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湖北省七市州2024届高三3月联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全卷浏览

湖北省七市州2024届高三3月联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7.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未必人间无好汉 谁与宽些尺度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舫”“唯”“醉”“箸”“拔剑”。
  18.①在古语中使用较多/在古语中不是这样/古语则不然
  ②古语能够活在方言里
  ③可能被叫做“雨飞飞儿”
  19.B
  20.示例一:“猴”字,名词作动词,意思是像猴子一样附着在某人或某物身上。既通俗地表达了“骑马”的意思,又将骑马的动作呈现地生动有趣。既体现了王熙凤对贾宝玉的关心爱护,也表现了王熙凤泼辣机敏的性格特点。
  示例二:“挺尸”形象化地展现了贾琏醉后沉睡的画面,体现了贾母对他的责备和批评,展现了荣国府老祖宗的另一面,即一个责骂后辈的老太太,使人物形象雅俗兼有,丰满立体。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首先根据“但”字确定转折关系,根据前文主语为“毕”,后文为古语中较多适用“毕”的例证,因此可知此处可填“在古语中使用较多”或“在古语中不是这样”“古语则不然”。
  ②处,前文通过举例展示了古语与方言的关系,同时根据“证明其具备的强大生命力”确定此处必须确定“其”所指代的内容,同时作为“强大生命力”的证明。而由后文“只要我们留心一瞥,就会发现今天口耳之间的古语确实很多”,即可确定此处应表达“方言中有很多古语”的意思。但根据全文论述重点确定“其”应该是“古语”,因此需将“方言中有很多古语”改为“古语活在方言里”。
  ③处,根据前文“江南烟雨”推测此处是四川方言中“雨”的表达,同时由后文“‘飞飞’即‘霏霏’”和“纸飞飞儿”的表述确定,此处应填“可能被叫做‘雨飞飞儿’”。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多音字,理解古今异义的能力。
  A.正确。“咧”是“了”的意思,表肯定;“哩”是“呢”的意思,表疑问。
  B.错误。锋芒毕露中的“毕”意思是“完全”,“寿毕”中的“毕”的意思是“完成”,两者不同。
  C.正确。
  D.正确。“眼珠间或一轮”中“间”读作“jiàn”。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及作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示例一:
  (1)句说“别学他们猴在马上”,“猴”字在此句中把名词用作动词,属于词类活用,意思是像猴子一样附着在某人或某物身上,描写恰当贴切,形象生动。这种描写方式通俗地表达了凤姐眼里的一部分人“骑马”的样子,同时又将骑马的动作栩栩如生的呈现在我们眼前。这种雅俗共赏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王熙凤作为姐姐对贾宝玉这个弟弟的关心爱护,同样也表现了王熙凤泼辣机敏、能说会道的性格特点。
  示例二:
  (2)句说“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挺尸”字面上的意思是尸体直挺挺地躺着,通常用来形容人睡觉的样子,有时带有贬义,暗示某人懒惰或不活跃。“挺尸”一词用在此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贾琏醉酒后沉睡的样子。用在文本中表现了贾母对贾琏的责备、批评以及不满,为读者展现了一个责骂后辈的老太太的形象,这就是活脱脱的荣国府老祖宗贾母的形象,使人物形象兼有“雅趣”与“俗趣”,丰满立体。
  21.“枚”形容“小”而“轻”,表现了“太阳刚偏西”时远看太阳偏小偏单薄不显明的形象特点,营造了荒凉昏暗的意境特征。“轮”表现了“日落”时太阳浑圆宏大的形象特点,呈现了辉煌震撼的日落画面,极具视觉表现力。
  22.①原句中“况且”一词,使句子呈现递进关系,不合逻辑。②改变后第一段整体上构成因果关系,逻辑层次更加清晰。③“因此”放在文段结尾突出强调了“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中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像一枚灰白色的五分钱硬币”,“枚”相当于“个”,“支”,“件”,形容“小”而“轻”,此处通过“枚”把太阳量化为铜钱,表现了“太阳刚偏西”时远看太阳偏小偏单薄不显明的形象特点,孤单弱小得让人怜惜,营造了荒凉昏暗的意境特征。
  “在一平如抹的西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驻在那里”,“轮”本指车轮、轮子,此处用来量化落日,启人想象,表现了“日落”时太阳状如车轮,停驻在地平线上,浑圆宏大,呈现了辉煌震撼的日落画面,极具视觉表现力。
  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中“况且”一词,使句子呈现递进关系,而前后句“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和“那枚硬币的四周边缘,也不太清晰”不是递进关系,不合逻辑。
