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全卷浏览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1883年,马克思去世。但在同一年,德国又迎来了另一位哲人雅斯贝尔斯的诞生。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雅斯贝尔斯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②所谓“轴心时代”,在时间上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这段时期。“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古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③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④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玛雅文化,虽规模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⑤关于“轴心时代”的发生,有一些学者试图从各文明的历史环境变动所造成的刺激与回应去解释,这就是影响甚广的“历史环境变迁说”。如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文明起源的性质就是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的过渡。在对文明起源的解释上,汤因比提出挑战与应战的理论。但这一理论也有两个致命缺陷:一是过分强调了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作用,二是忽视了挑战与应战过程中物质因素的存在。德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韦伯就曾指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间,印欧游牧民族从今日俄国南部向外移动,四处迁徙。在公元前1000年以后开始与当时几个主要文明地区接触而产生冲击。因此,他认为这种人口大迁移所造成的外在环境的刺激足以解释为何印欧民族迁徙所至之处,当地人民受到冲击,对生命产生新问题与新思想,由此而有轴心时代的思想创新。这种观点如果史料确凿,则对于解释轴心时代的发生当有参考价值。此外,欧洲学者艾瑞科•魏尔也曾经从环境论的观点提出类似的解释。奢帕在解释印度轴心时代佛教的兴起时,就曾特别强调公元前1000年印度恒河流域发生了古印度史上所谓的“第二次城布化”现象。他认为就佛教的兴起而论,印度轴心时代的思想文化突破可以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变迁中找到原因。不过,这种社会经济环境的解释失之于太简单。
  1.下列关于“轴心时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期,大概发生在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上起公元前800年,下迄公元前200年。
  B.在“轴心时代”,各个文明的伟大的精神导师提出的各自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但这些文化有相通之处。
  C.在“轴心时代”,四大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即以理智和道德面对世界,同时产生了宗教。
  D.能否实现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决定了某一文明能否成为“轴心时代”的文明。
  2.下列关于文中学者们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各文明的历史环境发生变动造成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回应则促成了“轴心时代”的产生。
  B.“轴心时代”的性质是静止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离不开各文明在面对并迎接挑战的过程中存在的物质因素。
  C.印欧游牧民族的人口大迁移在公元前1000年后开始对所到之处的人民产生冲击,进而有了轴心时代的思想创新。
  D.印度在“轴心时代”兴起佛教,这与公元前1000年恒河流域发生的“第二次城市化”现象有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某种意义上看,“轴心时代”的文化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今天有些文化形态的不同可以回溯到“轴心时代”找寻依据。
  B.人类在每次面临危机与新的飞跃时,总是希望从“轴心时代”的先哲那里得到启发。
  C.“历史环境变迁说”虽影响广泛,但也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必须得到确凿史料的支撑,才可能有参考价值。
  D.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等人的思想原则不同,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其所生活时代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的。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 7题。
  (封)隆之字祖裔,小名皮,宽和有度量。延昌中,道人法庆作乱冀州,自号大乘,众五万人。隆之以开府中兵参军与大都督元遥讨之,获法庆,赐爵武城子。累迁河内太守。隆之以父遇害,常怀报雪,因持节东归,图为义举。遂与高乾等夜袭冀州,克之,乃推为刺史。及齐神武自晋阳东出,隆之遣子子绘随高乾迎于滏口。
  中兴初,拜吏部尚书。韩陵之役,留隆之镇邺城。未几,征为侍中,封安德郡公。于时朝议以尔朱荣①宜配食②明帝庙庭。隆之议曰:“荣为人臣,亲行杀逆,岂有害人之母而与子对食之理?”以参议麟趾阁新制,又赠其妻祖氏范阳郡君。隆之表以先爵武城子转授弟子孝琬,朝廷嘉而从之。后为斛斯椿等所构,逃归乡里,齐神武召赴晋阳。
  魏孝静立,除吏部尚书,寻加侍中。元象初,除冀州刺史,嘉开府,累迁尚书右仆射。及北豫州刺史高仲密将叛,阴招冀州豪望为内应。诏隆之驰驿慰抚,遂得安静。隆之首参神武经略,奇谋皆密以启闻,手书削稿,罕知于外。卒于齐州刺史,赠司徒。神武以追荣未尽,复启赠太保,谥宣懿。神武后至冀州北境,次交津,追忆隆之,顾冀州行事司马子如,言其德美,为乏流涕。令以太牢就祭。
  隆之历事五帝,以谨素见知。凡四为侍中,再为吏部尚书,一为仆射,四为冀州刺史。每临冀部,州中旧齿③咸曰:“我封公复来。”其得物情如此。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二》
  [注]①尔朱荣:北魏权臣,曾讨伐权倾朝野的胡太后(明帝之母)以清君侧。②配食:被祭祀的次要对象。③旧齿:耆旧,旧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为斛斯椿等所 构:诬陷
  B.阴招冀州豪望为内应 豪望:豪门望族
  C.奇谋皆密以闻 启:开启,打开
  D.每冀部 临:到,来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封隆之屡获封赏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隆之以开府中兵参军与大都督元遥讨之,获法庆 ②遂与高乾等夜袭冀州,克之
  ③以参议麟趾阁新制 ④诏隆之驰驿慰抚,遂得安静
  ⑤一为仆射,四为冀州刺史 ⑥州中旧齿咸日:“我封公复来。”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隆之多有战功,曾与大都督元遥讨伐法庆,并将之擒获;也曾和高乾夜袭冀州获胜,并被推举为冀州刺史。
  B.封隆之立场鲜明,在朝廷议论认为尔朱荣应该配食明帝庙庭时,封隆之陈述事理,明确反对。
  C,封隆之德行美好,齐神武在后来到达冀州探望司马子如时,追忆封隆之美德,还为之落泪。
  D.封隆之为人宽和有度量,为臣谨素。作为臣子,很受皇帝赏识;作为一方官员,深得部属拥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隆之表以先爵武城子转授弟子孝琬等,朝廷嘉而从之。(5分)
  (2)隆之历事五帝,以谨素见知。凡四为侍中,再为吏部尚书。(5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