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山东省聊城市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山东省聊城市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人生如河流,我从不怕逆水行舟。”“真正的美德如河流,越深越无声。”文明因河流孕育,受河流滋养,随河流流淌,与河流共存。
  自古以来,河流带给人们太多的启示和思考,请以“我心中那条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1.C 2.B 3.D
  4.①节目名称:黄河文化大会;②节目主题(口号):行走在大河上下,共享盛世中华;③播出时间:每周六20:30;④播出频道:山东卫视;⑤海报背景:穿山越岭奔流而来黄河图案。
  5.示例:
  水利专家:1.黄河流域的水循环特点是什么?2.黄河的径流状况对流域经济和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3.您认为黄河的水资源管理应该如何做?
  历史学家:1.从历史的角度看,黄河在中国的发展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2.你最喜欢哪些黄河相关的历史故事?3.你认为黄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渔民:1.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黄河中捕鱼的? 2.黄河的水质、水位对你的捕鱼有哪些影响? 3.你认为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应该怎样做?
  农民: 1.你在黄河流域种植什么农作物? 2.黄河的气候和水位对你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3.你认为黄河流域的农业应该如何发展?
  学生: 1.您对于黄河有什么样的了解? 2.您参与过哪些与黄河有关的实践活动? 3.您认为应该如何保护黄河的生态环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是因为缺少现代机械交通工具”原因错,原文“因为在现代机械交通工具问世之前,人类在海洋的运动速度和活动范围都相当有限,而且有很大的风险,远不如在河流活动那样顺畅安全。如果海洋不能通向其他文明,或者离其他文明太远,海洋就不具有传播文明的优势”,可见很多滨海地区未能产生发达的古代文明的原因应为“远离河流文明”。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对河流进行干涉与改造”错,原文“曾经向河流过度的索取,如盲目扩大灌溉面积,无节制地使用河水,破坏流域的植被,污染水源和河床,任意建造水利设施或开辟航道,随意改变流向或流量,用耕地或堤坝限制河道,诸如此类,在破坏、影响河流的生命力的同时,也给人类本身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导致或加快了河流文明的衰落”,可见应为“盲目任意的干涉改造”。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观点是河流文明在人类文明之处的巨大作用。
  D.“长江文明的发达程度逐渐胜过黄河文明”体现的是黄河文明的衰落,不能作论据证明材料一论点。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图片左侧用醒目的青绿色字体写着节目名称:黄河文化大会;
  ②名称下面是黄白色字体写的节目主题(口号):行走在大河上下,共享盛世中华;
  ③图片右侧是黄河的流程。沿岸涉及的省份,每个省份下面都有这个节目的播出时间,其中节目牵头者山东卫视的播出时间:每周六20:30;
  ④图片左上角写着播出频道:山东卫视;
  ⑤海报背景:穿山越岭奔流而来黄河图案。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拟写访谈提纲的能力。
  材料一谈的是河流文明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材料二谈的是黄河文化对于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本题要求以《黄河文化大会》节目组记者的身份沿黄地区针对黄河文化进行采访。
  访谈时要紧扣主题“黄河文化大会”;同时主语采访对象不同,提问内容应该不同;注意问题要具体,切口要小,不要提大而空的问题;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让访谈对象有话可说;问题要精炼易懂,让对方能够快速把握问题。
  水利专家:
  专家应该熟悉黄河的水流特点,并研究黄河径流状况和对流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黄河治理也应了解具体措施,可从这些地方提问。
  历史学家:
  着眼于“历史”研究,应该了解黄河的历史,包括黄河河道等的演变及在中国文明发展的作用,熟悉与黄河有关的历史典故等,可从这些地方提问。
  渔民:
  应该经常在黄河打鱼,可从捕鱼的感受出发提问,比如在这里捕鱼的时间、其间感受到黄河水的哪些变化,从他的身份出发思考如何保护黄河生态等。
