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月考试题 > 山东省济宁市一中2024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山东省济宁市一中2024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8.①作者用前两个句号将“静默”独立出来,②起到了强调作用,③同时延长了停顿时间,使语气更加舒缓,③强化了姑娘和众人等待“十年前,大地震动毁灭一切的那个时刻”时肃穆庄严的氛围,凸显了那个时刻对姑娘的影响之深。
  19.姑娘身体的扭动不是因为欢快,不是因为虔诚,而是愤怒、惊恐,是绝望的挣扎,身体向左,够不到什么。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合,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语句“静默。静默。”作者并没有用逗号叙述“静默,静默”,使得语句快速结束,而是通过两个句号,将两个“静默”独立出来,单独成句。
  在形式上,两个用句号隔开的单独成句的“静默”,比用逗号隔开,产生更长的停顿效果,从而强化了“静默”的氛围;
  同时,这种对于“静默”的强调效果,与前后文中“十年前,大地震动毁灭一切的那个时刻”“于是,气氛立即变得庄严”相呼应,更能突出姑娘等待“十年前,大地震动毁灭一切的那个时刻”时肃穆庄严的氛围,凸显了那个时刻对姑娘的影响之深。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画线句共有三处语病:
  第一处,搭配不当,后文中“不是因为欢快,不是因为虔诚……”的解释,显然是对于“扭动”的原因分析,而非对于“身体”的相应解释,故应将“姑娘扭动的身体”改成“姑娘身体的扭动”;
  第二处,搭配不当,“不是因为欢快,不是因为虔诚”与“是愤怒、惊恐,是绝望的挣扎”之间并非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故应将“而且是”改为“而是”;
  第三处,语序不当,“绝望的挣扎”的情感程度深于“愤怒、惊恐”,应位于“愤怒、惊恐”之后,故应改为“而是愤怒、惊恐,是绝望的挣扎”。
  故句子应修改为:姑娘身体的扭动不是因为欢快,不是因为虔诚,而是愤怒、惊恐,是绝望的挣扎,身体向左,够不到什么。
  20.B
  21.①在妖魔和神仙之间 ②没能成为一个普通人
  22.①原文将他们让白娘娘做妖做仙、她一心要做人的情形交代更清楚,两者对比更鲜明。②原文用生动描写和反复手法表现白娘娘做人的渴望追求,更形象可感,表达感情更强烈。③原文更有文采,表达风格与前后文更为协调一致。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A项,判断错误,没有排比的修辞手法;
  B项,判断正确,“普通的……算得了什么呢?”是反问,“二十五史”和“笔墨”都是借代。
  C项,判断错误,没有对偶和拟人;
  D项,判断错误,“她无惧于死,更何惧于镇?”不是设问,是反问,没有比喻。
  故选B。
  21.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第①空,从上文“她偏偏看到在天府与地狱之间,还有一快平实的大地”可知,下面指向的是“人世间”,从下文“还有一种寻常的动物:人”可知,人是不同于天府的神仙与天域妖魔。分析可知,空格处可以填写“在妖魔和神仙之间”。
  第②空,从上文来看,法海逼迫白娘娘成妖,天庭逼迫她成仙,她却要成为人。她无惧于死,更何惧于镇?然而,最终,“没能成为一名普通的人”,这是“她莫大的遗憾”。分析可知,此处空格应填写“没能成为一个普通人”。
  2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划线句子“法海逼白娘娘回归于妖,天庭劝白娘娘上升为仙,而她却拼着生命大声呼喊:人!人!人!”句中指出让白娘娘做妖的是法海,让她成仙的是天庭,而她却拼命要做“人”,这样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更强烈的感情。句中运用了动词“拼命”表明白娘娘要做人的决心,句中“人!人!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感情更强烈。句子前两句句式相同,风格一致,后两句生动形象,整个句子与前后文协调一致,富有文采。而修改后的句子缺乏文采,表达的情感也不够强烈。
  【点睛】补写句子的方法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
  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3.例文:
  同爱一片天,同在一方土杭州亚运,世界瞩目。肆虐三年的疫情未能阻挡住亚细亚人的热情和脚步,2022替换为2023,第19届亚运会在杭城胜利举行。一曲钱塘,八方来客,45个国家和地区,12500多名运动员,在角逐481个小项奖牌时,用目光温暖目光,力量激发力量,向全球几十亿观众诠释了“心心相融,@(爱达)未来”。
  同爱一片天,同在一方土。同在这方土,同爱这片天。体育如此,政治、经济、文化亦如此,我们用爱结成的,是亚洲命运共同体。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出生、成长、发展、进步,共同呼吸着新鲜的 空气,共享着同一个命运。莎士比亚说过:“世界如同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我们要用行动和爱去演绎一个美好的未来。
