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山东省聊城市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山东省聊城市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0.CGH 11.B 12.C
  13.(1)楚国军中贤能的谋士将领都毫无保留地献出才智和忠诚,但齐国的军队愈发强大。
  (2)使他的后代受到压抑,却认为个人清廉,这难道不是大错特错吗?
  14.①违反先王赏功罚罪之道;②扰乱了楚国法律的权威性;③打击了有功之臣的积极性;④使已经受赏之人蒙羞;⑤使他的后代受到压抑。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蔡侯把整个国家奉献给了楚国,我已委托几个大臣治理它了。”楚王奖赏他,子发辞谢说。
  “而”字连接“奉其社稷”和“归之楚”,中间不断开,宾语“楚”后断开;且“臣”是下句主语,其前断开,故C处断开;
  “臣”是主语,“属”是谓语,“二三子而治其地”是宾语,其后G处断开;
  “子发”是“辞”的主语,其前H处断开。
  故选CGH。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言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能力。
  A.正确。句意:子发率军迎敌。/料想大王的军队足够来抵挡项王的军队吗?
  B.错误。“意为退却,使动用法”错,应为被动,被打败;“李牧连却之”的“却”,使……退却。句意:楚军三次被打退。/李牧接连击败了他们。
  C.正确。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奖励;彰明。句意:是奖励良善、惩罚丑恶的表现。/在于彰明美好的品德。
  D.正确。句意:所以行善的得到勉励。/怎么能不禁止人们互相仇恨而不鼓励彼此相爱呢?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将战功归于国君、将领、士卒”错,原文“臣不宜以众威受赏”表明子发只是将战功归于士卒。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尽”“悉”,竭尽,全部献出;“师”,军队。
  (2)“抑卑”,使……受到压抑;“私”,个人;“过甚”,大错特错。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反先王之道”可知,违反先王赏功罚罪之道;
  ②由“乱楚国之法”可知,扰乱了楚国法律的权威性;
  ③由“堕兴功之臣”可知,打击了有功之臣的积极性;
  ④由“耻受赏之属”可知,使已经受赏之人蒙羞;
  ⑤由“抑卑其后世”可知,使他的后代受到压抑。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楚国将领子发喜好谋求有技能的人。楚国有一个擅长偷盗的人,就去见他,说:“听说您谋求有技能的人,我是善于偷盗,愿意以我的技能奉献我个人的力量。”子发听说后,衣服带子没系好,头冠也没戴正,出来以宾客之礼相待。左右的人说:“偷窃之人,是盗取天下之物的,为什么以礼仪相见他呢?”子发说:“这种技能并不是你们都具有的。”没过几天,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一交一战三次,楚军三次被打退。楚国军中贤能的谋士将领都毫无保留地献出才智和忠诚,但齐国的军队愈发强大。这时神偷请战,说:“我有一些微薄的技能,愿意为您效劳。”子发说:“好吧!”没有请示就派遣神偷去了。他在夜幕的掩护下,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第二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子发又一次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偷得主帅头上的簪子,子发又一次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材料二:
  子发率军向西征讨蔡国,攻克了蔡,擒获了蔡侯,回来向楚王回复命令说:“蔡侯把整个国家奉献给了楚国,我已委托几个大臣治理它了。”楚王奖赏他,子发辞谢说:“发布诚令而敌人退却,这是君主的威势;进军攻打而敌人退却,这是将领的威势;众志成城、奋力拼杀而敌人退却,这是士兵的威势。我不能凭借士兵的威势而受赏。”
  荀子批评他说:“子发回复命令也算恭敬了,他辞谢奖赏却很浅陋。崇尚贤人、任用能人,奖赏功臣,处罚罪人,并不是某一个人要这样做的,这是古代君王的办法,是统一百姓的根本原则,是奖励良善、惩罚丑恶的表现,治国必须遵从它,古今是一样的。古时圣明的君王举行大事,建立大功,大事已经完毕,大功已经建立,那么君主享受它的成果,群臣享受它的功劳,士大夫加官进爵,官吏提高级别,士兵增加军饷。所以行善的得到勉励,为恶的得到制止,上下一条心,三军同努力,因此事事成功而功业显赫。现在子发独独不这样,违反先王的治国法则,扰乱了楚国的法律,打击了有功之臣的积极性,使受赏的人感到羞耻,使他的后代受到压抑,却认为个人清廉,这难道不是大错特错吗?
