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其它试卷 > 天津市2014届高三语文寒假作业(1)

全卷浏览

天津市2014届高三语文寒假作业(1)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六.(12分)
  22.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0个字。(4 分)
  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事件曾一度引起不小恐慌。在国内一些地方发生的抢盐事件,可以说是这种影响的延续。在这起事件中,网络谣言起了兴风作浪、推波助澜的作用。据报道,这次抢盐事件源于浙江网民陈某在网上散布谣言,说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该谣言经过网民的不断加工和转发,最终引发了抢盐事件。类似的事件之前已经有过。
  抢盐事件再次提醒我们,① ,② 。
  23.请筛选三个短语概括划线结论句的根据,总字数不要超过15个字。(3分)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中国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这就是国际法则的“先占”原则。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明朝已经将钓鱼岛纳入国家版图,一些使臣的笔记里还标明了中国渔民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航线。明以后的历代政府更是采取了开发、利用、管辖和保卫等措施,对钓鱼岛行使主权以有效统治。可以肯定,日本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主张是站不住脚的。
  24.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形式,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5分)
  站在天苍苍野茫茫的敕勒川阴山下,文化就是风吹草低中忽隐忽现的牛羊; , ;徜徉莱茵河畔,文化就是肃立的古城堡、沉默的老火炮和满地斑斓的落叶; , 。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中国谚语)
  ②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科尔顿)
  ③我宁可让人侮蔑我的好诗,也不要别人赞美我的坏诗。(雨果)
  ④讨厌指责的人往往是身有惭德,胆怯情虚的人。(叶圣陶)
  ⑤非难比赞美安全。(艾默生)
  面对以上各种说法,我们该如何对待呢?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1. A(解析:A.(léi)(chì)(jìng) 都相同B.创(chuāng)伤(shāng)/悲(bēi)怆(chuàng) 款(kuǎn)识(zhì)/钥(yào)匙(shi) 铩(shā)羽(yǔ)而(ér)归(guī)/凶(xiōng)神(shén)恶(è)煞(shà) C.削(xuē)肩(jiān)/削(xiāo)面(miàn) 勉(miǎn)强(qiǎng)/强(qiǎng)迫(pò) 螳(táng)臂(bì)当(dāng)车(chē)/安(ān)步(bù)当(dāng)车(chē)D.毗(pí)邻(lín)/癖(pǐ)好(hào) 罢(bà)黜(chù)/拙(zhuō)劣(liè) 迄(qì)今(jīn)为(wéi)止(zhǐ)/同(tóng)仇(chóu)敌(dí)忾(kài))
  2. 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的能力。正确作答本题,需要考生能准确识记相关字词的写法,并结合排除法。A项,祥--详,采--彩,棉--绵;B项,撕--厮世--势;D项,欠--歉,邻--临,照--瑞。)
  3. C(解析:风俗: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气:1.风尚习气,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 2.风度。一个表现自己的行为或风度 有产阶级的教育和社会风气。蒙骗: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欺骗。诱骗:诱惑欺骗。因而:表示因果关系。进而:继续往前;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
  4.A(解析:B句重复累赘,可去掉“据”。C句语序不当,应为浏览、评价、分享。D句搭配不当,措施与提高不搭配。)
