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月考试题 > 广州市番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广州市番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0.A
  11.C
  12.D
  13.(1)在齐威王、齐宣王当政时期,孟子、荀子等人,都继承了孔子的事业而发扬光大,凭自己的学说显名于当世。
  (2)直到当今皇上即位,赵绾、王臧等人通晓儒学,而皇上也心向往之,于是(朝廷)下令举荐品德贤良方正而且通晓经学的文士学者。
  14.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集权统治。
  汉初:天下战乱,统治者尊奉黄老刑名学说。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孔子逝世后,(他的)七十余名学生纷纷四散去交游诸侯,成就大的当了诸侯国君的老师和卿相,成就小的结交、教导士大夫,有的则隐居不仕。
  “自……后”作时间状语,固定结构之间不能断开,“后”后停顿,排除BD;
  “散游诸侯”是“散游(于)诸侯”的省略,状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文实词的掌握能力。
  C.《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微”是微小的意思。可见两字意思不同。句意: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大部分很快得到重用”错误,原文“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期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懦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可见在汉初“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帝时略微起用儒生为官,及至孝景、不任懦者,而且窦太后又喜好道家思想,儒生基本没有受到重用。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列”,众、各;“咸”,都;“润色”,发扬光大;“以”,凭借。
  (2)“属”,类、辈;“乡”,通“向”,朝向、相向。
  14.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秦朝:根据“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义从此缺焉”,到了秦朝末年,秦始皇焚烧《诗》《书》,坑杀儒生,儒家典籍从此残缺。可知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集权统治,秦朝儒学继而不受重视。
  汉初:根据“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当时还有战争,(皇上)忙于平定天下,也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可知天下战乱是汉初儒学不受重视的原因之一;根据“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孝惠帝、吕后当政时,公卿大臣都是凭借武力建功的人。孝文帝时略微起用儒生为官,但是孝文帝原本只爱刑名学说。等到孝景帝当政,不用儒生,而且窦太后又喜好道家思想,那些博士们只是徒居官位以待询问,儒生之人没有受到重用。可知统治者尊奉黄老学说也是汉初儒学不受重视的原因之一。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我阅读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兴办教育之路(的内容)时,总是禁不住放下书本而慨叹。说:唉,周王室衰微了,讽刺时政的《关雎》诗就出现了;周厉王、周幽王的统治衰败了,礼崩乐坏,诸侯恣意横行,政令全由势力强大的国家发布。所以孔子担忧王道废弛邪道兴起,编订《诗》《书》,整理《礼》《乐》。(他)到齐国听到了美妙的《韶》乐,三个月品尝不出肉的滋味。(他)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开始校正《乐》,使《雅》《颂》乐歌各归其位。由于世道混乱污浊,无人起用(他),于是(他)借助(鲁国已有的)历史记录撰写《春秋》,把它当作王法,其文辞精约深隐而寓意丰富博大,后代学者很多人都学习传录它。自孔子逝世后,(他的)七十余名学生纷纷四散去交游诸侯,成就大的当了诸侯国君的老师和卿相,成就小的结交、教导士大夫,有的则隐居不仕。这时只有魏文侯虚心求教于儒学,后来儒学渐趋衰颓,直到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经受到排斥但是在齐国和鲁国一带,学习它的人独独不曾废弃。在齐威王、齐宣王当政时期,孟子、荀子等人,都继承了孔子的事业而发扬光大,凭自己的学说显名于当世。到了秦朝末年,秦始皇焚烧《诗》《书》,坑杀儒生,儒家典籍从此残缺。陈涉起于普通百姓,驱使一群戍边的乌合之众,一个月内就在楚地称了王,而不到半年终于灭亡。他的事业十分微小浅薄,虽然这样,但是达官贵人和儒学后辈却背负着孔子的礼器去追随归顺向他称臣,为什么呢?因为秦王朝焚毁了他们的事业,积下了仇怨,(所以)通过投奔陈王来发泄满腔的愤懑。到高祖皇帝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其时鲁国中的儒生们仍在讲诵、演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于耳,这难道不是古代圣人遗留的风范,难道不是一个深爱礼乐的国家吗?齐鲁一带对文学的爱好,自古以来已成为自然风尚。所以汉朝兴建后,儒生们重新能够研究经学,又讲授演习起了大射和乡饮的礼仪。但是,当时还有战争,(皇上)忙于平定天下,也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孝惠帝、吕后当政时,公卿大臣都是凭借武力建功的人。孝文帝时略微起用儒生为官,但是孝文帝原本只爱刑名学说。等到孝景帝当政,不用儒生,而且窦太后又喜好道家思想,那些博士们只是徒居官位以待询问,儒生之人没有受到重用。直到当今皇上即位,赵绾、王臧等人通晓儒学,而皇上也心向往之,于是(朝廷)下令举荐品德贤良的文士学者。到窦太后去世,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他)废弃道家、刑名家等百家学说,延请治经学的儒生数百人入朝为官,而公孙弘竟以精通《春秋》,荣居天子左右的三公尊位,封为平津侯。从此,天下学子潜心钻研儒学成为一时风气。
  15.B
  16.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扣舷独笑”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奸佞的不屑;而孟诗用“端居耻圣明”“徒有羡鱼情”更多地表达了诗人正当年富力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希望得到引荐,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的思想感情。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B.“发泄内心的愁闷”错误,诗人作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作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浅酌的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何等气势,因此该句表现的“豪迈的气概”。“扣舷独笑”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愤慨。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分析诗歌情感需要结合诗人生平、诗歌意象等进行比较鉴赏。
  张诗中,“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中的“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这样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时诗人也无需别人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冰雪的特点是洁白晶莹,所以“肝胆皆冰雪”,实际上是说,尽管自己被免职,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的;另一层意思是说,我问心无愧,话语中有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但主要还夹杂着自豪、感情真挚而又复杂。“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中,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张孝祥则是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与愤慨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对奸佞的不屑。
  孟诗中,前四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引出下文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