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广东省广州市2013届高三综合测试语文试题(一)(广州一模)

全卷浏览

广东省广州市2013届高三综合测试语文试题(一)(广州一模)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天鹅之死
  汪曾祺

  “阿姨,月亮是白色的,跟云的颜色一样。”
  “阿姨,天真蓝呀。”
  “蓝色的天,白色的月亮,月亮里有蓝色的云,真好看呀!”
  “阿姨,树叶都落光了。树是紫色的。
  树干是紫色的。树枝也是紫色的。树上的风也是紫色的。真好看!”
  “阿姨,你也好看!”
  “我从前好看。”
  “不!你现在也好看。你的眼睛好看。你的脖子,你的肩,你的腰,你的手,都好看。你的腿好看。你的腿多长呀。阿姨,我们爱你!”
  “小朋友,我也爱你们!”
  “要上坡了,小朋友,小心!”
  “哦!看见玉渊潭了!”
  “玉渊潭的水真清呀!”
  “阿姨,那是什么?雪白雪白的,像花一样的发亮,一,二,三,四。”
  白蕤从心里发出一声惊呼:“是天鹅!”
  “冬泳的叔叔,那是天鹅吗?”
  “是的,小朋友。”
  “它们是怎么来的?”
  “它们是自己飞来的。”
  “它们从哪儿飞来?”
  “从很远很远的北方。”
  “是吗?——欢迎你,白天鹅!”
  “欢迎你到我们这儿来作客!”
  天鹅在天上飞翔,
  去寻找温暖的地方。
  飞过了大兴安岭,
  雪压的落叶松的密林里,闪动着鄂温克族狩猎队篝火的红光。
  白蕤去看乌兰诺娃①,去看天鹅。
  大提琴的柔风托起了乌兰诺娃的双臂,钢琴的露珠从她的指尖流出。
  她的柔弱的双臂伏下了。
  又轻轻地挣扎着,抬起了脖颈。
  钢琴流尽了最后的露滴,再也没有声音了。
  天鹅死了。
  白蕤像是在一个梦里。
  她的眼睛里都是泪水。
  她的眼泪流进了她的梦。
  天鹅在天上飞翔。
  去寻找温暖的地方。
  飞过了呼伦贝尔草原,草原一片白茫茫。
  白蕤考进了芭蕾舞校。经过刻苦地训练,她的全身都变成了音乐。
  她跳《天鹅之死》。
  大提琴和钢琴的旋律吹动着她的肢体,她的手指和足尖都在想象。
  天鹅在天上飞翔,
  去寻找温暖的地方。
  飞过太阳岛,飞过松花江。
  飞过华北平原,
  越冬的麦粒在松软的泥土里睡得正香。
  “文化大革命”。中国的森林起了火了。
  白蕤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因为她说:“《天鹅之死》就是美!乌兰诺娃就是美!”
  有人命令她跳《天鹅之死》。
  “你不是说《天鹅之死》就是美吗?你给我跳,跳一夜!”
  她跳《天鹅之死》。她羞耻。
  她跳《天鹅之死》。她愤怒。
  她跳《天鹅之死》。她摔倒了。
  天鹅在天上飞翔,
  在天上飞翔,
  玉渊潭在月光下发亮。
  “这儿真好呀!这儿的水不冻,这儿暖和,咱们就在这儿过冬,好吗?”
  四只天鹅翩然落在玉渊潭上。
  白蕤转业了。她当了保育员。
  自从玉渊潭来了天鹅,她隔两三天就带着孩子们去看一次。
  孩子们对天鹅说:
  “天鹅天鹅你真美!”
  “天鹅天鹅我爱你!”
  甲、乙两青年,带了一枝猎枪,偷偷走近玉渊潭。天已经黑了。
  一声枪响,一只天鹅毙命。其余的三只,惊恐万状,一夜哀鸣。
  天鹅还在吗?
  在!
  在那儿,在靠近南岸的水面上。
  “天鹅天鹅你害怕吗?”
  “天鹅天鹅你别怕!”
  湖岸上有好多人来看天鹅。
  他们在议论。
  “这个家伙,这么好看的东西,你打它干什么?”“想吃天鹅肉。”
  “现在的人变坏了,变得心狠了!不知爱惜美好的东西了!”
  有人说,那一只也活不成。天鹅是非常恩爱的。死了一只,那一只就寻找一片结实的冰面,从高高的空中摔下来,把自己的胸脯在坚冰上撞碎。
  孩子们听着大人的议论,他们好像是懂了,又像是没有懂。他们对着湖面呼喊:
  “天鹅天鹅你在哪儿?”
  “天鹅天鹅你快回来!”
  孩子们的眼睛里有泪。
  他们的眼睛发光,像钻石。
  他们的眼泪飞到天上,变成了天上的星。
  写于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清晨
  (选自《汪曾祺作品精选》,有删改)
  【注】①乌兰诺娃:苏联著名芭蕾舞演员,曾两次到访中国。
  16.小说叙述了两个故事,请分别概括这两个故事的内容。(4分)
  17.小说中画线的文字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5分)
  18.小说以“天鹅之死”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天堂杭州:一座城市和它的图书馆精神
  王婧 沈茜蓉

