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天津市红桥区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天津市红桥区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薄(bāo)雾 熟谙(ān) 裨(bì)益 闭门造车(jū)
  B.惩(chéng)创 品茗(míng) 妊娠(shēn) 抛头露(lù)面
  C.褫(chǐ)夺 脚踝(huái) 克(kě)扣 挑拨离间(jiàn)
  D.哺(pǔ)育 提(dī)放 祈(qí)福 度(dù)德量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观摹 就序 分内事 顾名思义
  B.青睐 表率 侯车室 起浮不定
  C.请柬 容幸 伤原气 作贼心虚
  D.修缮 诵读 猜谜语 完璧归赵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每逢春天,栖息在非洲大陆各地的许多动物都会集体____到大陆南端的草原,在那里继续繁衍生息。
  (2)作为一种偏激的价值观,“极端主义”的判断____了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悖于行为的内在规律,这对于和谐国家的建设十分不利。
  (3)电视连续剧《亮剑》在电视台黄金时段一经播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对其无不____,大加褒奖。
  A.迁延 扭曲 赞不绝口
  B.迁徙 误解 评头论足
  C.迁徙 扭曲 赞不绝口
  D.迁延 误解 评头论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将继续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胸基南思路,进一步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扩大两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
  B.中国家电业是否能成为强国,取决于我们是否能从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转为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向创新驱动型、绿色低碳型转变所决定的。
  C.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地和有关方面经过共同努力,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八个方面的阶段性成效。
  D.某企业家在首都一份报纸上刊登的一则回击网络谣言的声明引发网民关注。不少网民表示网络谣言己渗透到了社会各方面,需要认真对待和重拳整治。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借用骑士小说这种体裁创作的《堂吉诃德》一书,是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全书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催人“含泪的笑”的悲剧感。
  B.维克多•雨果,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C.《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晟优秀的作品之一。他的创作成为19世纪文学的巅峰,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D.通俗作家狄更斯凭借”半自传体”《大卫•科波菲尔》等十四部半长篇小说和大量其他作品,成为了唯一可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题。
  生态文学需要知性书写
  高娟

  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中国生态文学创作呈现蓬勃的发展态势。其中像徐刚的守望家园系列、李青松的绿色森林系列、哲夫的生态危机系列、郭雪波的草原生态系列、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等优秀作品的问世,引起了读者的关注。但就整体创作而言,目前多数作品仍停留在揭示生态现状,表达生态焦虑层面,而在更深刻的理性反思和更多样的审美表达方面则存在明显不足,行进中的中国生态文学尚需要有针对性地纠偏补弊,从“激情呐喊”转向更具启示意义的知性创作。
  在情绪宣泄过后,生态文学尚需重建理性沉思。面对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促使作家借助文学创作表达对生态危机的真诚愤慨和深重忧虑,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单纯的义愤填膺之辞和人道主义呼吁,并不能给人以更多更深的启示。生态文学的优势在于它为作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空间,以进一步反思人类文明的弊端,但前提是作家必须克服盲目趋同的心态,尽快从一味的情感宣泄和浮躁的攻击咒骂中摆脱由来,对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更为理性、全面的剖析与反思,并努力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寻求可能的出路。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生态文学作家们做到“心中有数”比“胸中有情”更具建设意义。
  生态文学在强调“悲天”的同时,不能忽略“悯人”。由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所引发的生态危机是生态文学产生的现实背景,这一危机包括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一方面,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利用使人类正在失去可以安顿内身的物质家园;另一方面,自我意识极度膨胀所导致的精神危机又使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离人类越来越远。而生态文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批判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展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这正反两方面的努力,最终养成大众的生态意识和科学的发展观,建构起真正和谐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重获人类内心的宁静祥和是生态文学必须同步达成的使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实际情况是,生态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聚焦于批判人类对于自然进行的毁灭性开掘和表现人类对与自然界“同归于死”的恐惧,而对人类中心主义对于人性自身造成的桎梏则缺乏必要的关注与审视。同时经历着内在精神困厄和外在环境告急的人类,如何能在解决自然生态危机的同时解救迷失已久的人性?放弃了对自身精神危机的救赎,人类恢复和重建和谐生态环境的希望、信心与勇气又能坚持多久?如果回避了这些问题,人类渴望从哲学和思想层面找寻生态危机的原因并进行精神疗救的诉求就无从实现,生态文学的生命力和深刻性也会大打折扣。
  生态文学在求真、向善的同时,不能忘记塑美。作为文学领域一种特殊的形式,生态文学是在生态学思潮影响下产生的,它带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和强烈的生态预警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态文学可以不必遵循艺术创怍的基本规律,生态学可以指引却不能代替文学创作。说到底,作家还是要凭借审美的方式与生态进行对话,并将有关生态的思维理念充分情感化和形象化后纳入具有审美意味的创作机制,最终转化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真正的生态文学是生态的,更是审美的,它不应仅仅是空洞的说教,相反该是诗意盎然、充满文学独特魅力的。目前作家从事生态文学创作的热情日益高涨,作品也越来越多,但有不少作品形同材料连缀式的“同题作文”,根本不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这种重生态化、轻文学化的倾向导致文学作品成了生态案例和宣讲材料,题材扎堆、形象刻板、情节重复、手法单一……种种缺陷不一而足。为改变审美意味贫乏的文本现状,作家们必须提升将形而上的哲学话语转换成感性的文学话语的能力,不能放弃对文学本质的坚持和诗性品格的追求。
  6.下列对生态文学需要知性书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生态文学作家需要对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理性、全面的剖析与反思, 努力为人类走出生态困境寻求可能的出路。
  B.现在的中国生态文学需要有针对性地纠偏补弊,具体地说就是在强调“悲天”的同时,还需要“悯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给忽略了。
  C.通过晨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境界,养成大众的生态意识和科学发展观,建构起和谐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
  D.作家要凭借审美的方式与生态对话,将有关生态的思维理念充分情感化和形象化后纳入具有审美意味的创作机制,最终转化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
  7.下列对于当代中国生态文学创作现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多数中国生态文学作品仍停留在揭示生态现状、表达生态焦虑层面,缺少更深刻的理性反思和更多样的审美表达。
  B.中国生态文学作家多有盲目趋同的心态,他们的作品中多的是一味的情感宣泄和浮躁的攻击咒骂和激情呐喊。
  C.不少生态文学作品形同材料连缀式的“同题作文”,成了生态案例和宣讲材料,题材扎堆、形象刻板、情节重复、手法单一,根本不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
  D.中国生态文学作品多批判人类对于自然的毁灭性开掘,表现人类对自然界“同归于死”的恐惧,缺乏必要的关注与审视的是人类对于人性自身造成桎梏。
  8.下列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危机中的自然生态危机,是指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利用,使我们人类失去了可以安顿身体的物质家园。
  B.生态危机中的精神生态危机是自我意识极度膨胀所导致的,它使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离我们人类越来越远。
  C.中国生态文学作家在作品中有的是对生态危机的真诚愤慨和深重忧虑,可以说多的是单纯的义愤填膺之辞和人道主义呼吁。
  D.生态文学的生命力和深刻性在于生态文学作家能够从哲学和思想层面寻找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精神疗救。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