  改变后第一段“因此”前的部分基本都在阐述最后“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的原因,整体上构成因果关系,逻辑层次更加清晰;
  “因此”放在文段结尾,突出强调了“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为下文更好凸显那轮“血红的落日”的形象做铺垫。
  23.例文:
  心怀梦想,奋力前行生命中,有人喜欢追寻远方壮丽的日出日落,向往梦想中的诗与远方;有人流连身边寻常的日出日落,享受着现实的柴米油盐。而我们的生命,也是由梦想与现实构成的。于梦想中,我们能够汲取到激励现实的力量;于现实中,我们亦能够通过步步前行实现梦想。惟有心怀梦想之期盼,肩负现实之责任,才能于生命中行稳致远。
  生活不止眼前的风景,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所以我们要心怀梦想,感受生命之美丽。梦想不是虚无飘渺、毫无意义,它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未来前行的激励。司马迁若没有梦想,又怎能忍受身陷囹圄的现实之辱,发愤著书而就《史记》;曹雪芹若没有梦想,又怎能忍受现实之饥寒,呕心沥血而就《红楼梦》;一代代革命志士若没有梦想,又怎能忍受战争的残酷、岁月的艰辛,开辟中国之新生道路。梦想,是漫漫黑夜中的一点亮光,它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方向,让人于现实的磨难中体味到生命的美好,获得奋进的力量。
  但不能珍惜近处的风景,诗与远方永远遥不可及,所以我们要把握现实,承担生命之责任。梦想虽美好,但若脱离现实的努力,一切只是空想。只有准确认清现实、勇于承担责任,一步步脚踏实地,才能到达星辰之高度。“Fast”天眼望远镜之父南仁东,用双脚走遍山村泥土为望远镜选址,用日复一日的潜心钻研造就望远镜的诞生。这样伟大创新成果的背后是他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他对现实的付出最终成就了他的梦想、国家的愿望。现实或许没有梦想中的绚烂美丽,但它是通往梦想的唯一途径,如同英雄志士们不断付出汗水与热血才造就新中国的诞生,一代代科学家夜以继日的钻研与奋斗才造就中国不断的科技创新,我们惟有勇敢地担起责任、在现实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才能走进梦想深处。
  没有梦想的希望与激励,我们难以在现实奋斗中明确方向、获取力量;没有现实的付出与前行,我们难以最终走上梦想之巅。梦想是对现实的指引与激励,现实是对梦想的实践与实现。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更要把握好现实与梦想的关系,作为新青年一代,心怀民族梦想、坚定个人信仰,以脚踏实地、进取付出的努力铸就新征程上的圆梦之路。低头是现实的责任,用以承担;抬头是美好的未来,追梦前行。
  梦想因现实的努力而赋予价值,现实因梦想的激励而拥有希望。无论是过往还是当下,无论是国家还是民族,惟有心怀梦想与希望,于现实中承担责任、勇于前行,才能铸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列举了三个事例:姚鼐登泰山赏日出,地质考察队在罗布泊赏日落,“高个子”既在小镇欣赏日出日落,也追寻海边的日出。第二部分是一个概括性的结论“有人喜欢追寻远方壮丽的日出日落,有人流连身边寻常的日出日落”。
  由此,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确定“远方壮丽的日出日落”和“身边寻常的日出日落”的内涵。“远方壮丽的日出日落”可以是现实中的远方壮丽的风景,也可以以此暗喻远大宏伟的理想。“身边寻常的日出日落”可以是实指身边寻常的风景,也可以以此暗喻近处可及的目标。从“壮丽”和“寻常”入手,要明确辉煌壮丽是美,寻常之美同样也是美。壮美值得追寻仰视,寻常之美于我们的生活亦值得珍视。从“远方”和“身边”入手,要明确美不仅“远在天边”,而且“近在眼前”。我们要有发现身边之美的智慧,亦要有追寻远方之美的勇气。这是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健康理性的审美观。
  同时,既然“远方壮丽的日出日落”与“身边寻常的日出日落”可以喻指“远大宏伟的理想”和“近处可及的目标”。考生若从这一角度成文,则应考虑二者的关系,可以作出取舍,也可以建立思辨关系,并结合青年人的自身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比如,可以结合当下较为热门的现实的柴米油盐与追寻诗与远方这一话题进行论述,说明我们既要脚踏实地,过好当下柴米油盐的生活,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近处可及的目标,也不能做井底之蛙,而要怀抱远大志向,并为之不懈努力。
  立意:
  1.远寻山河壮,逐梦越千里。
  2.近处有花香,惜取寻常美。
  3.远方壮丽确可追,身边寻常亦可赏。
  4.日出日落寻常景,或远或近皆足珍。
  5.怜取眼前小目标,心持远方待时飞。
  6.为识远方乾坤大,暂取近处草木青。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