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湖南省常德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十校联考一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湖南省常德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十校联考一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墨家的科技思想,与墨子及其弟子丰富的科学实践活动分不开,体现了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一身兼具经验家、技术家、工匠和科学理论家的素质和品格。他在力学、光学、数学、逻辑学等方面都进行过一定的研究,已经有意识地开展了一些科学观察和实验活动。墨子是手工机械制造的能手,会造车,善造守城器械,熟悉生产技术工艺,有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
  墨家的科技思想,以生产实践为基础,以概念和理论分析为手段,既有浓厚的实践性、实用性,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墨家科技思想的核心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主张从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出发,研究利用自然法则。《墨经》总结了辘轳、滑车、车梯等器械的工作原理,提出利用杠杆、斜面移动重物,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体力劳动负担。墨子说:“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墨家认为衡量手工技艺、发明创造的价值,是看其是否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即所谓“功,利民也”(《经上》35条)。这突出地表现了墨家功利主义科学价值观。
  墨家的科学思想是建立在实验科学和科技实践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不乏重大的科技发明,但是却缺少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和归纳的思维。墨家既能从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科学技术资料,又能对科学技术资料进行系统理论研究,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引入实验的环节,如光学投影和成像实验、小孔成像实验,虽然比较粗糙,但它们表明墨家已建立了初具结构的科学活动过程。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就曾说:“墨家论知识,注重经验,注重推论。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家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是墨学的贡献。”
  墨家的科技思想与其“巧传则求其故”的命题联系在一起,对科技知识采取一种与近代以来西方科学相似的态度。《经上》第96条说:“巧传则求其故。”巧传是世代相传的手工业技巧,求即求取,探究。求其故,是对世代相传的手工业技巧,询问为什么,揭示原因、本质和规律,从而将手工业技术上升到科学理论。这句话道出了墨家建构科学、形成理论的过程、方法和机制,说明墨家具有高度自觉的科技理论意识和科技思想。
  面对变化的自然界和各种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墨子认为正确地描述其然,摹略万物之然和探究其所以然是科学活动的基本目的、指向。墨家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是基于对自然现象的反复观察而作出的客观记录。《墨经》中的每一条科学知识都有其立论依据,都用“说在……”的形式,阐明其所以然。这种对事物所以然的追索,必然能够促进研究的深入和科学的进步。墨家认为,人之所以能知,在于人具有认识能力,发挥这种能力,才能获知;强调只有感官与事物接触,再加上心的活动,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得到明确而深刻的认识。
  (选自《先秦墨家科技思想论析》,有删节)
  材料二
  墨子以桔棒机起重的力学原理,揭示了“举之则轻,废之则重”的力学规律性。
  《墨子·经下》说:“举之则轻,废(放)之则重,若石、羽,非有力也。”
  当用桔棒机举起重物时,重物似乎显得很轻,犹如举起一根羽毛似的,毫不费力,而当把重物放下时,反而显得很沉重,就像放下一块大石头一样。这并不是由于驾驭桔棒机的人的力量大,而是因为机械发挥了作用。桔棒机的构造原理,是用一横杆AB系于一立柱上端(支点为O)。墨子通过反复实验,知道以桔棒机起重之所以能省力,是因为负重(P)的AO端(本)比作用力(F)的BO端(标)为短。如下图所示。
  先秦墨家科技思想论析多材料文本有删节)材料二墨子以桔棒机桔棒机的基本原理《墨子·经下》总结说:“贞(负)而不挠,说在胜。”物体负重能够不倾斜,是因为可以胜任重量。
