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真题 >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

全卷浏览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20.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2013年起,北京加大力度治理大气污染。②2017年,在大气污染防治秋冬季攻坚行动部署会上,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空气治理要一微克一微克地去抠,由此开展“一微克”攻坚行动,综合运用科技、执法、管理等手段,精准治理大气污染。③2019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值首次进入“40+”,创历史新低。④截止2020年底,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在“十三五”规划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与2013年相比,PM2.5、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浓度值均大幅下降。⑤这些治理措施也为2022年的北京贡献了清澈的“冬奥蓝”。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②句中的两个画线部分可以互换位置。
  B.③句中的“首次”换为“首先”,句意不变。
  C.④句中的“截止”应换为“截至”。
  D.④句中画线的语句没有语病。
  (2)不改变句意,请用“得益于”改写⑤句,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校学生会成立新社团“悦读会”,要拟一则招新启事。请你围绕“阅读带来审美愉悦”这一宗旨,为启事写一段话。要求:语言简练,有吸引力。
  (2)核酸检测排队时需要两米安全距离,一些社区为两米间隔线设置了安全贴心、形式多样的标志,有的是撑起的晴雨伞,有的是贴在地上的古诗词图片。请你选择一个检测点,依据其环境特点,设计两米间隔线标志,并写出设计理由。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
  (3)请以“像一道闪电”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网络时代、疫情期间,很多活动转向“线上”,你一定有不少关于“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
  请以“在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B 2.D 3.D 4.A
  5.答案要点:
  ①古籍具有文物、文献和艺术价值,属于文化遗产。
  ②一些具有很高价值的古籍因稀有而被珍藏在图书馆里,读者很难看到。
  ③原生性与再生性保护有一定局限,传承性保护可以将古籍推向大众。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6.D 7.C 8.C 9.D
  10.答案要点:
  ①防患于未然,绝恶于未萌。
  ②潜移默化,起教于微眇。
  ③坚持礼义教化,则礼义积而民和亲。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1.C 12.B
  13.答案要点:
  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病柏、丹凤、鸱鸮三种意象。
  ②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征了唐朝从强盛到衰落的沧桑巨变;丹凤哀鸣,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摈斥在外;鸱鸮意满,象征了奸佞小人盘踞于朝中。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国运时局的忧虑。
  14.(1)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2)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3)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或: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吾亦欲无加诸人
  (4)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或: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15.(1)答案示例:
  以《石头记》为名,是因为全书写了石头记录的自己红尘历劫的故事。
  以《情僧录》为名,是由于书中人物因情而参透世相,有助人解脱苦恼之意。
  以《风月宝鉴》为名,因其是小说中出现的道具,有规劝人去淫向善之意。
  以《金陵十二钗》为名,因“十二钗”是小说主要人物,凸显“为闺阁立传”之意。
  (2)答案要点:
  ①“红楼”既可以象征富贵官宦之家,又可以象征闺阁。
  ②“梦”象征了作家人生如梦的幻灭感。
  ③书名中的温柔富贵与梦幻泡影,是对全书贵族家庭之衰亡与红颜薄命之悲剧的整体概括。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6.A 17.D
  18.答案要点:
  ①这段文字生动而充满温情,也提示了作者“多汁液的南方的性格”的来源。
  ②呈现了南方不同于北方的特点,与前文“心灵和情感的阻隔”形成了呼应。
  ③这段文字侧重写风物情调,上接饮食生活,下通历史底蕴,是全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文脉的中段。
  ④很好地烘托了“融入”和“再造”这一主题。
  19.答案要点:
  内涵:①“无尽的原野”和“地层深处”喻指北京广阔的文化空间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②“柔韧的枝条”和“长长的根须”喻指作者在北京得到的成长和发展。
  ③这组比喻展现出作者融入北京、北京也融入了他生命的过程。
  效果:这段话形象生动,意味深长,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格外深沉,提炼和升华了文章主题。
  20.(1)C
  (2)参考答案:
  2022年北京清澈的“冬奥蓝”也得益于这些治理措施。
  21.略
  22.略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