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安徽省程集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安徽省程集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媒介文化:拼贴的娱乐盛宴 蒋原伦①很多时候,人们将媒介文化和通俗文化、消费文化、流行文化等概念交替使用,表达的也是差不多相同的含义,都是指当下的大众文化。但认真讲起来,背后的思想谱系是不一样的。
  ②如消费文化,其理论背景来自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等一系列著述,它不仅仅是指文化产品,同样是一种商品,供人们消费,更是指在消费文化语境中,人们不怎么关注产品的功能性使用价值,讲究的是产品的符号意义和符号价值。媒介文化的思想谱系则是来自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强调的是电子媒体和各种新的媒介方式在不断重构当代文化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即有什么样的媒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
  ③由于媒介文化和当下电子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相关联,因此媒介文化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别。传统文化,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的印刷文化,是由相对严密的符号系统所构成的,文化越深奥、越博大精深,其符号系统也就越庞大越精密。符号系统之间还有分野,如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媒介文化则不同,它是媒介技术的直接产物,一种新媒介技术的问世,意味着有新的文化出现。最直接的例证就是当今的功夫电影,影片中那高超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功,其实就是现代影像技术的产物。或可说现代电子影像技术创造了中国功夫,电子影像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武林高手出神入化的武功就达到什么高度,甚至笨拙的大熊猫也能被点化成超级武林大腕。
  ④经典文化、精英文化是一种规训文化,这是少数文化精英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创造、加工、积累起来的,所以学习和读解经典文化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阶段,同时也是一个被规训的过程。媒介文化是娱乐文化,偏于感性的文化,强调身体的快感。它依靠自身的吸引力来攫取市场,所以声色犬马的成分、感官的成分比较重。站在经典文化的立场上看,媒介文化是无深度的、拼贴的、缺少内涵的文化。
  ⑤但是,媒介文化倒并不排斥经典文化,总是摆出大包大揽的姿态,上下通吃,将经典文化、传统文化统统囊括在自己的范围之中。当然这也是所有后起文化的品性,它总是将此前的文化作为资源,“拿来主义”地为我所用,打造成新的混合产品,媒介文化就更是如此,媒介文化的评判标准就是市场,就是收视率。媒介文化既然是拼贴型文化,那么什么都可拆卸下来,重新组合,杀虫剂或卫生洁具的广告,可以由高雅的古典乐来配音,这样一个过程中,也打破了精英和平民、高雅和通俗之间的界限。
  ⑥媒介文化以电子媒介技术发展为基础,所以是“他律”的文化,它不是建立在严密的符号系统之上的,因此它不是特定的文化品种,也不是阿多诺所推崇的“自律的文化”。媒介文化是一个开放系统,横跨着许多文化品种,横跨着许多生活领域,并向当代生活开放。即以影视媒介文化为例,以往专家和电影人所津津乐道的影视艺术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影视媒介文化或大众文化所包括的内容要远比影视艺术的范围广泛得多。
  ⑦这里说媒介文化是向当代生活开放的,它不是一个封闭系统。与学院的、专业的美学体系或文化理论不同,它没有自己明确的理论边界,它倒是能将美学体系或已有的文化理论包含在自身之中,但是却无法从美学体系和文化理论得到自身的说明,因为它与市场需求和大众消费心理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媒介文化更能从传统文化以外的领域得到说明。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媒介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媒介文化与通俗文化、消费文化、流行文化表达的是完全相同的含义,都是指当下的大众文化。
  B.媒介文化,强调的是电子媒体和各种新的媒介方式在对当代文化和我们的社会生活不断重构,其思想谱系来自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
  C.媒介文化声色犬马的成分、感官的成分比较重,所以是娱乐文化,偏于感性的文化。
  D.媒介文化以电子媒介技术发展为基础,是一个开放系统,横跨着许多文化品种和生活领域,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创造、加工、积累起来的精英文化。
  2.下列关于文章思路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提出媒介文化与通俗文化、消费文化、流行文化等概念背后的思想谱系不同。
  B.文章第二段以消费文化为例,指出其理论背景,然后指明媒介文化思想谱系和强调重点。
  C.文章第三段,指出媒介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区别,以功夫电影为例,论证了媒介文化越深奥,符号系统越精密的道理。
  D.第四段运用对比手法,指出媒介文化与经典文化的不同,第五段阐明了媒介文化是拼贴文化,最后两段点明了媒介文化的开放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消费文化语境中,人们不怎么关注产品的功能性使用价值,讲究的是产品的符号意义和符号价值。
  B.现代电子影像技术创造了中国功夫,当今功夫电影中那高超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功,其实就是现代影像技术的产物。
  C.所有后起文化都有着这样的品性:总是将此前的文化作为资源,“拿来主义”地为我所用,从而打造出新的混合产品。
  D.媒介文化是向当代生活开放的,它不是一个封闭系统,它没有自己的理论边界,与学院的、专业的美学体系或文化理论不同。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书过善人事[清]薛福成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窥之。众无所得食,益汹汹。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亟出慰之曰:“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绸缪经纪,张席隙地以居之;老羸妇孺,计口赋食;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寒有襦,病有药,殁有棺,孕且育者厚炯之;给以旷壤,课对蔬菜;储水具,警火灾。其冬,山乡得雨。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呼曰:“善人,善人。”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余同年友竹潭孝廉,先生孙也,请余书其事,且述先生训曰:“吾家仅万金产,以振饥耗其半。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蓰利,遂复其初。人何惮而不为善哉!”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将遂不振人之急乎?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惟然,故仁术无不周,而泽之被人者弘。卒受天佑,其产可复,而其后必昌,报施之理然也。
  嗟夫!方饥氓索食汹汹,人以引避为智,相率闭拒,则彼计无复之,势将剽夺,一乡被其患,而过氏无独全之理。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变之智与恤难之仁兼至,究亦无损于其家。故知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去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得。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过先生讳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行多可述者,非大义所存,故不着。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妇孺 羸:瘦弱的人
  B.若存获报之心 豫:预先
  C.受天佑 卒:通“猝”,突然
  D.一乡其患 被:蒙受,遭受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张席隙地居之。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明日集里中好善。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徒慕君之高义也
  C.彼其时但以活人心耳。 庖丁文惠君解牛。
  D.即勉之,报非可必得。 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淮南州县饥民在过善人和其他爱做善事的人的帮助下,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B.过善人在饥民因求食不得而更加喧扰不安的时候,受人胁迫出面安慰饥民,后又联合其他喜欢做善事的人救济饥民。
  C.在因行善而损耗一半家产的第二年,过善人遇上了大丰收的好年成,因卖谷获利,其家产又恢复如初。
  D.过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做天下大事,不怀计较得失之心的人,于公于私都能有所得。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窥之。
  (2)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
  (3)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