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江苏省苏州中学2024届高三新高考调研卷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江苏省苏州中学2024届高三新高考调研卷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现代文阅读 Ⅰ(本题共 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闻真实性作为新闻的生命和底线原则,是媒体的立身之本。16世纪,“事实”一词最早在英语中出现,当时它的定义是:“真正发生或真实存在的事物;因此,与纯粹的推断相反,它是一种经过实际观察或可靠证据证明的特殊的真相。”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成为大众传媒内容产业运作的核心,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去中心化和平权化的网络空间激活了行动者的传播行为,以人为媒的传播结构随之产生,这一结构极大冲击了传统媒体的地位,并对原有的新闻价值理念和新闻实践产生一定影响。虚假新闻的泛滥、反转新闻的产生、新闻边界的游移以及受众的信任降低等问题,都指向了社交媒体时代真相悬置这一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真相悬置作为社交媒体时代的一种景观,与数字技术对新闻业所产生的严重威胁不无关系,并表现为多重因素结构性运作机制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分析新闻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式和理论起点。场域以隐喻式的抽象概念,通过关系的角度阐释社会结构与文化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行动逻辑。从分析的角度来看,每个场遵循自身特有逻辑,不同位置的占据者依据掌握的资本种类和数量,运用包括惯习(性情系统)在内的各种策略进行权力斗争,旨在维续或变更场域内的力量构型。新闻界是一个场,但却是一个通过收视率被经济场加以控制而难以自主的场,同时又以其结构,对所有其他场施加控制力。
  罗德尼·本森首先将新闻场域定位在其最为直接的环境,即文化生产的场域中。这是一个各色作家、艺术家、音乐家和科学家进行符号创作的场域。文化生产场域由两个相对的子场域构成:有限生产场域和大规模生产场域。这两者之间的明显区别在于有限生产场域偏向自主性,而大规模生产场域偏向他律性,特别容易受到经济场域的影响。当下的新闻场域正属于后者。社交媒体中的众声喧哗绝大部分是紧密嵌入商品化产制中的展演行动,传播压缩而非扩展了思辨性公共讨论的空间。 消费主义对媒介场域的影响日益明显,各种媒体平台逐渐沦为商品营销的集散地,这不仅挤压了公共对话的空间,而且作为景观的商品掩盖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本质。
  当代与新闻场域的互动莫过于媒介技术场域的影响。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技术场域对传统新闻场域无疑是一种破坏性力量,不仅使得传统媒体走上了媒介融合的求生之路,更是促使新闻生产的惯习和资本力量发生了变迁,使得新闻场域处于自律性与他律性不平衡的张力之中。在大众媒体时代,传统新闻把关中的事实查验是相当严格的工作,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传统媒体在社会上享有较高权威和公信力的原因。社交媒体开放无门槛的特性使得个体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加速者,成为“新的中心”。但这同时也带来了传播主体的增加和信息的碎片化传播。传播主体的增加使得以传统媒体把关的传播模式变得不再受用,事实查验变得滞后,使得真相从“是什么”变成了众说纷纭的观点之争。碎片化的传播模式导致受众的认知方式发生变化,事实查验的结果变得不再重要,真相渐渐缺席。
  新闻场域的资本形式主要包括政治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四种,各种媒体开展新闻实践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和积累资本,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经济资本。在新传播格局中,用户注意力成为某种稀缺资源,媒体之间进入超竞争阶段。用户开始以阅读、转发、评论等为核心,来评价新闻生产与劳动,新闻编辑室文化和行业实践确认了“流量”逻辑的合法性。在“流量为王”的大旗之下,新闻生产中的消费者主权原则甚嚣尘上,记者会根据特定新闻文章的受众点击量(即页面浏览量)来迎合受众的偏好,并与专业规范相冲突。在这个过程之中,传统的新闻价值被逐渐解构,新闻真实性不断被弱化。
