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诗歌鉴赏 >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岑参)鉴赏试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岑参)鉴赏试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8286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536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3-04-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05-03
  • 考点详细: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 题目: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朝代:唐 作者:岑参 体裁:诗 题材类别:送别诗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节选)岑参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笳一曲未了而愁杀征戍将士,含蓄表达出了对大唐穷兵黩武的厌倦。
  B.诗歌将哀怨的胡笳声与边地意象“北风”“山月”等相结合,情景相融。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诗人送别友人远去,以送别之地秦山遥望友人将往的陇山,满怀思念。
  D.“胡笳”二字多次出现,既强化诗题,又体现了古体诗语言的复沓之美。
  16.诗歌最后以“谁喜闻”之问作结,蕴含了既悲且壮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试题答案:

15.A
  16.①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结合起来写,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君不闻”三个字,隐隐透露出豪壮的情调。
  ②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将胡笳之声安排在晓月欲坠之时,那刺骨的寒气,那呼啸不停的北风,与胡笳的悲声融为一片,似乎充塞宇宙,使天地也为之寒栗,这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③诗人把胡笳之声与送别时依依难舍之情结合在一起,同时“秦山”“陇山”“边城”等字面中,仍然透出一种雄壮气魄。特别是最后一句,但用问句作结,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而且壮的气氛。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含蓄表达出了对大唐穷兵黩武的厌倦”说法错误。“楼兰征戍儿”的“愁杀”衬托胡笳声音之悲,以戍边将士之愁表达对对朋友远行的担忧。
  故选A。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胡笳吹奏之声如人之悲鸣,岑参的这首诗,悲中有壮,表现出特有的风格。诗人从三个方面,用不同的手法,反复、深入地表现胡笳的悲壮。
  首先,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结合起来写。诗中用红胡子、绿眼睛的“胡人”形象来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写出了战士的思乡之情,“君不闻”三个字,隐隐透露出豪壮的情调。
  中间四句,写的是凉爽的秋天,八月里,萧关一带的道路萧索冷落,呼啸的北风吹断了天山上的枯草。昆仑山南边的月亮快要西斜时,胡人向着月亮吹响了胡笳。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这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安排在晓月欲坠之时,那刺骨的寒气,那呼啸不停的北风,与胡笳的悲声融为一片,似乎充塞宇宙,使天地也为之寒栗,这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最后四句,作者把胡笳之声与送别直接结合。这四句在深情的诉说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厚意。“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自己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相一致;“边城夜夜多愁梦”,又从边地着笔,悬希望颜真卿对自己的思念,直接与笳声相连。这两层意思,把送别时依依难舍之情,与笳声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动人的效果。尽管如此,诗中并无寻常送别那种凄然悲切的情调,从“秦山”“陇山”“边城”等字面中,仍然透出一种雄壮气魄。特别是最后一句,但用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而且壮的气氛。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岑参)鉴赏试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