  《墨子·经说下》说:“衡木如(加)重焉而不挠,极胜重也。右校交绳,无加焉而挠,极不胜重也。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权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标必下,标得权也。”
  横木增加重量能够不倾斜,是因为可以胜任重量。在横木上左右移动支点,没有加重却倾斜了,那是因为失去了重心不能胜任重量了。在横木的一边加上重量,这一边必定下垂,因为权和称物的重量是成正比的。横木平衡,那么本方(AO)短而标方(BO)长,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这时如在两边同时加上相等的重量,则标方必定下垂,因为标方得到了秤锤加重的力。
  墨子关于秤杆平衡原理的认识,与阿基米德所阐述的杠杆原理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选自《墨子的科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墨翟一身兼具经验家、技术家、工匠和科学理论家的素质和品格,注重科学观察和实验活动,这是他成为墨家创始人的主要原因。
  B. 以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为目标,《墨经》总结了辘轳、滑车、车梯等器械的工作原理,这也是墨家功利主义科学价值观的表现。
  C. 胡适从《墨经》关于光学和力学的诸条中,推断出墨家学者能做许多实地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墨家科学思想注重实验和实践。
  D. 《墨子·经下》中的“权”即秤砣,汉语“权重”“权衡”中“权”的意义由此引申而来。根据杠杆原理,秤砣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材料一第三段可以看出,缺少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和归纳的思维,是中国古代很多科技发明与墨家科技思想的不同。
  B. 墨家科技思想的核心是“为天下兴利除害”,是因为当时诸子百家中其他学派思想的核心都是“王天下”,都是为君王称王称霸服务。
  C. “巧传则求其故”说明墨家具有高度自觉的科技理论意识和科技思想,它也说明墨家对科技知识采取与近代以来西方科学相似的态度。
  D.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虽是设譬说理,也暗含探究所以然的精神。
  3、下列选项,不符合墨子“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科技思想的一项是( )(3分)
  A. 秦朝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附近岷江上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 北宋毕昇,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C.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长途跋涉,南至西沙群岛,北至北极圈附近,测量子午线,完成历法《授时历》的修订。
  D. 道家《抱朴子》的丹方,包含硝石、硫磺和炭类等物品,道士试图借助它们“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
  4、材料二的内容证明了材料一的哪些观点?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4分)
  5、材料一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墨家的科技思想,与墨子及其弟子丰富的科学实践活动分不开,体现了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这一观点?请根据文本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苦菜花[注](节选)冯德英天晴了。雨后的早晨分外爽快。大地散发出潮润清凉的气息。太阳出来了,照耀着一片新生气象。那一座座山峰被雨水浴洗过后,搽着层淡淡的朝霞,矗立在蓝得像海洋一样的天空中,格外庄严和秀丽;有几只苍鹰,回绕着山顶,翅子一动不动,悠闲自得地翱翔着。而山根底下那条河流,雨水冲着泥沙,后浪推着前浪,正急急忙忙向西奔流当母亲吃过早饭抱着孩子来到会场时,场上已经拥挤了好多人。
  昨晚她一宿没睡,眼睛有些发红。她怎么能合上眼皮呢?女儿正在参加那殊死的战斗,做妈的能不为她担心害怕吗?!当母亲听到枪声时,浑身都颤抖起来,那枪好像打在她身上。她真后悔不该叫女儿去了,可当娟子领着人来的时候,母亲心灵深处产生了一种连自己也不能理解的感情,她没有阻止女儿的行动,相反,倒有意无意地帮助女儿。她答应把南屋作为他们出发的地点,并把被子拿出来给他们堵窗户遮灯光。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她没思虑很多她不大相信女儿说的真能把仇人杀死。
  她纯粹是为对自己女儿的担心和疼爱来做这一切的。
  当人们消失在雨夜里时,母亲感到巨大的空虚和恐怖,①心随着雨点跳起来;她怎么这样傻,眼睁睁看着亲骨肉去做危险的事情呢?她想叫,嘴张不开;她想跑上去阻拦,腿挪不动。只剩下那替孩子命运担心的、做母亲本能的权利了。
