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真题 >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

全卷浏览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屠呦呦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新思路,提取出青蒿素,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籍的惊人价值。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通行的是:1911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古籍的类型除了大量的汉文古籍,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认识和了解古籍成为一种需求。古籍的价值是多重的。古籍的载体材料主要包括纸张、织物和墨。这三种材料由于产生或制作的年代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元代以前印书主要用麻纸、皮纸,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纸,通过载体材料体现出的文物价值显而易见。浩瀚的古代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为了解先人的政治、文化、制度、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就是古籍的文献价值。古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人们看到一部古籍,往往还未翻阅,就已为其精美的外观和典雅的色调所征服。对文献研究者来说,文献价值是古籍的“皮”,其他价值则是古籍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20万种。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写的古籍已万不存一,流传至今者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为文物被珍藏在图书馆,读者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取材于李致忠、梁爱民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以往,古籍保护提倡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原生性保护指保护古籍文物本身,可谓之“存形”;再生性保护指对古籍的影印、缩微复制和整理出版等,可谓之“移形”。不过,这两种方式主要解决古籍“藏”与“用”的问题,而古籍的“藏”与“用”长期局限在特定的机构与学者群体中,未能引起普通大众的广泛注意。传承性保护则是利用各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将古籍推向大众,让古籍“活”起来,实现古籍从“藏”到“用”最后至“活”的飞跃。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飞跃提供了条件。人工智能处理古籍的过程大体包含四步:首先,将古籍扫描并处理成图像文件。其次,通过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将图像文件中的文字识别为计算机可处理的电子文本。再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所获取的文本进行基础性加工,包括自动断句、标点以及词语切分等。最后,识别并抽取文本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书名)等概念与知识,为后续深入的古籍知识挖掘提供基础性支撑。
  目前,研究者引入序列标注模型,在计算机自动断句、标点、专名识别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谓序列标注,即输入字符串,预测每个字符在该位置的专名属性以及是否在该位置断句。例如,输入“论语云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模型应预测为“(B-BOOK)(E-BOOK)S(B-PER)(E-PER)OOSOOOO”,其中,“B-BOOK”表示书名开头的字,这里指“论”;“E-BOOK”表示书名结尾的字,这里指“语”;“S”表示其后应断句的字,这里对应“云”和第一个“礼”;“B-PER”表示人名开头的字,这里指“管”;“E-PER”表示人名结尾的字,这里指“氏”;“O”表示不做任何操作。每一个字都对应一个或一组符号。研究者通过多种机器学习模型,训练计算机自动标注文本序列的能力,进而使其完成自动断句、标点、专名识别等任务。模型预测的综合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由此,海量的典籍就可以转化为数字化、结构化的文本,从而降低普通人阅读古籍的难度,实现互联网环境下古籍的传承性保护。
  让古籍“活”起来的尝试还有很多。《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不断涌现,各地古籍存藏单位联合举办“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延续古人“曝书护书”的习俗,不仅晒古籍珍宝,也晒修复、装帧等相关技艺,有的还能让人现场体验。
  (取材于周余姣、胡韧奋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古籍的一项是( )(3分)
  A.《三国志史传》散页(刊刻于明代,2018年发现于日内瓦图书馆)
  B.《韩柳文研究法》(林纾,1914年铅印本,研究韩愈、柳宗元古文的著作)
  C.《秦妇吟》残卷(唐·韦庄,1900年发现于敦煌藏经洞)
  D.《春秋左传》(明代刻本,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籍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籍采用的纸张体现了古籍的文物价值。 B.中医古籍所记载的药方体现了文献价值。
  C.艺术价值不只包括古籍版印工艺的价值。 D.古籍的其他价值都附着在其文献价值上。
  3.根据材料二,模拟计算机对“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的序列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子”应标为“(B-PER)(E-PER)”。 B.“愀然”应标为“OS”。
  C.“正襟”应标为“OO”。 D.“问客”应标为“SO”。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改善古籍的收藏条件属于原生性保护,可以保护其文物价值。
  B.修补古籍的残损处属于再生性保护,意在保护其艺术价值。
  C.实现古籍从“藏”“用”到“活”,只能依靠人工智能技术。
  D.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古籍,并能深入地挖掘出古籍蕴含的知识。
  5.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为什么要让古籍“活”起来。(6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夏为天子,十有余世。殷为天子,二十余世。周为天子,三十余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
  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夫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及秦而不然。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难知也。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之公,无私如天地耳,岂顾不用哉?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毋讼乎!”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
  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弗失;秦王治天下,十余岁则大败。此亡它故矣,汤武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矣。夫天下,大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天下之情与器亡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被蛮貊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是非其明效大验邪!人之言曰:“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今或言礼义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
  (取材于《汉书·贾谊传》)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无道之也 暴:短促 B.所上者告也 讦:揭发
  C.之以德教 道:引导 D.祸及身 几:大多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秦为天子,二世而 天下之情与器以异
  B.是故法所用易见 秦王欲尊宗庙而安子孙
  C.使民日迁善远罪不自知也 世主欲民之善同,所以使民善者或异
  D.而所以使民善者异 今言礼义之不如法令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岂顾不用哉 难道反而不用(赏善罚恶)吗
  B.皆以积渐然 都凭借积累渐变使社会达到这种状态
  C.汤武之定取舍审 商汤和周武王审查并制定治国的方略
  D.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 人主为什么不引用殷、周、秦的史实来考察上述言论呢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培育美好的品德要从小做起,应该营造良好的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一般人的智力有限,可以明了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能预见将会发生的事情。
  C.君主面对各种不同的言论,必须有正确的辨别之道,那就是要以事实验证。
  D.君主的治国方略不一定会应验于国之安危,百姓哀乐才是国之安危的根本。
  10.请归纳文章第三段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礼义的作用。(6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