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安徽省2013届高三语文押题冲刺语文试题(一)

全卷浏览

安徽省2013届高三语文押题冲刺语文试题(一)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为”与“无为”
  卢忠仁
  
一般认为,儒家、墨家、法家主张“有为”,道家、佛家包括禅宗主张“无为”。这里主要以儒、道两家为例作点分析。
  儒家主张“有为”论,《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刚健有为的观点是“有为”论最早、最经典的表达。后来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积极入世、救世,并积极用他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哲学和以“礼”为核心的政治哲学来挽救“礼崩乐坏”的社会,周游列国,奔走呼号,终其一生。儒家的另外两个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的至大至刚和浩然正气之说,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理论,……都表达了一种刚健有为、积极入世的哲学观点和处世态度。
  道家主张无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可见,老子是主张无为的,但他的无为论不是最彻底的。他也承认有“有为”,他认为“无为”就是“有为”,或者是通过“无为”达到“有为”。但总的来说,在“有为”与“无为”二者的天枰上,老子还是倾向、偏重于“无为”的。道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庄子,可以说是一个彻底的“无为”论者,在庄子看来,“无为”是真正的目的。他主张人只能晏然顺从于天,不能有所作为,也不必有所作为。这就是荀子批评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应该说,“有为”论和“无为”论都有其合理成分,都有其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意义。“有为”与“无为”这一矛盾是辩证矛盾。我们在思考这一矛盾时,不能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而要正确地把握其辩证统一关系、互补关系、平衡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既要采取有为的态度,又要采取某种无为的态度,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互补,保持二者的平衡。一方面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为人服务。这是“有为”。另一方面,我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要老老实实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珍爱自然、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不要违拗自然、破坏自然、践踏自然。这就是“无为”。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一方面要深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按社会发展规律来积极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这可以叫做“有为”。另一方面又不要瞎折腾,不要拔苗助长,不要扰民扰世,避免无效的“有为”和有害的“有为”。这就是“无为”。坚持发展又“不折腾”,这就是“有为”与“无为”的统一。老子有一句名言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品味:“治大国若烹小鲜”。他的意思是说治国要象烹小鱼那样,不要随便乱翻动。“治大国”、“烹小鲜”是“有为”,不要乱翻、乱动是“无为”。
  在人的处世态度方面,我们同样要坚持“有为”与“无为”的统一、互补。一方面我们要自强不息,刚健雄强,积极入世,奋发向上,这是处世方面的“有为”。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就是有所不为。在处世方面的“无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淡泊名利,保持精神和心灵的清虚、超然。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无为”的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在“有为”与“无为”二者的天枰上,老子还是倾向、偏重于“无为”的。
  B. 庄子是一个 “无为”论者,彻底否认“有为”,“无为”是真正的目的。
  C. “治大国若烹小鲜”表明老子对待治理国家方面的主张是既要有为又要无为。
  D. 庄子认为人只能顺从于天。而荀子认为无需发挥人的主动性,人应该“有为”。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有为”论主张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无为”论主张顺应自然、返回自然。
  B. 孔子、墨翟、荀子主张“有为”,而老子、庄子主张“无为”。
  C.“有为”论和“无为”论大部分都是合理成分,都有其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意义。
  D. 在人的处世态度方面, 既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做入世的事业;又要有精神上的空灵超然、淡泊虚静的精神情怀。
  3.根据文章有关信息进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向大自然进军中,我们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积极利用“有为”与“无为”的辩证统一关系、互补关系、平衡关系。我们无需考虑他们的对立关系。
  C. 在处世态度方面的“无为”,来源于人的精神中的无欲,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D.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作者的观点是有利的“有为”和有效的“无为”要统一。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掔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武侯超然不对。少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①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②绝尘③,不知其所。”武候大悦而笑。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韬》。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徐无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女商曰:“若是乎?”曰:“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入者而喜矣;不亦去入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藜藋④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入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⑤吾君之侧乎!”
  徐无鬼见武侯,武侯曰:“先生居山林,食芧栗⑥,厌葱韭,以宾寡人,久矣。夫今老邪?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徐无鬼曰:“无鬼生于贫贱,未尝敢饮食君之酒肉,将来劳君也。”君曰:“何哉!奚劳寡人?”曰:“劳君之神与形。”武侯曰:“何谓邪?”徐无鬼曰:“天地之养也一,登高不可以为长,居下不可以为短。君独为万乘之主,以苦一国之民,以养耳目鼻口,夫神者不自许也。夫神者,好和而恶好。夫奸,病也,故劳之。唯君所病之,何也?”武侯曰:“欲见先生久矣。吾欲爱民而为义偃兵,其可乎?”徐无鬼曰:“不可”。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僵兵,造兵之本也。君自此为之,则殆不成。凡成美,恶器也。君虽为仁义,几且伪哉!形固造形,成固有伐,变固外战。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⑦之,无徒骥于锱坛之宫,无藏逆于得,无以巧胜人,无以谋胜人,无以战胜人。夫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养吾私与吾神者,其战不知孰善?胜之恶乎在?君若勿已矣!修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撄。夫民死已脱矣,君将恶乎用夫偃兵哉!”
  ①狸:山猫。②超轶:超越。③绝尘,不知其所止。④藜藋:(lídiào)灰菜 ⑤謦欬(qīngkài):咳嗽,喉中出声音。⑥芧(xù)栗:橡子 ⑦丽谯:高楼。
  选自《庄子.徐无鬼》
  4.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下之,执饱而止 质:材质
  B. 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 数:计算
  C. 食芧栗,葱韭 厌:厌恶
  D. 其欲酒肉之味邪 干:求
  5.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徐无鬼女商见魏武侯 B. 上之质,亡其一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C. 未尝敢饮食君酒肉 D. 应天地之情而勿撄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勇气闻于诸侯
  6.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一段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意在宫廷之内缺少必要的娱乐活动。
  B. 第二段写徐无鬼跟魏武侯的对话,指出当世国君的作法实质上是在害民,只有“应天地之情”,才真正是“社稷之福”。
  C.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这段,庄子阐述了无为的观点,宣扬了因任自然的无为政治主张。
  D. 第二段徐无鬼认为为了义而停止用兵,是制造战争的祸根。批判了“有为”的思想和“有为”的政治。
  7.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入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
  译文:
  (2)君独为万乘之主,以苦一国之民,以养耳目鼻口,夫神者不自许也。
  译文:
  (3)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僵兵,造兵之本也。君自此为之,则殆不成。
  译文: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