  惯习所反映的是新闻生产中的常规化和惯例化操作,代表了新闻生产中的一些“无意识”习惯。 网络社会中的情感作为一种被新发现的可动员的社会资源,会直接引起某些新闻编辑室内部惯习的改变。社交媒体以人为媒的传播网络不仅助推情感信息流的产生,而且使得情感也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掀起了一场“情感转向”的浪潮。“情感转向”作为一种他律性的外力,导致传统新闻价值理念和新闻实践发生一定的嬗变,在先情后理的内容消费中新闻事实有被搁置的风险。
  (摘编自苏陆影、陈接峰《真相悬置:论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实践和公共生活》)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事实是经过实际观察或可靠证据证明的特殊真相,它是新闻的底线原则。社交媒体时代传播结构的变化,让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冲击。
  B.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分析新闻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范式,资本、惯习、场域都会改变场域内的力量构型,导致新闻真相的缺失。
  C.经济场域的影响使得各种媒体平台逐渐沦为商品营销的集散地,新闻场域思辨性公共讨论的空间被压缩,现实世界的真实本质被掩盖。
  D.网络社会中的情感会引起某些新闻编辑室内部惯习的改变,“情感转向”的浪潮会导致传统新闻价值理念和新闻实践有被搁置的风险。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技术场域逼迫传统媒体走上了媒介融合的求生之路,新闻场域在自律性与他律性不平衡的张力之中很难保障新闻的质量和真实性。
  B.社交媒体时代去中心化和平权化的网络空间,让个体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加速者,新闻真相悬置的社会现象也随之出现。
  C.为争夺用户注意力,新闻编辑室文化和行业实践确认了“流量”逻辑的合法性,记者为迎合受众,会产出真实性削弱的新闻作品。
  D.大众媒体时代,传统新闻把关中的事实查验在传播主体的增加和信息的碎片化传播下不再受用,事实查验无法展开,致使真相缺席。
  3.下列新闻中,具有新闻真实性的一则是(3分)
  A.新华社快报:交通运输部7月31日发布数据,今年 1 至6月,我国完成营业性客运量43.2 亿人次,同比增长56.3%,出行量加快恢复。
  B.白鹿视频发布:近日,重庆一外卖骑手在送生日蛋糕的时候,因顾客发现外卖软件上显示着外卖骑手也是当天生日,被分一半蛋糕。
  C.一自称上海“土著”的中产在知乎上称其在与江西萍乡的女留学生谈婚论嫁时,女方父母提出了 1888 万天价彩礼、千万房产过户等要求。
  D.新浪汽车报道,马斯克正式退出脸书,并删除了他曾经的所有内容。他将很快开发新的手机系统,终结高科技寡头对网络传媒业的全球垄断。
  4.请简要概括造成当代新闻真相悬置的要素。(4分)
  5.依据文本,推导真相悬置可能会对新闻业产生的影响。(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冻土观测段(节选)董夏青青上等兵将他带到那天夜里他步行时路过的那家眼熟的餐馆。餐馆门上贴着疫情期间暂停营业的告示,门前屋檐下摆着一桌两甃。
  上等兵拉出凳子坐下来:“这是我班长最爱吃的一家店,每回下山休假,他都先过来吃一顿。”
  “那天路过瞅着眼熟,就想不起来。”他说,“他在朋友圈里发过这个店。”
  “是,排长。”上等兵说,“我班长爱吃兰州拉面。”
  “你的问题。”他说,“说吧。”
  上等兵双手抄兜,许久才开始说话。
  “排长,我想留队。”上等兵说。
  “家里同意么?”他说。
  “①我跟他们说了,我病了。”上等兵说,“我自己知道,好起来也容易,以后替班长把他的活儿接着好好干下去,干明白,病就好了。”
  “谁告诉你的?那个女医生?”
  “不是。”上等兵摇头,“我先给您说两件事,然后我再问问题。”
  “有一回,军区电台联网组训,”上等兵说,“班长叫我给他校报,他读得太快,我就把报校错了。班长当时特别气愤,说你学了几个月的专业,报还能校错? 你有你的责任,有你的使命,这要是打仗了,你这校窜行了,还窜了两行,仗得怎么打?我当时也没忍住;冲他发火,我就骂了,我说我从当兵第一天就是等着退伍的,在这鸟地方气喘不上来,尿撒不出来,脚上全长了冻疮,头也疼得不行,你还骂我。说完我就走了,老子不校了,叫我滚蛋还正好。但是我班长还一直在发报,我走的时候,他手也没离开发报机。然后我还没走出门口,就听见砰的一声,一看,我班长连人带椅子倒在地上。我赶紧过去把他扶起来,翻抽屉找速效救心丸。等班长吃了药缓过来以后,说晕倒不怪我,是他手上的汗流到发报机的键盘上,键盘又通着电,给他打晕了。”
  “还有一个事。”上等兵继续说,“我刚下连的时候,班长晚上给我们开了个欢迎会,会上问我们有什么问题要问。我说我有问题,我想知道,我们在这个地方当兵;每年创造的利润是多少。入伍之前,我家里面安排了饯行的酒席。我一个开加工厂的堂哥就说,当兵无非也是个工作,拿命换钱而已,说白了有多高尚? 所谓牺牲也就是个概率问题,一百年打不了一次世界大战,这要是有个大师能预言未来三五年不打仗,纳税人何必花钱养着这帮人?”
