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真题 >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西卷

全卷浏览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西卷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22.将下面句子加横线的部分变换成四个“是”字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保留全部信息,语意连贯)(2分)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有碧湛湛的海和青郁郁的山。
  答: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________
  23.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4分)
  金属也会“疲劳”。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的损坏是由疲势引起的。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小裂纹。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继续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坏。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疗法”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效办法。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削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24.写一张给亲属的节日或生日贺卡。要求: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50个字左右。(6分)
  25.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脸”是大家熟悉的字眼,其内涵是丰富的。平时我们常会想起与“脸”有关的情况,思考与“脸”相关的问题。
  请以“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1、(3分)B
  解析:本题考查常用字的读音。A项“翎”应读“línɡ”;C项“蛇”应读“yí”;D项“说”应读“shuì”。
  2、(3分)A
  解析:本题重点考的是错别字的识别。B项“蕴籍”应为“蕴藉”;C项“糟塌”应为“糟蹋”;D项“痉孪”应写成“痉挛”。
  3、(3分)B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境准确选择词语的能力。涉及三组词语的辨别和使用。“委任”意为“派人担任职务”,“委派”是“派人担任职务或完成任务”的意思,(1)句应选“委派”。“不管”表条件关系,“尽管”是转折关系,(2)句是转折复句。“推却”是“拒绝,推辞”的意思,“推诿”之意是“把责任推给别人”,带有贬义。因此,(3)句应是“推却”。
  4、(3分)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运用。“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父亲受委屈”不符;B项“不容置喙”是“不允许插嘴”,此句应用“无庸置疑”;C项中,“不以为然”是“不认为对”,根据句意,显然与“不以为意”相混淆;D项“恒河沙数”形容极多,与“天上星星”吻合。
  5、(3分)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使用的能力。A项“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是无疑而问,问号应改为逗号;B项引号中的内容是完整的一句话,根据引号使用的规则,句号应放在引号内;D项《当代文坛大家文库》的书名号误用,应改成引号。
  6、(3分)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辨析病句。A句中“当年周恩来”语序不当,改成“周恩来当年”;B句中“伪科学的面具”明显矛盾,去掉“伪”;D句中犯了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的错误,把“团体”改为“场馆”即可。
  7.C 8.D 9.B 10.A
  7.解析:本题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这四个选项都对“太阳风”作了一定的解释,但从整段文字来看,只有C项最准确、最完整。
  8.解析:本题是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句子主干是“……破坏……压得……形成……”,根据其修饰限制成分,只有D项准确。A项陈述对象暗转为“地球磁场”;B项把原句的并列关系偷换成从属关系;C项绝对化了。
  9.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理解能力。A、C、D三项都可以在原文找到依据。B项与原文不符。第二段说:“日冕层……温度约为15000摄氏度。”
  10.解析:本题考查依据文意作推断和想象的能力。A项依据第四段末可确定:“太阳风也会引发磁层亚暴……给同步轨道上的卫星带来灾难,甚至导致卫星陨灭。”原文只是提出了可能性,并不能必然导致。
  11.C 12.A 13.B 14.D
  11.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义。解题时应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所给词之义加以解释。此处译成“准了他的请求”即可。
  12.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A项中,两个“且”分别解释为“暂且、姑且”,“将”;B项的“也”,都表判断语气;C项的“因”译为“于是,就”;D项的“以”,译为“因为”。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对文意的理解。文中颂扬了唐临的多种品质,②⑤⑥三句表现的是他明于断狱,而不是宽容。
  1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从整篇文章看,“作者……对……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不确切。
  15.(1)(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徙,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不允许。
  (2)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
  解析:(1)“轻囚十数人”是定语后置句;“会”,适逢;“时”,应时;“白”,报告。
  (2)“要”,关键;“急”,严酷;“残”,伤害;“折中”,宽严适度;“称”,合乎。
  16.春夏之交乍暖忽寒。
  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解析:诗人选择典型的人和物,通过真切的体验,道出了季候与特点。桃花于仲春开放,但“飞尽”,梅于夏初结子,显见是春夏之交。而“蛙声歇”“十日寒”,显示乍暖忽寒的特点。
  钱钟书的评论,重在“情味”,落脚点是“游子”。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易感知,一个“试”写出了心理状态:因气温不稳而尝试。
  17.(1)我欲因之梦吴越 湖月照我影
  (2)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3)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18.指那些不注重过程之美、只追求结果的人。(或:指“忽略了最大最长的一节,却专门守候那极小的最后的一个点”的人。)意思答对即可。
  19.使用多个比喻强调说明不可忽视我们途程上的每一瞬。
  与匆忙走路的人形成对比。
  形象、情感、哲理三者交融,更生动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20.忧愁、焦灼、焦虑、忧虑。
  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既使文章结构紧凑,又呼应文题。
  21.C、D
  18.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理解。答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匆忙走路的人”的特点及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文章的第二节说他们只在“期待一个时刻”,“弃掉”了“那一刻以前所有的日子”,可见这些人只重结果,忽视过程;第八节更是明确告诉我们,我们“忽略了最大最长的一节,却专门守候那极小的最后的一个点”,正是这些人的特点。
  19.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表达技巧的鉴赏。文章探讨的是关于如何对待人生、对待时间的问题,但作者没有直接议论,而是批评“匆忙走路的人”,颂扬注重过程美的“溪水、星光、陨星”。学生就要考虑命题意图,了解作者写这些事物对采用的比喻、对比等表现手法,然后进一步概括就会正确作答。
  20.解析:此题有两问。第一问考查对文意的筛选。只要抓住“匆忙走路的人”的心理,就可从第一段筛选出“忧愁”“焦灼”,第二节筛选出“焦虑”,第五节中的“忧虑”也就顺理成章了。有些学生可能从第二节中筛选出“难过”,那是错误的。因为“难过”是“我”对“匆忙走路的人”的心理。
  第二问仍然考查表现手法的作用。种种心态由开头、中间,一直到最后,贯串始终,学生不难看出它是一条情感线索,而线索的作用就是让文章结构紧凑,有利于主旨的表达。
  2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能力。文章第九节“伟大的智者,你能保证……超越以前一切的吗?”从文意看,作者是否定,从而推断C项错。D项中,“作者对此给予了深刻而尖锐的批判”,不符合作者观点。从整篇文章来看,尤其是第二节,明确指出,作者对“匆忙走路的人”的态度是难过,是否定,是批评。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