  5. A(解析:“风”是“国风”)
  二、
  6.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D项,“这个事例从正面说明认真读书比掌握信息本身更为重要”理解有误,这个事例从正面说明智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7.D(解析:本题从“以偏概全“的角度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两组内涵完全不相容”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信息、知识与智慧,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
  8.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对语意重点的理解、分析有误。根据原文中第⑤段中的信息,博学成为智慧,其关键在于使知识、学问由死变活。)
  三、(12分,每小题3分)
  9.A(夸大)
  10.A(A.介词,和/被 B.转连,却。C.介词,用。D.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1.D(①是写韩公建宅第并取名;④韩公的品德高尚)
  12.D(作“自我寄托”的是韩公而非作者。)
  四、(21分)
  13.(1)无论死或者生,困窘或者得志,都不改变节操,而道德品质又高过古人。(3分,“穷达”、“易”、介后复原各1分。不通顺或有遗漏酌情扣分。)
  ⑵崔浩自比为张良,然而后世始终不赞同他们。(2分,“以为”、“莫之许”各1分。不通顺或有遗漏酌情扣分。)
  (3)安葬韩公后,韩忠彦把这件事告诉了我,苏轼认为要讲求道义而不应推辞,于是哭泣着写了这篇文章。(3分,“既”、“以告”省略句、“义”各1分。不通顺或有遗漏酌情扣分。)
  注意:以上翻译见得分点给分,整句语句欠通顺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已故魏国韩忠献公在自己的府第里建造了一座堂,取名为醉白堂。取自白乐天的《池上》一诗,并把此诗作为醉白堂的歌赋。其意好像是羡慕白乐天,自己有比不上他的地方。天下读书人听到这件事后都感到很疑惑,认为韩公即使与伊尹、周公相比也毫无愧色,却还羡慕白乐天,为什么呢?苏轼听说后笑着回答说:“韩公难道仅仅是羡慕白乐天吗?这是韩公想做寻常无闻的人却无法实现的表露。上天降生这样的人,要他们担任治理天下的重担,寒冷的人向他们求取衣服,饥饿的人向他们求取食物,凡是没有收获的人都要求获取。如果都给予他们,将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他们终生都生活在忧患之中,行走在利害攸关的人生路上,这难道是他们想要的吗?
  韩忠献公已经辅佐了三位帝王,使天下安定,然后才胸怀坦荡地准备回家养老,但天下的人都挽留他,不愿让他离开。在这个时候,他羡慕白乐天,就不奇怪了。但如果我们用白乐天的生活来苛求韩公,比较他们人生所得的厚薄深浅,谁有谁无,那么后世的人们再议论时,就不会受蒙骗了。文能取得太平盛世,武能制定平乱方略,图谋安定天下社稷,而不自我夸耀功劳。急贤才之所急,看轻爵位与俸禄,而士人还不知道他的恩德。在战场上攻打讨伐坚决果敢,六军安于号令。四夷八蛮都想了解他的风度神采,而天下人都视其身体健康为每个人的安危。这是韩公所有,而白乐天所没有的。乞请在身体强健之时,退居还乡,已经有十五年了。天天与朋友们赋诗饮酒,享受山水园池的乐趣。府库里有多余的布帛,仓库里有多余的粮食,家中又有歌伎侍奉。这是白乐天所有,而韩公所没有的。进忠言献良策,效力于当时,而文采在后世显扬。无论死或者生,困窘或者得志,都不改变节操,而道德品质又高过古人。这是韩公与白乐天相同的地方。韩公既不凭自己所拥有的来自我夸耀,也不因自己没有的而轻视自己,而是推崇二人相同的地方作自我寄托。
  当他自身寄寓一醉时,同等看待人生得失,忘掉祸福不同,混淆贵贱之分,同等看待贤愚,视万物为同等重要,与大自然交游,而不是仅仅把自己与白乐天相比。古代君子,他们对自己不刻意苛求,声名正直。因为他们真正的为人超过了他们的名声,而世人永远不满足地传诵他的美名。以孔子这样的圣人,还自比于老子、彭祖,将自己与左丘明同等看待,认为自己不如颜渊。后世君子,实质上没有达到这一地步,但都想法夸大。臧武仲自己认为自己是圣人,白圭自己以为自己是大禹这样的人,扬雄自己认为自己是孟轲这样的人,崔浩自己认为自己是子房这样的人,但世上最终没有人认同他们。由此看来,韩忠献公的贤德远远超过这些人。昔日,韩忠献公曾经告诉他的儿子韩忠彦,韩公想请我写一篇文章作为醉白堂记而最终没有结果。安葬韩公后,韩忠彦把这件事告诉了我,苏轼认为要讲求道义而不应推辞,于是哭泣着写了这篇文章。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