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四川省自贡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四川省自贡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蜷缩∕眷恋 菲薄∕鄙薄 轩昂∕鲜见 营利∕纷纭
  B.诧异∕叱咤 着陆∕着迷 黏液∕粘连 徜徉∕倘若
  C.褴褛∕缕析 荤腥∕晕眩 角落∕角力 骷髅∕估量
  D.汲取∕岌岌 屏息∕屏蔽 作揖∕社稷 寥落∕谬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搏动 惺忪 嘉言懿行 雕梁画栋
  B.陪罪 喋血 宽宏大量 绿树成阴
  C.桅杆 蹂躏 勾通心灵 正襟危坐
  D.典籍 融会 刨根究底 穿流不息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自觉处于边缘状态,“游民”与“游侠”都不太受法律制度的约束,但二者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异。比如,相对于游民,游侠更带有反叛性,也更多地 了文人的理想和情怀。
  (2)因为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政府角色也由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转变为管理者、监督者, 形成了一种新的公共治理模式。这已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3)近些年,弘扬传统文化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一些伪科学也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招摇撞骗。比如,风水就乘着“国学热”的快车, 地成了高校各种培训讲习班的香饽饽。
  A.寄寓 进而 名正言顺 B.寄托 从而 名正言顺
  C.寄托 进而 理直气壮 D.寄寓 从而 理直气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世界现代化史这个宏大叙事进行考察,19世纪60年代觉醒的中国,无疑是世界现代化盛宴上的迟到者,因而中国自现代化起步之后,就没有常态国家的从容与潇洒。
  B.数千米深的深海海底是地球上最宁静而神秘的地方,那里生存着许多古老的原始生物,发现和开发这些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资源,具有巨大的科研和经济价值。
  C.现在,“蛟龙”号转向了应用,它将成为科学家深海试验的游艇,为科学家下五洋的梦想搭建一个可靠、稳定的平台,使科学家能在探索、研究和保护海洋等方面大显身手。
  D.唐太宗不遗余力地推行“以德治国”,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盛世梦想——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地震学研究和地震预测地震学的研究起源于人类抵御地震灾害的需要。中国古代关于地震的记载是很丰富的,尤其是明清时代地方志流行,关于地震的记载极为丰富,有很多研究地震的重要史料。但是长期的封建统治,对科学技术的轻视,使地震学没有得到发展,有关地震的记载,仅仅是对自然灾害的记述,没有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和总结。
  虽然地震学仅在上一世纪才被公认为是一独立研究领域,然而人们推测地震的成因已有上千年历史。从20世纪60年代中叶起,世界各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地震预报工作。经过30多年的努力,各国地震专家积累了大量的前兆震例资料,在地震的长、中期预测上取得了不少进展。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地球板块构造说为研究地震成因提供了理论基础。地震学家解释说,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地震的基本成因。当岩石层因构造运动变形时,能量以弹性应变能的形式贮存在岩石中,直至在某一点累积的形变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发生破裂,即产生地震断层。岩石破裂使贮存在岩石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其中的一部分引起大地震动。
  能否实现地震预测,一直是人类关心的焦点问题,是地球科学的宏伟研究目标。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指出,目前主要有两种地震预测方法,一种是理论性方法,根据一定的理论模型,推导各种可能的前兆及不同前兆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各种实践的检验来修改模型。但这种方法现在还很难对地震预报给出实用性指导。另一种方法是经验性方法,通过搜集地震震例,从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中提取地震发生的前兆信息并加以综合,总结出经验性规律推广应用于未来的地震。我国曾经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被誉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从70年代中期以来,地震观测系统中大量采用了数字记录方式,从而使地震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由于数字记录地震仪具有记录频带宽、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大以及易于与计算机联机处理等优点,对于地震监测、研究以及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竞相发展数字地震观测系统。迄今,全世界已有大约440个数字地震台,我国现共有11个数字地震台网,在地震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预见,随着高质量地震数据的迅速积累和广泛深入的研究,随着地震学研究与大地测量及其它观测研究的交叉渗透,人们对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和动力演化会取得更深入准确的认识。这一切必将会使对地震成因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从而最终实现对地震的科学预测。