  “我无权拒绝他们(乞丐)进内,但读者有权选择离开。”一夜之间,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的这句话在微博上被转发了1.6万次,他因此成为100多家媒体关注的焦点。48岁的褚树青已经在杭图任职10年,一直在践行“公共图书馆零门槛开放”的理念。“公众一般只知道图书馆能典藏阅读,但是忽略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保障社会文化的公平。”他说。
  对此,图书馆学专家范并思教授认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更应该成为一种制度”,因为同等地获得知识的机会,将推动一个城市走向民主和包容。
  搬运工眼中的图书馆
  2月15日,午饭后。
  穿着迷彩工作服的搬运工王书恒走进杭州图书馆报纸阅览室。他直接拿了《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的报夹,在进门处的软沙发上坐下。窗外的大片建筑工地正是他工作的地方。两年前,他从江苏到杭州打工,一直在四周工地上千体力活。
  这里是杭州市的钱江新城,也是杭州行政中心的所在地。杭州市图书馆新馆坐落在西南向的裙楼里,占地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90%都对读者免费开放。
  在王书恒眼中,图书借阅区的那一排排书架“就像直线构成的迷宫”,当他在这个“迷宫”中穿行的时候,书架上的照明感应灯会自动亮起,走过之后又静静熄灭;文献借阅中心那些高达4.8米的积层书架、专题文献中心7.2米高的单面靠墙整体书架,巨人一般俯瞰着他;书柜、书桌、台灯浑然一体的书房式布置,更让他觉得“像天堂”。
  王书恒一般在下午2点离开。每当他经过借阅台时,工作职员张小丽都会冲他微微一笑。
  “零门槛”如何实现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中国市场经济风潮涌动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靠出租场地、收年费等方式搞创收。2000年,褚树青出任杭州图书馆馆长,“在我接手的时候,我就想:我赞成市场经济,但图书馆还是要做公益的事情。”他说。于是宣布军人、残疾人、老人、儿童免费借书;其他人则需交费,用以“捐助”图书馆。“说是捐助,也是对公民文化的一种培养。由于不好意思直截了当说‘免费’——全国都收费的时候,我们怎么能说免费呢?”
  两年后,国内图书馆学理论界开始探讨公共图书馆究竟是否应该收费。支持收费者认为图书产业化是世界趋势,反对者则认为收费意味着门槛。
  2003年,杭州图书馆向所有人敞开了阅览室大门。
  2006年,杭图将搬迁新址,召集专家论证制度改革,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是否可以取消借书的押金制度”。在很多专家看来,押金制度是图书馆“无法破除的一道门槛”——假如没有押金制度,如何保证外借的书能够如期回还?当时,杭州市文化局局长在会上掷地有声地说:“我非要把这道门槛破除不可!”褚树青也表示,“假如一个人连最少的信用和道德都不讲,一百块钱押金又能有什么用?”
  果然,2007年,杭州市图书馆新馆全面免费开放,实现了真正意义的“零门槛”——不但所有人都可以进入阅览,而且都可凭借市民卡免费借书。
  我们可以一起读书
  对市民来说,免费阅读需要接纳的过程。
  图书馆刚刚全面免费开放时,很多大爷大妈拎着烧饼油条豆浆来阅览室摆龙门阵,还有给孩子在图书馆“就地解决”大小便的妈妈们。但这些行为现在都消失了。
  范并思以为,在阅读现场的读者之间,会发生微妙的互相影响作用。一个读者的专心姿态会影响其他读者,形成连锁的心理暗示,把大家都带进这种状态。
  这也正符合褚树青的理念:“图书馆的使用者是一个多元的群体,不如让社会各界制定规则,治理监视,志愿服务。”
  范并思曾在《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评价道:“公共图书馆是城市中最好的学习共存、推进社会包容的场所。”
  更重要的是,在书籍眼前,更容易实现人人平等。
  正如杭州市图书馆儿童阅览区里出现的这个场景:
  一个穿着考究的母亲带着8岁的女儿在这里读书。她们就住在图书馆附近,房屋均价3万元/平方米。
  一个衣着破旧的爷爷领着8岁的孙女坐了19站公交车也到了这里。5个月前,他们从江苏淮安的农村来到杭州,一家人住在拱墅区的出租屋里,靠女孩儿的父母在工地上打工生活。
  两个女孩儿的手同时伸向了书架上的同一本书。
  “我先拿到的!”喊声惊动了书架那边的母亲。
  她走过来,看到两个女孩儿正在抢书,于是蹲下身子,温柔地说,“宝贝儿,你们可以—起看吗?”
  两个女孩儿想了想,点点头,坐到了桌边,开始一起翻那本带拼音的儿童书——《神秘的鸟类》。看完一页,一个女孩儿小声问另一个:“看完了吗?可以翻了吧?”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总第505期,有删改)
  19.文中“图书馆精神”的核心是什么?杭州图书馆是如何践行这种精神的?(4分)
  20.文中描述了搬运工王书恒以及两个女孩阅读的场景,有哪些作用?(5分)
  21.“我无权拒绝他们(乞丐)进内,但读者有权选择离开。”此话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褚树青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此强烈的反响说明了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