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真题 >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西卷

全卷浏览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西卷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20.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15分)
  要求:
  一、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二、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三、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四、不少于200字。
  
  其它语言文字运用_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七、(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 (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1.答案:D。【A着(zhuó)装B校(jiào)对C鲜(xiǎn)有所闻】
  【解析】行伍(háng wǔ):(1)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用“行伍”泛指军队(2)排列的行列。彳亍(chì chù):慢步行走;形容小步慢走或时走时停。着装(zhuózhuāng):(1) 穿着服装(2) 服饰。少不更事(shào bù gēng shì):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造诣(zào yì):指学问、艺术等达到的程度。(用于在某行业有一定成就的人,也就是一般用在有名气的人身上。)校对(jiào duì):(1)根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2)从事校对工作的人。珐琅(fà láng):涂料名。又称“搪瓷”。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涂在铜质或银质器物上,经过烧制,能形成不同颜色的釉质表面。茕茕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lì):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蟊贼(máo zéi):(1)吃禾苗的两种害虫(2)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弹劾(tán hé):(1)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2)由国家专门机关(如国会)对违法失职或职务上犯罪的官吏,采取揭发和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 勖勉(xù miǎn):亦作“勗勉”,即勉励。鲜有所闻:很少听说。圭臬(guī niè):(1)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 2)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3)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肖像(xiào xiàng):用图画、素描或其他绘画手法描绘某人脸部的像。迤逦(yǐ lǐ):(1)曲折连绵貌(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3)斜延貌;延伸貌(4)缓行貌(5)渐次;逐渐。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备考提示】《考试说明》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主要是识记多音字和难读字。多音字,顾名思义,就是一字多音。在汉语中,一字多音现象主要是因一字多用而产生的变调或异音现象,如“行、着、更、校、鲜、肖”。这一类多音字用口诀法、联想法等方法记忆非常有效。比如:“银行(háng)发行(xíng)股票,报纸刊登行(háng)情;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自力更(gēng)生的方针不但不能更(gēng)改,而且要更(gèng)加发扬光大。上校(xiào)到校(jiào)场找人校(jiào)对材料。”
  2.答案:B。【A、侯(候)补C、国萃(粹)D、亲(青)睐】
  【解析】A.“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如《周易》:“利建侯。”(有利于建国封侯)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以及成语“侯门似海”;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杜甫有诗“李侯有佳句”,“侯”相当于今天的“君”。“侯”可作为声旁,构成一些形声字,如“猴”“喉”“瘊”等。 “候”——一般指“等候”“等待”,比如“候车、候诊、候补”中的“候”。“候”也可指“问好”,如“问候”。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候”不充当声旁构成形声字。不落言筌(bù luò yán quán)——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言筌:就是解释说明。筌:捕鱼的竹器。怨天尤人(yuàn tiān yóu rén)——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埋怨上天,怪罪别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昧抱怨天,责怪别人。C.“萃”——1.动词。本义是草丛生,引申为聚集(如“荟萃”)。2.名词。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如“集萃”“出类拔萃”)。“粹”——1.形容词。纯净不杂(如“纯粹”)。2.名词。精华(如“国粹”“精粹”)。两字形义都不同,使用时要注意区分。要言不烦(yàoyán bùfán)——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D.青睐,动词,指眼珠正面看人,意为尊重:颇受青睐。比喻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出处】阮籍“旷达不羁,不拘礼俗”(《魏春秋氏》)。嵇喜庸俗,虽为吊母丧而来,阮籍仍作白眼对之;嵇康高雅,且同为“竹林七贤”之属,故阮籍对以青眼。后世以青眼表示对人尊重。惹是生非(rě shì shēng fēi)——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备考提示】高考错别字在作文和单选题中的考查,单选题考查形式有两种:(1)辨识四组词语或四个句子中的错别字,单独设题。(2)将错别字与语音整合在一起考查。 2011年重点考查因同音形似而误的这一类错别字:侯(候)补、国萃(粹)、亲(青)睐。其他三类因音同而错、因形近而错、因意思相似而错在今后的复习中仍不可忽视。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义为纲,据义辨形;2、追本溯源,明了典故或出处;3、根据语法,判定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错别字复习最终还是要以积累记忆为本,立足课本和资料汇编。在积累过程中要讲究一些记忆方法。
  3.答案:A。
  【解析】投降: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向对方屈服。投诚:军队或人员叛离所属集团,归属对方。投诚强调成建制主动放下武器并归属对方。①句中为“他”,是个人不是成建制,宜用“投降”。
  “分头”与“分别”的区别:1.同一个主体对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不能用“分头”。如:我准备分别找老李和小张了解有关情况。2.不同主体各自与不同客体一一对应,只能用“分别”,不能用“分头”。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性别构成比与年龄构成比分别为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0-14岁占16.60%;15-59岁人口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分别”与“分头”的区别还表现在:(1)语义指向上,“分头”指向施事主体,所以施事主体必须出现,当施事主体为单数时,客体必须为复数;“分别”不受此限。(2)“分头”后的动词应具有动作性、分工性和任务性;“分别”后的动词则无此限,它可以是非动作性的。②句符合“同一个主体对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这个限制,因此,宜选用“分别”。 “深孚众望”,意为“在群众中享有威望,很使群众信服”;“孚”是诚信的意思。能与“深孚众望”联系起来的,是“不负众望”中的“负”。在“不负众望”里,“负”是“辜负”的意思。“深负众望”是个生造词语。“不孚众望”这个词倒是有,是人们根据“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这两个成语新造出来的,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的意思。
  【备考提示】今年高考把词语、成语考查合并在一起,考查词语的区别。这个考点的复习应注意三个方面:1.形或音相近而义不同的,这类词语形或音接近,但语义却迥然有别,在使用中也很容易混淆,因此误用的比例相当大。如“深孚众望”与“深负众望”。2、意义相近而又有细微差别的。如“投降”与“投诚”。3.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如“分头”与“分别”。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