是“刺康王晏起”。看来古人的认识也不尽同,一篇兼备美刺两说。这则是流的真实。从流的真实看,《诗经》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教化。以教化为导向的《诗经》诠释史与其说是解释诗的本来意义的历史,倒不如说是塑造诗教传统、建构中华文化文明的历史。
  现代分科学术推进了研究的深入,但也造成了学科分隔。今后研究《诗经》,不树立国学、中华文化学的学科概念,不采用辩证地统一古今诗学、打通文史哲界限的新经学方式,而欲觅得《诗经》作为“经”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底蕴,未必不是缘木求鱼。
  (摘编自乔清举《论诗经>“经”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诗学将《诗经》视为纯粹的文学作品,因此无法揭示《诗经》在历史上的文化功能。
  B.《诗经》以诗教的方式,涵育人的性情,引导人向善,参与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C.在现代诗学看来,成为儒家经典和打上“思无邪”的标记,都不是《诗经》的本来面目。
  D.揭示“源的真实”是现代诗学的重要内容,这种学术探究能拓展《诗经》的阐释空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亮出现代诗学的特点,以之引出中心观点“《诗经》首先是“经'”,领起下文的具体论述。
  B.文章引用《行苇》中的诗句,旨在论证把仁者“爱人”推进到爱自然在中国思想史上意义巨大。
  C.文章指出“思无邪”来自孔子、“温柔敦厚”出于《礼记》,意在增强对现代诗学的反驳力度。
  D.文章引用《毛诗》和今文经学对《关雎》的评价,论证了古人对《诗经》作品的看法不尽相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和西方文化中都可以指广义的文化,但其现代含义是从西方文化中发展出来的。
  B.如果用现代诗学的视角来解读《行苇》的开头四句,极有可能抽空其积淀的精神底蕴和负载的文化价值。
  C.对于《蒹葭》,有“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的说法,这种说法体现了传统经学的阐释思想。
  D.采用新经学方式,既有助于把握《诗经》的文学价值,又有助于弥补传统经学的不足,开掘《诗经》的丰富底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峨冠博带、衣袂飘飘的屈子行吟泽畔,发出“逐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天问》-对浩瀚宇宙的终极叩问,越千载而其命维新,经风雨而弦歌不辍。忠贞爱国、上下求索的行为和精神跨越历史的诗行,生生不息,光彩熠熠。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邀游星辰,散落在神话和典籍中美丽的名字化作漫天星斗,照亮一代代航天人赤诚热烈的家国情怀,他们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崛起,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林中开辟天地。
  (摘编自何家玲(千年求索 天问问天》)
  材料二
  随着梦天实验舱成功完成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经过地面技术人员的精确控制,通过精准转位,问天实验舱与梦天实验舱对向布五在天和核心舱两侧,形成“T”字构型的一“横”,天和核心舱则是那一“竖”。
  为何要经历在轨转位?据介绍,如果实验舱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侧向对接,会因为质心偏差对空间站姿态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可能会有滚转失控的风险。同时,根据空间站建造方案,两个实验舱将在天和核心舱的侧向永久停泊,如果选择侧向交会对接,需要在天和核心舱两个侧向端口分别配置一套“一次性”的交会对接设备,造成资源浪费。创造性地采用“平面式转位”,较其他国家的“翻转式转位”,优势明显。
  “T”字构型有何优势?据介绍,转位后的“T”字构型结构对称,从姿态控制、组合体管理等角度来看,都是比较稳定的构型,易于组合体的飞行。且由于其受到的地心引力、大气扰动等影响较为均街,空间站姿态控制消耗的推进剂和其他资源较少。如果采用非对称构型,组合体的力矩、质心与所受到的干扰相对于姿态控制、轨道来说都不是对称的,其飞行效率更低,控制模式更加复杂,一旦构型发生偏转,就需要付出额外的代价和资源将其拉回。
  (摘编自《梦天实验舱成功转位,为何空间站要构成“T”字形?》)
  材料三
  梦想无垠,未来可期。中国空间站将是一个全球性开放的平台,是持有合作和开放态度的人类太空之家,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在构建外层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彰显中国智慧,发挥中国力量,作出中国贡献。
  (摘编自余建斌(三舱就位 筑梦苍穹》》
  4.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的一项是(3分)
  千年求索天问问天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二随着梦天实验舱成功完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屈原开始,人类对浩瀚宇宙的叩问、思考和探索就未停止,新时代中国航天人更是以实际行动,谱写了“问天”的新篇章。
  B.梦天实验舱经历在轨转位有两个考虑:一是从物理学角度考虑;二是从优化设计方面考虑。这体现了空间站建造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C.如果空间站采用非对称构型,组合体的力矩、质心等因素就会影响飞行与控制,一旦构型发生偏转,将其控回的代价较大。
  D.空间站的建设必须考虑组合体的控制模式、运行管理、所受外界影响、安全系数、高效合理利用资源以及独创性等问题。
  6.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彰显了哪些“中国智慧”?请概括说明。(6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