  15.D
  16.①性情谦逊平和;②尽职尽责,关心百姓生活;③热爱自然山水,乐享政余幽闲;④能将职责与兴趣完美结合。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诗人任职期满后”错误。尾联“只恐再期官满去,每来湖岸合留连”,意思是只是担心自己的官任到期后,必须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所以现在常常来到湖畔,在此地不舍地流连欣赏。故不是任职期满,而是现在。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薄材何幸拥朱轩,空食东州已一年”,意思是我微薄的才华有什么幸运能够拥有如此华美的居处,白白地吃了这里已经一年的俸禄。对于身居官位,作者觉得自己才疏学浅,辜负了朝廷的俸禄,可以其性情谦虚平和,不虚夸,不自傲。“心事长闲地自偏”,意思是心中没有太多思虑,而是充满悠闲,作者虽然身在官场,但心中依然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园,守着一方宁静的心田,可以看出作者性情温和恬淡。
  “陇上雨余看麦秀,桑间日永问蚕眠”,意思是大雨过后,到田野间察看麦田中麦苗的长势,看看麦子是否抽穗开花;夏天的白昼,到桑树下观察蚕儿的生长情况,看看蚕儿是否已蜕皮入眠。作为地方官,曾巩将农事时时放在心上,一有时间便走到田间地头,走进百姓中间,前去过问庄稼的生长情况,关心其它农事的进展情况,可谓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职。
  “只恐再期官满去,每来湖岸合留连”,意思是只是担心自己的任期到期后,必须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所以现在常常来到湖畔,在此地不舍地流连欣赏。作者担心任期结束,便不能再欣赏此地的湖光山色,便在闲暇之时走进自然,欣赏自然风光,对此地自然山水的喜爱溢于言表,也可以感受到作者政务之余心境的悠闲静幽。
  “官名虽冗身无累,心事长闲地自偏”,意思是作为官员,官事繁多,事务烦琐,但处理起来却得心应手,一点儿也感觉不到身体的劳累;心中没有太多思虑,常常充满悠闲,心中总是能感受到远离世俗的淡然。作者对繁杂的政务处理得当,一点儿也感觉不到负累,反而心中常常感受到“心远地自偏”的悠闲,足见其对处理政事的由衷热爱,对本职工作的倾情投入,对为民干事的乐意为之。
  17.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慎”“焉”“驽”“驾”“鸥”“蘸”等。
  18.B 19.D
  20.①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②人民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③是包括着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在内的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并且:表并列或递进;乃至: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相当于“甚至”。语境是由“可笑”到“可厌”,表示程度加深,应选“乃至”。
  鉴于:觉察到;考虑到。由于:用于表示原因或理由。此处在分析有些节日带有迷信色彩的原因,应选“由于”。
  也有:还有,表补充。以及: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此处“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与前面各种活动是并列关系,应选“以及”。
  对于: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至于: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处理;表示另提一件事;表示提出另一话题。此处由端午节到春节,表示另提一个话题,应选“至于”。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原文中的“要”意为“想”。
  A.将要;
  B.必须,需要;
  C.如果;
  D.想。
  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此处是说过去的节日在当时被创造时是有原因或者条件的,可填: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
  ②此句在第二段开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说有些节日带有消极文化色彩;后面则说“对于传统文化中不合理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这说明人民文化具有改进的能力,可填:人民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
  ③此处为总结句,前面列举端午节、春节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不光是节日活动,还有很多社会活动事项,说明节日活动的“复合性”,然后说“宋人陈元靓编纂的《岁时广记》,‘元旦’这部分的资料,就占了三卷”,说明民间节日包括很多社会性活动在内,可填:是包括着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在内的。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