  5.下列有关“地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明清时代,关于地震的记载极为丰富,但这些记载仅停留在对自然灾害的记述。B.人们推测地震成因虽历史悠久,但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地震学在上一世纪才被公认。
  C.在中国古代,长期的封建统治,对科学技术的轻视,使地震学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D.由于数字记录方式在地震观测系统中的大量运用,地震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
  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震专家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能对地震进行长、中期的预测。
  B.当岩石层因构造运动发生变形进而破裂时就会引发地震。
  C.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是运用经验性方法预报地震的成功案例。
  D.目前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两种:理论性方法和经验性方法。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理论性方法很难对地震预报给出实用性指导,因而目前还没有运用于地震预测。
  B.世界各国竞相发展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因为它具有许多优点,并能防震减灾。
  C.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约440个数字地震台在地震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随着地震学研究的深入和对地球更全面的认识,人们就能准确预测各类大地震。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钱惟演字希圣,吴越王俶之子也。少补牙门将,从俶归朝,为右屯卫将军。历右神武军将军。博学能文辞,召试学士院,以笏起草立就,真宗称善。改太仆少卿,献《咸平圣政录》。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诏与杨亿分为之序。
  仁宗即位,进兵部。王曾为相,以惟演尝位曾上,因拜枢密使。故事,枢密使必加检校官,惟演止以尚书充使,有司之失也。初,惟演见丁谓权盛,附之,与为婚。谓逐寇准,惟演与有力焉。及序枢密题名,独刊去准,名曰“逆准”,削而不书。谓祸既萌,惟演虑并得罪,遂挤谓以自解。
  宰相冯拯恶其为人,因言:“惟演以妹妻刘美,乃太后姻家,不可与机政,请出之。”乃罢为镇国军节度观察留后,即日改保大军节度使、知河阳。逾年,请入朝,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未即行,冀复用,侍御史鞠咏奏劾之,惟演乃亟去。天圣七年,改武胜军节度使。明年来朝,上言先垅在洛阳,愿守宫钥。即以判河南府,再改泰宁军节度使。
  惟演雅意柄用,抑郁不得志。及帝耕籍田,求侍祠,因留为景灵宫使。太后崩,诏还河南。惟演不自安,请以庄献明肃太后、庄懿太后并配真宗庙室,以希帝意。惟演既与刘美亲,又为其子暧娶郭后妹,至是,又欲与庄懿太后族为婚。御史中丞范讽劾惟演擅议宗庙,且与后家通婚姻。落平章事,为崇信军节度使,归本镇。未几,卒,特赠侍中。太常张瑰按,《谥法》敏而好学曰“文”,贪而败官曰“墨”,请谥文墨。其家诉于朝,诏章得象等覆议,以惟演无贪黩状,而晚节率职自新,有惶惧可怜之意,取《谥法》追悔前过曰“思”,改谥曰思。庆历间,二太后始升祔真宗庙室,子暧复诉前议,乃改谥曰文僖。
  惟演出于勋贵,文辞清丽,名与杨亿、刘筠相上下。于书无所不读,家储文籍侔秘府。尤喜奖厉后进。初,真宗谥号称“文”,惟演曰:“真宗幸澶渊御契丹,盟而服之,宜兼谥‘武’”。下有司议,乃加谥“武定”。所著《典懿集》三十卷,又著《金坡遗事》、《飞白书叙录》、《逢辰录》、《奉藩书事》。惟演尝语人曰:“吾平生不足者,惟不得于黄纸上押字尔。”盖未尝历中书故也。子暧、晦、暄,从弟易。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六》)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俶朝 归:归顺。
  B.及枢密题名 序:排列。
  C.不可机政 与:参与。
  D.盟而之 服:叹服。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笏起草立就 王好战,请战喻
  B.惟演与有力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C.留为景灵宫使 利乘便,宰割天下
  D.其家诉朝 寄蜉蝣天地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注意事项:
  ①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②本部分共4大题,12小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谓祸既萌,惟演虑并得罪,遂挤谓以自解。(4分)
  (2)未即行,冀复用,侍御史鞠咏奏劾之,惟演乃亟去。(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钱惟演是怎样一个人?请分条简要概括。(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故 观 于 海 者 难 为 水 ∕ 游 于 圣 人 之 门 者 难 为 言 ∕ 观 水 有 术 ∕ 必 观 其 澜 ∕ 日 月 有 明 ∕ 容 光 必 照 焉 ∕ 流 水 之 为 物 也 ∕ 不 盈 科 不 行 ∕ 君 子 之 志 于 道 也 ∕ 不 成 章 不 达 (《孟子•尽心章句上》)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