  终于,母亲看到了全身湿得像个落水鸡一样的女儿背着大枪狂喜地奔回来,并告诉她,王唯一被抓住了。母亲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母亲又流下眼泪,②这过于令人激动而兴奋的现实,掺杂着痛苦的往事,一齐涌到她的心头,浇着她的全身。
  清早,娟子要母亲来开会,并要她在会上把过去的冤仇说出来。母亲不想来,更不能当着那么多的人说话。她太怕这个梦想不到的这一天了。母女俩争执好半天,德强也帮姐姐劝说,母亲才答应来看看,至于诉苦——她摇摇头。
  现在,母亲同一些上年岁的妇女们挤在一起,她观看着会场上的整个情景这是村南边靠山根的一条小沙河,河的北岸就是王家的围墙。现在墙根下面搭起个不大的台子,人们都在台子前面的沙滩上,有坐着的,有立着的,围成一个大半圆形围墙上面,贴着白纸裁成方块用毛笔写的几个大字:王官庄公审大会。围墙两旁和台柱子上,还贴了些像“打倒日本鬼子”“铲除卖国贼”等标语。母亲不识字,更不知是儿子德强的笔迹了。
  台子上还没有人,台下人们乱哄哄地在说闹。③今天来的人特别多,男女老少,全村人差不多都来了。一种说不出的快感,不自觉地从他们脸上流露出来。
  年青的小伙子们,在互相戏弄打闹着,有的偷眼窥视那些不大出门的闺女们。姑娘们紧挤在一起,相互递传着神秘的耳语,又压低声音吃吃地笑起来,并不时地瞅瞅那些老人,惟恐惊动了他们,惹起斥责怒骂。老头子们今儿似乎也没心思去管女人们的放肆笑声了,那些皱纹满布的脸上,像是松弛了些,可依然含着恐怖和不安。抱孩子的女人们互相逗着娃娃,叨叨絮絮地说着话,然而那忧郁胆怯的阴影,还是浮现在脸上那些孩子们可喜坏了,互相追逐、叫骂,从大人们的孔隙里,跑来钻去。
  在离会场十几步远的地方,两个十多岁的孩子,并排倚在墙上。男孩子身上的粗旧衣服和女孩子的秀丽穿戴成为鲜明的对比。看他们脚下的沙被蹉皱的程度,显然是呆在那里为时不短了
  “德强,你说俺大爷真会死吗?”那女孩子问。
  怎么,还能是假的?公审大会嘛……咳,这个大坏蛋早该进泥坑了!”德强忿念地回答,又反问她:“杏莉,你还可怜他吗?”
  “不不,我不可怜他。俺不对你说过,他是汉奸呀。”杏莉说得不太坚决,停了一会儿,她低下头,又悄声说:“你知道,好歹他总是俺大爷呀!”
  “那你家去吧,不要来开会!”德强扭过身,冰冷地说。过了一会儿,又转过身,软和些道:“杏莉,你不知道,这坏蛋害死多少人,俺们家不都是他害的吗?唉,可惜王竹和王流子没抓到,要不……”
  德强话没说完,人们都哄动起来。抬头一看,德松哥上台了,他忙向前跑去,没注意到杏莉也跟在他后面。
  “静一下,乡亲们!都不要动啦……”德松踏在台子上,招呼着骚乱的人群。可是人们像没听到他的话,依然拥挤着向前看。
  王唯一被两个全副武装的青年——玉秋和大海押上台。他被五花大绑着,那肉蛋子省脑袋耷拉在胸口上。台子两旁和人群的周围,都有拿枪的人在警卫。还有两个女的——娟子和兰子,也紧握着枪,很威武地站在台子两边。④这使人们格外感到惊讶和新奇。
  母亲看到王唯一的样子,心跳得非常厉害。啊!这么个过去谁也不敢碰一碰的大恶人,就这样完了吗?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和突然的事啊!
  一阵按捺不住的悲喜暖流从母亲心里涌上来,她要发笑了。不,她又看到女儿的神气,呵!她的孩子也是个参与者呀!这是动枪弄刀的事啊!恐怖的寒流,强有力地向她袭击,她又颤悸起来了。可是她到底有过几次的经历,想起女儿说的一些话,心,安定了一些。
  (有删改)
  [注]本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王官庄大地主王唯一无恶不作,又投靠日寇做了汉奸。村中的娟子等革命者发起暴动,取得胜利,公审并枪决了王唯一,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节选部分的故事发生于公审大会前夕。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既描绘出一个清新阔朗的山村环境,也侧面烘托出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后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B.德强和杏莉的对话补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一部分背景一一王官庄曾遭受地主汉奸的沉重压迫,同时表明了杏莉的身份。
  C.在德松叫乡亲们静一下的时候,人们“依然拥挤着向前看”,主要原因不是德松声音小,而是现场太乱,很多人听不清他的话。
  D.节选部分主要以母亲的视角行文,以时间为线索推进情节,虽并无波澜起伏的故事,但也能让人窥见革命斗争的风起云涌。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句子①既点出了事件当时发生的天气情况,又写出了母亲当时焦虑、忐忑的心理。
  B.句子②中的“浇”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王唯一被抓之事,让母亲感到十分激动和兴奋。
  C.句子③解释了台下“乱哄哄”的原因,同时引出了下文按照男女老少的顺序进行的描写。
  D.句子④能表明村民们对娟子、兰子等人组织武装发起暴动并不知情,她们是暗中行动的。
  8.请简要分析选文“年青的小伙子们”这一段落的语言特点。(4 分)
  9.选文中的母亲,折射着革命战争年代女性的觉醒与成长。她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有相似之处,请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加以分析。(6 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