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山东省德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山东省德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墨松石方干三世精能举世无,笔端狼藉见功夫。添来势逸阴崖黑,泼处痕轻灌木枯。垂地寒云吞大漠,过江春雨入全吴。兰堂坐久心弥惑,不道山川是画图。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家作画时看似东涂西抹,随意勾勒凌乱不堪,却是胸中有丘壑,落笔见功力。
  B.画作用墨的浓淡来表现“阴崖黑”“灌木枯”,观画者能感受到画家运笔的去势。
  C.尾联写观画者坐在画图般的山川中,进一步赞美了画家笔墨运用的精湛高妙。
  D.本诗状物兼抒情,把有形的松石和含蓄的诗意融为一体,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16.这首题画诗题目是“水墨松石”,颈联看似和题目无关,你怎么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两句用典型的江南风光作为背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郁闷与惆怅。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陈说了空叹兴亡荣辱没有意义,只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3)明代散文家归有光青少年时期在项脊轩读书,日日以书为伴,陶醉在读书之乐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代的高僧德诚说过一句话:“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高僧的高妙之处在于,他能够超越世俗意义上的得失困扰,以( 甲 )的态度对待这件事,__①__真是一种大智慧。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满船月光的收获可能更加丰厚,钓一船月光回家,多么浪漫啊!
  其实,__②__?在忙碌中,垂钓着各种各样的东西,钓不到便会失望沮丧,甚至( 乙 )。情绪在得失之间起起落落,人生也因此错过了享受生活的诗意之美。钓一船月光回家,并非( 丙 )的境界。没有收获蔬菜,但收获了快乐;没有收获果实,但收获了花朵。__③__,就看你是不是能够发现。心中有月光,生活便有月光。
  清凉的夜晚,浩荡的江水,皎洁的月色,何妨只钓一船月光回家!
  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风格一致,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树木的横断面上,常常会见到许多深浅相间的同心圆环,这就是年轮。
  年轮,是树木形成层细胞进行有规律的生长和变化而形成的。春季,树木形成层会快速分裂出细胞大、细胞壁薄的早材细胞,形成颜色较浅的春材。秋天,形成层细胞停止分裂,晚期形成的木质部细胞个体小、细胞壁厚,形成颜色深的秋材。春材和秋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年轮。
  不仅年轮可以反映过去的温度、降水、干旱等气候变化情况,还能记忆火山喷发、虫害、火灾、山体滑坡、雪崩、太阳活动等极端事件。考古遗址中的古木年轮,能用于确定墓葬或遗址的年代,并帮助判定不同族群的迁徙历史。即便是炭化的木材,也能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木材利用以及用火的历史。
  由此可见,树木年轮将气候、环境与历史像刻录唱片一样,一圈一圈地记录下来,为我们保存了最原始的气候记忆。我们应该心怀对自然的敬畏,加大力度爱护树木、保护森林。
  20.结合材料,给“年轮”下定义。
  21.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及作用。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的回信中写到:你们在信中说,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要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D
  2.A
  3.C
  4.一年生栽培稻存在比较效益低下等问题,可以研制多年生稻;中国科学家们经过艰辛地研究,成功试种并推广多年生稻品系;这种多年生稻具有“免耕”与“越冬”两种特性,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明显;多年生稻技术得到国际广泛关注和认可。
  5.①整合科技人才,发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技研发,可以研究多年生小麦或者玉米。②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减少成本,提高收入。③推动规模种植,保障粮食安全。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D.“除草”错误。原为为“不需要犁田耙田、买种育秧、移栽等生产过程,中间只需和水稻一样的田间管理”“在第5年起由于杂草等问题”,可见还是需要除草。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已经不适合生产经营”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种植水稻的比较效益依然低下。概括起来,一年生稻作生产方式存在种子投入量大、劳动力和农机具投入大、水土流失加剧、土壤结构破坏和养分失衡等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没有说到不适合生产经营,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就……就……”错误。原文为“实践中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根源还在于基础理论的薄弱”“基于基础理论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通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可知解决基础理论问题只是前提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人类把粮食作物驯化成了一年生栽培种……种植水稻的比较效益依然低下……如果能够创制出像果树、甘蔗一样的稻作新类型,即多年生稻,就可以种植一次,连续收获多年……实现稻作生产轻简化,进而节本增效,提高种粮效益”可概括出,一年生栽培稻存在比较效益低下等问题,可以研制多年生稻;
  结合“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基于这一杂交组合继续进行多年生稻艰辛的创制研究工作,直到2018年才成功审定了第一个多年生稻品种“多年生稻23”,距离成功配制这一种间杂交组合已过去整整22年……多年生稻在云南12个州市的76个县市区累计种植20多万亩,在河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区,及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缅甸、泰国、乌干达、科特迪瓦等国家进行试种,收益可观”可概括出,中国科学家们经过艰辛地研究,成功试种并推广多年生稻品系;
  结合“多年生稻创制了以‘免耕’和‘越冬’为核心的颠覆性多年生稻轻简化生产技术……每季每公顷节约劳动力68至77人次,节约生产投入46.8%至51%。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更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可概括出,这种多年生稻具有“免耕”与“越冬”两种特性,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明显;
  结合“多年生稻育种工作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创制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该榜单,成为中国唯一入选也是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可概括出,多年生稻技术得到国际广泛关注和认可。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结合“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基于这一杂交组合继续进行多年生稻艰辛的创制研究工作,直到2018年才成功审定了第一个多年生稻品种“多年生稻23”,距离成功配制这一种间杂交组合已过去整整22年……实践中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根源还在于基础理论的薄弱,因此,研究转向了基础理论。通过大量细致的研究,研究团队发现了两个显性互补基因控制长雄野生稻地下茎发生的遗传规律;第一次测序并组装了长雄野生稻基因组,解析了长雄野生稻地下茎遗传网络。这些研究结果为多年生稻创制提供了遗传理论基础。在育种方法方面,基于基础理论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通过长期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发明了……在品种创制方面,研究团队通过筛选携带长雄野生稻多年生性不同遗传位点组合的材料,克服了种间远缘杂交存在的杂种不育等野生种质资源利用普遍存在的问题”可知,整合科技人才,发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技研发,可以研究多年生小麦或者玉米。
  结合“自第二年(季)起,不需要犁田耙田、买种育秧、移栽等生产过程,中间只需和水稻一样的田间管理,可以极大地减少稻作生产环节,实现稻作生产轻简化,进而节本增效,提高种粮效益”可知,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减少成本,提高收入。
  结合“多年生稻自第二季不再需要买种、育秧、犁田、耙田和插秧等生产环节,每季每公顷节约劳动力68至77人次,节约生产投入46.8%至51%。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更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我国南方小规模梯田稻区,由于不用重复犁田、耙田,从而减少用水次数和用水量,能够减少水资源投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扰动),保护生态安全”可知,推动规模种植,保障粮食安全。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