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广东省潮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广东省潮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5.B
  16.①运用比喻,将长河比作匹练,将太华山比作拳头,生动地写出了雕鹗眼中山河的渺小;
  ②运用衬托,以山河的渺小衬托出雕鹗的飞翔之高、气魄之大;
  ③托物言志,借雕鹗的高飞秋汉、睥睨山河,寄寓了诗人渴望在广阔天地施展抱负的远大志向。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B.“雕鹗将从天上摇落到人间”错误。句意为“人间正值树叶凋零的季节,穿过云天还继续向上奋翼”,可见是说只有天外才是展翅翱翔的广阔空间。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长河匹练小,太华一拳低”,“长河”指黄河,“太华”指西岳华山,本句的意思是雕鹗在空中盘旋的时候,黄河不过如匹练一样大小,华山就像一个拳头那么高。
  比喻手法的运用。把“黄河”比作“匹练”,把“太华”比作“拳头”,生动的写出了即使是壮阔的山河在雕鹗眼中也是如此的渺小。第四联采用比喻和夸张,借黄河之细、华山之低反衬雕鹗飞翔之高,视域之阔,雕鹗的形象更加完足。
  衬托手法的运用。以黄河小,华山低,来衬托突出雕鹗飞翔之高、气魄之大。第三联想象月宫中的玉兔和太阳上的金乌,并以此加以衬托,将雕鹗的凶猛高飞的形象塑造得更加饱满。第五联则借群兽和凡鸟来衬托雕鹗的超凡脱俗,卓尔不群,雕鹗的形象更显高大上。
  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本诗借雕鹗在极开阔的天空中飞翔,睥睨山河,以“雕鹗”写人,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寄寓了诗人渴望在广阔天地施展抱负的远大志向。全诗以首联的“雄”和尾联的“俊”为诗眼,以灵动的笔法塑造出雕鹗奋翼进取的英姿,表现出雕鹗驰骋天宇、主宰凡俗的雄心。这雕鹗也正是诗人豪情满怀、志与天齐的镜像和写照。
  17.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笃,禁,竭,琵,琶,唧,嘉,瑟,笙,羌,箫,篁,啸。
  18.D
  19.B
  20.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利剑”比喻航空人研究的飞机等国之重器,形象地表现了这些研究对国家强盛与民族复兴的重大作用,突出强调了航空人的奋斗拼搏精神。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必须”是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必要;“必需”是动词,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第一处应该填副词,所以选“必须”。
  第二空,“攻关”攻打关口,比喻努力突破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难点;“攻坚”比喻努力解决某项任务中最困难的问题,强调“困难”;语境中强调“从幻想式的飞天到各种型号”,侧重技术上突破一个个难关,所以选“攻关”更恰当。
  第三空,“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贯穿”指通达,贯通,根据语境“自始至终”“发展史”,强调历史过程的整体性,应用“贯穿”。
  第四空,“挺身而出”形容面对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担当其任;“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根据语境“以牺牲奉献铸造信仰”,此处应选“挺身而出”。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34种型号166架”应该在“全部为中国自主研制的”前;
  二是搭配不当,“鉴于”应该是“基于”;
  三是结构混乱,应该在“观众”前加“让”。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航空人研究的飞机等国之重器”比作“利剑”,“航空人研究的飞机等国之重器”对国家的强盛与民族复兴具有重大作用,对于“重器”的研制,航空人付出了艰辛;“利剑”可以杀敌,是获胜的法宝,利剑的铸造过程也是充满了艰辛,二者具有相似性。本句以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这些研究对国家强盛与民族复兴的重大作用,突出强调了航空人的奋斗拼搏精神。
  21.A
  22.①血液制剂有使用期限
  ②应对各种用血需求
  ③献血量又与献血者体重密切相关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前文“让人感觉血液似乎一直不够用”文意,此处的主语应是“血液”,据此排除CD。
  再根据后句中的“因为”可知,补写的句子和后句之间是因果关系,且后句说“全血制剂和红细胞制剂的使用期限是采血后的21天内……定期采血”,可知此处是说血液采集是需要定期进行的,排除B。
  故选A。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是解答上文的原因,与该句中后面的内容关系密切,从“全血制剂和红细胞制剂的使用期限……血浆制剂是1年内”,可得出是人们献出的血液是要制成各种“血液制剂”,而它们是各有“使用期限”的,从而可以填入“血液制剂有使用期限”之类的内容。
  第二处,从前面的献血话题和“保持血型多样性”,能推断出“有助于”血液制剂的使用,从而可以填入“应对各种用血需求”之类的内容。
  第三处,从后面的“:”可知,此处关联冒号后面的内容,即“体重与血量的正相关关系”,而从全文话题“献血”和结尾“因此,献血时要考虑体重”,可以整合出“献血量又与献血者体重密切相关”之类的答案。
  23.例文:
  流行与经典假如有两张CD摆在你面前,一张是周杰伦的最新专辑《十一月的肖邦》,一张是波兰音乐家肖邦的经典钢琴曲,你会选哪一张?假如有两本书摆在你面前,一本是“80后”人气作家韩寒的《三重门》,一本是砖头厚的大部头《红楼梦》,你会选择看哪一本?