  这片天空依旧湛蓝。曾经的硝烟弥漫已演变为烟花璀璨,曾经的炮火连天已演变为灯火浪漫。是什么力量带来改变?一切只因为共同发展的理念。大同理念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深入人心。《礼记》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儒家的大同理想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讲信修睦,友好往来,费孝通将之总结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国从来就是礼仪之邦、和平之邦,有成仁之美,有大同之德。
  这方土地依然美丽。曾经的千疮百孔已凝结为江山一统,曾经的农奴苦工已翻身为人民群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声音飞越珠穆朗玛,流出长江黄河,流经湄公河,流入太平洋,也流向印度洋和北冰洋。贝加尔湖畔绿草如茵,清澈又神秘,亚细亚的孤儿不再在风中哭泣。
  然而,这片天空仍有阴霾,这方土地仍有苦难。日本排污并未停止,巴以冲突还在继续,“战疫”方歇,“战役”又起。亚细亚,同是一个家;亚平宁,笑吾不平宁。细究其理,无非是苟且短暂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不虑及河清海晏和子孙后代。其实,我们大可以坐下来共商国是,大可以低下头握手言和,心相融,爱相加,相爱相生,而非相爱相杀。
  所以,来吧,同爱则一片天蓝,同在则一方土热。同爱始于同在,同在终于同爱。同爱为木,林木森森;同在为土,息壤之土。土木工程,土木亚洲,一衣带水,大同为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第一段文字引用了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主题曲《同爱同在》,材料的关键词是:“同爱”“同在”。
  “同爱”“同在”的核心是“同”,“同”有相同、同样、一起、共同之意,所以“同爱”是彼此之爱,也是共通之爱,“同在”是彼此生活的相同相通之世界,是背景之“共在”,也是彼此看到和证明对方之“在”,携手共前之“在”,是主体之间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共通之爱本就蕴含着“同在”,而主体之间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又蕴含着“同爱”。在这里,“同爱”与“同在”互为基础,相融相生。歌词中的“同爱同在”表达了人们对于和谐、美好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只有我们共同去爱,才能共同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只有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才能更加懂得去爱。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启示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共同的家园,共同努力追求美好。所以,我们应该在追求美好的道路上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力量。同时也应该激发他人的力量和潜能,共同关注和爱护身边的人和事物,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关爱和互助中获得成长和进步。通过关爱和互助,共同实现梦想和愿望,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在面对全球性的挑战和问题时,我们也应该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共创辉煌的未来。总之,这篇作文应该以“同爱同在”为主题,通过分析“同爱同在”的内涵和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引导读者在生活中珍惜“同爱同在”的时刻,从而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美好愿景。
  从“联想和思考”可知,文体可以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写人叙事要紧紧扣住“同爱”“同在”两个词语展开,可以运用场面描写、心理刻画、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来突出共同努力、共赴愿景的主题。若写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首先分析“同爱同在”的内涵,然后阐述“同爱同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共同努力,共赴美好。
  立意:
  1.同爱同在,构建和谐社会。
  2.生命温暖生命,力量激发力量。
  3.共向美好,绽放青春光芒。
  4.互相关爱,同圆梦想;团结合作,共创辉煌。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