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湖南省郴州市2024届高三六校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湖南省郴州市2024届高三六校联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这篇讲话的第一个主要论点是: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这个论点我引申为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
  第二个论点是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由于他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这一体不再是汉族而成了中华民族,一个高层次认同的民族。
  第三个论点是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这几个论点是我从研究中国民族的现状和历史的实践中得到的。也可以说,经过了多年探索和思考得到的一些不够全面的认识。
  (摘编自费孝通《民族研究——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与思考》1997年年3月)
  材料二
  费孝通先生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中的民族结构论,并不拘泥于把民族的结构只是局限于56个民族与一个中华民族两个层次。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民族圈层”和“民族认同”等许多理论问题。他认为,“现在所承认的50多个民族中,很多本身还各自包含更低一层次的‘民族集团’,在中华民族的统一体之中存在着多层次的多元格局。各个层次的多元关系又存在着分分合合的动态和分而未裂、融而未合的多种情状”。费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对中国人人际关系的论基础述就是“多圈层”的“差序格局”理论,用在形容不同的层面的民族也是很贴切的。在此认同,上的“民族认同”问题就不是僵化的或者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人们的民族认同、地域乃至国家认同都有可能随着不同场景而发生改变。这对正确处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进而消除内在紧张或对立、建设多层次认同和谐共处的理论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0世纪是民族国家理论盛行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结束后众多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标志着民族主义运动的高峰,但也暴露出西方“一族一国”的民族国家理论特别是极端民族主义主张的内在缺陷。自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如今,全世界2500多个民族群体生活在200个左右的国家实体之中。没有一个国家是由纯而又纯的单一民族组成的。先持别是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及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日益打破传统“民族”封闭地及国家疆界的发展趋势下,民族国家理论有其“一族一国”主张的空想性甚至危害性。事实上,多民族国家是常态,这也说明了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具有更广泛的解释力和包容性,因而是更具生命力的民族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不仅肯定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而且指明了中华民族从“多元”聚为“一体”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机制。
  (摘编自王延中《费孝通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0年7月)
  材料三
  民族学者何明认为:“进入新时代,民族学的时代使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时代的民族学知识体系,要从陈旧的、过时的、不适应时代的知识体系中脱离出来,随社会的变化、时代需求的变化而转型,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知识体系。”费孝通对大瑶山的访问与研究,始终秉持其“从实求知”的学术精神,将田野研究与国家民族发展具体过程、具体问题密切结合,才会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论断,并影响至后辈学人对该地区的调研写作,他正是顺应社会变化和时代需求而构筑新的民族学、社会学理论知识框架的先行者。
  (摘编自彷慧宁《从田野调查点到理论起源地》2023年12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费孝通“民族圈层”和“民族认同”等理论问题的提出,是以民族结构论为基础的。
  B.民族国家纷纷建立后,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极端民族主义主张的内在缺陷。
  C.与56个民族实体相比,中华民族这个复合体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
  D.费孝通对大瑶山的研究成就斐然,为后辈学人构筑起新时代的民族学知识体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来形容中华民族统一体之中存在着的多层次的多元格局,也是很贴切的。
  B.在快速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基于“多民族国家是常态”的事实,“一族一国”理论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C.费孝通先生能够把民族国家理论提炼升华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离不开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现实。
  D.中华文明之所以根深叶茂,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是因为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
  3.下列选项,对“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认识和评价不恰当一项是 ( )
  A.在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中,汉族作为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分属于不二层次;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多元形成的一体,是高一层次认同的民族实体。
  B.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不仅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政策意蕴,而且可以较好地解释世界上大多数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症结与根源,具有很强的普世价值。
  C.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从实际出发,是对诸多西方民族国家理论的升华与超越,虽产生于中国,但不应局限于中国,而应该成为世界民族问题研究的一种新流派。
  D.多元一体格局理论避免了概念的繁琐论证,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也充分照顾了历史发展、认知状况和不同群体的情感,是科学的、辩证的,也是包容的、高明的。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5.关于“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认同观”这一观点,材料二从哪些角度做了阐发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鉴赏家汪曾祺①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②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③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
  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④“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作者用繁笔写各个时令叶三所卖的各色瓜果,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趣味。
  B.季陶民经常给叶三赠画,一方面表现了他对叶三的真挚情意,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叶三鉴赏能力的充分肯定。
  C.“连大气都不出”“深深吸一口气”等细节描写,表现出叶三观看作画时的疑惑与紧张,与下文季陶民的得意形成反差。
  D.“你这画不对”,叶三直接指出季陶民画作中的错误,依据的是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也是季陶民“对叶三另眼相看”的原因。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连用两个“第一个”,是对季陶民画技和叶三鉴赏力的充分肯定,并激发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句子②老大老二提出不让叶三卖果子,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父亲“走宅门卖果子”有些丢人。
  C.句子③中的“我师”耐人寻味,既体现了季陶民对叶三的信任和欣赏,也体现了季陶民的谦逊。
  D.句子④简短有力,斩钉截铁,表现叶三不卖画的坚决态度,也反映出叶三对季陶民画作的无比珍惜。
  8.小说结尾“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这一结局前文多有铺垫,请对相关细节作出梳理。
  9.有人曾评价:“汪曾祺笔下多的是芸芸众生琐碎的日常和花开花落烂漫的雅兴。”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