  上等兵说完,望着印在桌面的象棋棋盘。
  “说完了?”他问。
  “说完了。”上等兵说。
  “那你现在想不通的,还是这个利润问题?”
  “我是想问您。”上等兵抬起头看着他,“我班长那么好的人死了,就是为了保护我们这样的人吗?”
  ②树上蝉鸣和风吹动梧桐枝叶的声音落下来。良久,他问了一句:“你有喜欢的女孩吗?”
  上等兵点头:“有。”
  “记得她的样子吗?”他伸出手指头在自己的脸前比画,“她的轮廓……”
  上等兵的眼神失了焦,轻声说:“记得。”
  “你记得她、认得她……”
  “嗯。”
  “是因为她的轮廓……”
  “是。”
  “边界……”他说,“国家的边界就是它的轮廓。我们在这里,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希望这个轮廓不要改变,要一直像我们心里记得的,还有那些死去的战友们记得的,这个地方最好的样子。”
  “上上任团长走的时候,全家三口人在团部大门口,跪下磕了三个头。”他说,“上上任团长的儿子,就是咱现在的营长,也来了这个地方。我从小一进陵园就特别害怕,但是去咱这的烈士陵园一点都不怕,还有被保护的感觉。”
  “给我看病的心理医生也这么说……”上等兵说,“她下山轮休之前还去了一趟。她说有一回在陵园,她给一位班长放完糖,蹲下来想帮他把碑前打扫一下,突然那颗糖不知道什么原因,掉在她的手背上,③她说那一下,她特别开心,也难过。可山上的经历,给内地很多人说他们也不能理解,他们看了,就只是富人看穷人的感觉。”
  “还有件事……排长。”上等兵磕绊地说,“我学飞机构造的时候,教我的老师是英国人,我懂英语。那天有个那边的人受伤了,他就躺在地上一直大喊大叫,说不要抓我,我家里还有老婆孩子,上级授意他才过来的,不关他的事,要我们救他,他不想死……④我老也忘不了他的哭声……排长,我忘不了……想想我班长我应该……可我忘不了……”
  “知道你班长的原名叫什么?”
  上等兵流着泪摇头。
  “叫许元义,不是屹立的屹,是义气的义。”他说,“他小时候老跟人打架,他爸觉得是名字起坏了,老讲江湖义气不行,就给他改了名,改成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那个‘屹’。后来他自己也觉着改了挺好,‘屹’字,一个山一个乞丐的乞,别忘了自己是山沟里出来的乞丐一样的人,做事只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他练发报的时候跳字了,自己拿尺子抽自己手背,尺子都抽断了。”
  “我这两天想,什么叫有仁有义。”他说,“义字好理解,仁呢?”他在面前的棋盘格子里划出仁字的字形,“仁,就是一个人他有点儿二;仁就是得有俩人,有了‘对方’才能谈。”
  “那边有个小士兵,每次巡逻碰上我都给他递烟抽,他就特别认我,说在我们这边当兵好。那天快打起来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在人堆里找他,我特别害怕他也在里面,最后我俩遇上。那种时候不该想这些,可要是这个良心没了,也不配穿这身皮。等我以后有儿子了,就给他起名叫‘大同’,这个名字,你指望你堂哥那样的,给儿子取名叫托尼杰瑞的人去理解么?”
  (选自《收获》2021年第4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既能突破时空限制,交代故事情节,也能体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班长许元屹的形象就是通过对话呈现的。
  B.小说内涵丰富,不但体现了驻守边关的战士们的战友情谊和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对军队不理解乃至轻视的社会现象。
  C.小说叙事质朴冷静,却能直击人心。选文没有渲染牺牲的壮烈,而是通过历史陵园、生活琐事等细节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平凡而伟大。
  D.小说末尾写“他”特别害怕在战场上遇见那位“那边的小士兵”,流露出人道主义的关怀,揭示了戍边军人精神上的成长。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上等兵跟家人说自己“病”了,既是为了留在部队而对家人的借口,也是他内心矛盾的体现。
  B.句子②为环境描写,既表现了周围环境的安静,也体现了排长的停顿和思考,为后文其
  情感的抒发蓄势。
  C.句子③中医生“开心”是因为仿佛感觉战友有灵,“难过”是因为明知这并不现实,增添了对牺牲战友的怀念和哀痛。
  D.句子④中语言描写反映了上等兵真实丰富的内心世界,面对死亡时内心是软弱的,又因为想到班长的牺牲而更觉羞愧。
  8.从参军到班长许元屹牺牲,上等兵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9.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仁义之师”,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军人的“仁义”。(6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