  农民:
  应该在黄河沿岸耕种,可以提问种植作物、黄河的气候变化对于生产的影响,今后黄河沿岸农业的发展方向等。
  学生:
  侧重从知识角度提问,如对于黄河的了解,有没有参加过关于黄河的实践活动,有没有思考过如何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等。
  6.C 7.A
  8.①出身乡间,熟悉方言俚语。文中“贵老鼻子啦”“藏迷糊”等方言运用自如,富有乡土气息;
  ②种过地,当过学徒,生活阅历丰富。善于从庸常生活中发现美,能够从卖火柴的生活中发现老客的精神之美;
  ③阅读丰富,知识渊博。熟知三坟五典,经史子集,民间戏曲,所以文中旁征博引,才思泉涌;
  ④注重文字推敲锤炼。常年订阅《咬文嚼字》,所以文章诸如“踱”“蹦”等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
  ⑤能够恰到好处的运用好“机趣”,所以文章选材和语言都很精致,充满谐趣;
  ⑥心中有读者。不让读者挑出毛病,与读者斗智斗勇,所以他的文章有读者意识,深受读者喜爱。
  9.①语言通俗简练,方言信手拈来,多用短句,文章篇幅精短;
  ②主旨深远,通俗的语言、普通的人物却彰显了为革命事业不顾个人安危、不重个人私利的高尚品质;
  ③文章跌岩生姿,先写老客因找不到“十滴年”而着急,再写找“十滴年”的过程紧张刺激,后写找到“十滴年”后的兴奋,最后以街上景观收尾,波澜起伏,跌岩生姿。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急切与焦灼的心情”错误,从“快哉快哉”等看出,除了老客,包括“我”在内的货栈人员并不全是急切焦灼,众人撕纸盒的过程,反而是如“西楚霸王火烧阿房宫”一样“兴奋”。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也为下文寻找‘十滴年’埋下伏笔”错误,老客谨慎利落的行为不是造成“十滴年”的丢失的原因,因而不构成伏笔。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从材料二第一段看,韩羽“出生在鲁西北的乡间”“一口地道的鲁西北方言,朴实得如同邻居家老大爷一样”,所以在小说中方言俯拾皆是,如“贵老鼻子啦”“藏迷糊”,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更有人间烟火味,值得玩味。
  从材料二第一段看,韩羽“种过地,当过学徒”,所以第二段评价他“从庸常生活中发现美”。小说中卖火柴是普通商人的日常生活,但是韩羽却写出主人公的谨慎、机智、爱国。
  从材料二第一段看,韩羽“熟知三坟五典,经史子集,俚俗传说,民间戏曲……才思泉涌,妙语连珠”,知识渊博使他才思敏捷。小说里“犁庭扫穴”“势如破竹”“当初西楚霸王火烧阿房宫”“李逵劫法场”““千呼万唤始出来””等等,也是旁征博引,妙语连珠。
  从材料二第三段看,韩羽“在文字的推敲锤炼上是积极审慎的,他常年订阅《咬文嚼字》,为的是自己读书写字时不犯错误”,所以,小说里的用词精准,很有表现力,如“这才踱回柜房洗脸”的“踱”表现了老客忙碌后的悠闲。“十滴年”从火柴盒里“蹦”了出来,老客也“蹦”了起来,两个“蹦”字增强了画面感,也突出了老客找到“十滴年”后的兴奋。
  从材料二最后一段看,“韩老能够恰到好处的运用好‘机趣’”,小说《火柴论斤卖》展现了一幅幅淳朴又充满谐趣的民俗风情画,巧妙地设置找“十滴年”的情节,张弛有致的情节令读者拍案叫绝。
  从材料二最后一段看,韩羽“把读者作为假想敌,一则要严谨,不能让读者挑出毛病,再则就是与读者斗智斗勇。于是,在看似轻松的文字中,读者不自觉的被韩老所‘虏获’”,这里体现的是作家的读者意识。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词浅”指的是作家作品的语言特点,小说《火柴论斤卖》中语言通俗易懂,方言俯拾皆是,如“贵老鼻子啦”“藏迷糊”等等。“韩老的文章俭省也是出了名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篇小说也体现了简练的语言特点,文章篇幅精短,大量的短句,很多段落是一句一段,以简短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
  “意深”指作品主题深刻。普通的老客,简单的卖火柴的货摊,普普通通的找药的故事,但是在火柴堆里藏着的“十滴年”却不是普普通通的药,短短的一句话“这药贵老鼻子啦,配麻醉药离它不行。西边山里的八路军急等着用哩”,就立刻揭示了主题:为革命事业不重个人私利。“记号是弄了,可不敢弄得太显眼,要是给查住了,我有几个脑袋!你去齐河的黄河渡口瞧瞧,那国民党的卡子是闹着玩儿的”又表现了老客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品质。
  “跌宕生姿”指的是情节的一波三折。小说先不急不忙的描写了老客的出场,再写忙碌的卸车过程,又卖个关子写不卖火柴却倒腾火柴的过程,然后和盘托出折腾的原因——寻找“十滴年”,情节舒缓而人物内心焦急。介绍完“十滴年”的药用价值和特殊用场后,开始紧张、刺激的寻找过程,期间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渲染了紧张、兴奋而又焦急的人物心理。在突然找到“十滴年”的“欣喜若狂”后,以简短的文字、极快的节奏,以“卖火柴”收束全文。文章情节一波三折。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