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州司马卢杞遇赦,移吉州长史,谓人曰:“吾必再入。”未几,上(唐德宗)果用为饶州刺史。给事中袁高应草制,执以白卢翰、刘从一曰:“卢杞作相,致銮典播迁,海内疮痍,奈何速迁大郡!愿相公执奏。”翰等不从,更命他舍人草制。乙卯,制出,高执之不下,且奏:“杞极恶穷凶百辟疾之若仇六军思食其肉何可复用?”上不听。补阙陈京、赵需等上疏曰:“杞三年撞权,百揆失叙,天地神祇所知,华夏、蛮夷同弃。倘加巨奸之宠,必失万姓之心。”丁巳,袁高复于正牙论奏。上曰:“杞已再更赦。”高曰:“赦者止原其罪,不可为刺史。”陈京等亦争之不已,曰:“杞之执政,百官常如兵在其颈。今复用之,则奸党皆唾掌而起。”上大怒,左右辟易,谏者稍引却。京顾曰:“赵需等勿退,此国大事,当以死争之。”上怒稍解。戌午,上谓宰相:“与杞小州刺史,可乎?"李勉曰:“陛下欲与之,虽大州亦可,其如天下失望何!”壬戌,以杞为澧州别驾。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又谓李泌曰:“朕已可袁高所奏。”泌曰:“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上悦,杞竟卒于澧州。
  四年春二月,李泌自陈衰老,独任宰相,精力耗竭,既未听其去,乞更除一相。上曰:“朕深知卿劳苦,但未得其人耳。”上从容与泌论即位以来宰相曰:“卢杞忠清强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觉其然。”泌曰:“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杞以私隙杀杨炎,挤颜真卿于死地,激李怀光使叛,赖陛下圣明窜逐之,人心顿喜,天亦悔祸。不然,乱何由弭?"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杞极恶A穷凶B百辟疾之C若仇D六军思E食F其肉G何H可复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赦者止原其罪”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两句中的“止”意思不同。
  B. “上怒稍解”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解”意思不同。
  C. “陛下欲与之”与“失其所与”(《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与”意思相同。
  D. “朕已可袁高所奏”与“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可”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卢杞在遇到大赦调任吉州长史时颇为悲观,因为他认为自己必定会再次入狱,然而不久后发生的事却并不像他事先所预料的那样。
  B. 应命起草诏书的袁高反对让卢杞担任饶州刺史,他找到宰相卢翰、刘从一并明确地表明自己反对的理由,希望二人能够坚持上奏。
  C. 陈京、赵需等上表,认为卢杞独掌大权三年之久,祸乱朝政,罪行很大,如对卢杞这样的巨奸加以宠幸,将会失去天下百姓的心。
  D. 卢杞当政之时,百官常常内心深感恐惧,感觉随时可能会遭受杀身之祸,这也是陈京等人极力反对再次起用卢杞的一个重要原因。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谓袁高曰:“朕徐思卿言,诚为至当。”
  (2)累日外人窃议,比陛下于桓、灵;今承德音,乃尧、舜之不逮也!
  14. 四年春二月,在与唐德宗谈论卢杞时李泌是从哪几个方面答复的?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发华州留别张侍御刘禹锡束简下延阁,买符驱短辕。同人惜分袂,结念醉芳樽。切切别弦急,萧萧征骑烦。临岐无限意,相视却忘言。[注]此诗写于刘禹锡与张侍御分别之时。当时,刘禹锡自洛阳西上长安,巧遇朋友张侍御奉调华州,于是一起到华州,后刘禹锡继续赴长安,与张侍御分别。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通过几个连续的动作刻画,表明将要离开华州之事,照应了题目中的“发”。
  B. 颔联先以“同人”表明双方关系,再写分别饯行场面,“惜”“醉”二字彰显情感至深。
  C. 尾联二人歧路分别之“意”与王勃诗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情意相同。
  D. 诗歌用“分袂”“别弦”“岐”等表示离别之意的词语,强化了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16. 本诗颈联在用词和抒情上富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陈情表》中,李密在陈述家族人丁单薄之后,用“____,____”表现了自己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处境。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离骚》的内容包含了真理道德和国家管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登高赋诗是中国文人的传统,“登高”有“登山”“登楼”“登台”“登塔”等形式,唐人借登高来言愁叙悲的诗句有“____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对今天的人们而言,透过方方圆圆的窗口可以窥见古人的生活、科技、艺术和审美情趣。甄选的200多面形态各异、风格精绝、涵盖从战国到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镜种的院藏铜镜的展览展示出铜镜延续数千年的旺盛生命力。
  华夏先祖临水照影,所用的水鉴逐渐演变为青铜制作的镜鉴。在隋唐时期,中国迎来铜镜发展史上的鼎盛期。隋代铜镜 ① ,其中十二生肖纹镜、团花纹镜最有特点,前者脱胎于新莽时期,而后者又为唐朝铜镜业争相模仿。宋金时期,商业发达,市井生活丰富多彩,铜镜采用含锡量较低的黄铜,同时增加铅和锌的含量,这就使得铜镜更注重实用。在纹饰表现上,随着政治的清明,民间商业的繁荣,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化艺术发展的 ② ,铜镜上出现了商标铭文等内容,展现出的现实生活题材活泼生动,并富有人文气息。
  明清时期的铜镜铸造呈 ③ 之势,缺乏汉唐镜的神韵。清代中晚期,更加明亮的玻璃镜逐渐取代铜镜,进入 ④ 。然而,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源自镜鉴的思想光芒一直映照至今。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窗口”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三伏天,太阳的位置不是最高,日照不是最长,却成为一年当中最热的天气,为什么呢?
  虽然地球被浓密的大气层所包裹,但是,太阳光并不是直接加热靠近地面的表层空气, ① 。地面再通过红外辐射、空气对流和水分蒸发把热带给空气。 每平方米的地表上面,有约10吨的空气,可以储存大量的热。这就使地表的温度不会太高。到了晚上, ② 。 这,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只有几摄氏度到十几摄氏度。因此,每天的平均温度就不完全取决于从太阳得到多少热量, ③ ,即积累的热量的净变化。
  三伏天,地球每天接收到的热量还是超过散失的热量,所以温度不断升高。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加上七八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控制中原大部分地区。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地面辐射增温,天气也就更热。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2. 请根据第三自然段内容简述“三伏天”成为一年当中最热的天气的原因。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