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诗歌鉴赏 > 《南乡子集句》(苏轼)鉴赏试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南乡子集句》(苏轼)鉴赏试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30198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93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4-26
  • 考点详细: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 题目:南乡子集句 朝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 题材类别:写景抒情诗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集句【注】苏轼怅望送春怀,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注】集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篇,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形式。苏轼的这首词大概作于谪黄州时期。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以作诗讽刺新法、“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第二句。“渐老”一悲;“逢春”一喜;“能几回”又一悲,且将逢春之喜也一并化而为悲。一句之中一咏三叹,笔致淡宕而苍老。
  B.谪居黄州,正是楚城。“花满楚城愁远别”虽是他人语,却已贯入词人受迫害遭贬谪的政治背景这一深层意蕴,也体现了集句古为今用之妙。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景物登临闲始见”,重一“闲”字,既叙述了自己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也写出了春日景物美好、让人心旷神怡的情状,笔意清新。
  D.此词落墨于酒筵,中间写望乡,归结于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反思,呈现出一个从向外观照反观内心的心路历程,也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更立体的词人形象。
  16.“伤怀”“徘徊”是词中词人仅用的两个自己创作的词语,却在全词中有重要关联。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试题答案:

15.C
  16.①“伤怀”二字,总括前三句,概括了临老、逢春、远别之种种痛苦,同时又开起下一句“何况”的递进意蕴,使整个上片浑然一体。
  ②“徘徊”二字,不仪紧承上文万里思归不得、还遭迁谪闲置的无奈与痛苦,同时还暗示着词人此时心态由外向内的一种过渡。辗转徘徊,反思内心,正是种种相思,样样寒灰,令人哀感无穷。
  ③词中各句虽然都取自唐人诗句,但无一不切合词人当下凄伤处境与悲苦心绪,再经这两个词的概括与衔接,更是如出己手,浑然天成。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也写出了春日景物美好、让人心旷神怡的情状,笔意清新”错,应为“表面叙述了自己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实际深深流露了遭受贬逐、无法作为的巨大痛苦,意蕴深沉”。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怅望送春怀,渐老逢春能几回”,由春日的归去不由联想到自己年华的流逝。作者被贬黄州,远离故乡和亲人,怎能不满怀愁绪深如海。在万红飘香的季节里,词人不仅没有感受到春的蓬勃和喜悦,反而备觉凄凉难耐,完全是基于受打击、遭放逐的现实原因。此深层次的意蕴悄然表露,使其伤春之情更加意味深远。“伤怀”二字极有分量,淋漓尽致地概括了词人伤春意愁离别的种种凄苦之情。且这二字为作者自述,它将所集唐人诗句熔铸为一体,表现出古为今用的绝妙之处。伤别之人本已悲哀不堪,哪里还禁得住送行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何况”两字,尽显不胜悲情之态。词人在上片结尾处用此句,其沉痛心情不言而喻。
  ②“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下片词人着重抒写自己思念故土之情。词人即使四处飘零宦游,却终不曾忘却西蜀--他的家乡,更何况愈往南走离故土愈遥远。登高饮酒之际,岂能不倍加思念家乡。“徘徊”二字,不仪紧承上文万里思归不得、还遭迁谪闲置的无奈与痛苦,同时还暗示着词人此时的心态。苏轼表面上叙述了自己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实际深深流露了遭受贬逐,无法作为,一事不成的巨大痛苦。正因为如此,词人才会在此地久久徘徊,不愿离去,其实是那无论无何都挥之不去的烦忧在心头盘旋,时时折磨着他。
  ③词中各句虽然都取自唐人诗句,但正是苏轼贬谪黄州哀伤心情的写照,经“伤怀”“徘徊”连接起来,自然流畅,无拼凑的痕迹。

  《南乡子集句》(苏轼)鉴赏试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