  流行与经典好像从来都是格格不入的。流行是个精力旺盛的小伙子,爆炸式的头发被染得五颜六色,松松垮垮的牛仔裤上千疮百孔。永远都是一张没有表情的脸,美其名日“酷”;经典则正相反。这位端庄娴雅的贵妇人身着精致华丽的衣裙,仔细斟酌每个句子的语法、用词,以免出言不逊。你总能从她看似平常的话语里体味出无限深意。
  巴金老人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众生喧哗的时代。不是吗?各种光怪陆离、纷繁芜杂的流行元素像潮水一样泛滥在我们周围,简直无孔不入。打开电视,是周杰伦的个人演唱会正在重映;拿起报纸,上面说今年冬季流行羽绒服加格子裙;走进电影院,在赛车道上拼杀了几年的韩寒又折腾出一条新赛道……对于这些,我们早已见怪不怪了。流行这东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来时是轰轰烈烈,众人瞩目,到头来只泛了几个苍白的浪花,无法在历史的沙滩上留下深刻的痕迹。
  经典则不一样。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用锤子对它们进行叩诊,逐一审查和扬弃。时间之筛淘去了掩人耳目的泥沙和尘垢,留下的便是这些璀璨夺目的宝石,在历史的沙滩上熠熠夺目,影响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比起流行的五颜六色,经典更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岁月的洗涤洗不掉其经久不衰的魅力。
  这么说来,难怪会有人对充斥书店的“快餐文学”不屑一顾,对媒体大炒特炒的“时代少年团”一类节目嗤之以鼻了。但这样的做法,就我看来,不仅是极片面的,还是极不明智的。流行就是浮华的代名词吗?看样子不是这样。美国小说史上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飘》在当时就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畅销小说。人们对它的喜爱绝不亚于当今人们对《达·芬奇密码》的追捧。《飘》曾作为一部畅销小说并不妨碍其经典地位。同样,红极一时的“甲壳虫”乐队不是也由“流行”渐渐蜕变升华为“经典”了吗?由此可见,流行与经典其实并不冲突。一个时代的流行元素可以反映这个时代的特色,而其中历经甄选的部分则作为浓缩后的精华,上升到“经典”的地位。
  感受流行风,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生活自然便会多姿多彩;重温经典,聆听久经岁月淘洗后的永恒之音,灵魂才能保持明净。周杰伦的“夜曲”与肖邦的“夜曲”各有千秋,韩寒的《三重门》和曹雪芹的《红楼梦》都看看又何妨?流行与经典都是构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以两例说明有些经典作品,在当时未必会流行,但只要本身有价值,最终会被人们认可。第二句以两例说明,有一些经典在当时是流行的,同时也可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为不同时代的读者所喜爱。第三句指出当下网文平台的现状,许多作品仅能流行一时,但不能成为经典。而这句话中也不排除有些作品能在以后成为经典的可能性。第四句“经典与流行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是对上面列举的文学现象的概括总结,来自文学领域,又不局限于文学领域。这句话提示学生写作的重点,在于探讨经典与流行之间的复杂关系。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提示学生写作时不用局限在文学领域,其它领域也可能有类似的情况,因此可以将思考范围扩大到其他领域,如科学史上的经典理论、艺术史上的名作等等,进一步探讨流行与经典的深层联系。写作中可以指出部分流行元素中存在的质量不佳现象,但也不能对其全盘否定,而是应该辩证地看待。
  立意:
  1.流行亦可能成为经典。
  2.流行唯有保证质量,才有可能成为经典。
  3.经典,亦可成为新的流行元素。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