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广东省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广东省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6.B
  7.D
  8.①“秋”既是时节,又喻指收获,标题“一年容易又秋风”由此而来,是理解文本情感的重要线索;
  ②围绕“一年容易又秋风”,文章叙述“我”与家槐兄、秦似的相聚,并插叙《野草》创办的历程,这些都发生在秋天;
  ③贯穿着人到中年需勤勉奋进的深沉感叹,文末再次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9.①文本一以“野草”写人物,侧重写“野草”的顽强和葱茏,表现《野草》的创办者秦似的坚韧与辛勤,表达对其的赞美及对自身的勉励;
  ②文本二以“野草”喻刊物,侧重写“野草”的卑小和作用,表达创办《野草》的期许和目的。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B.“对秦似则主要是亲热和熟络,常喜欢开玩笑戏弄他”说法错误,“我”对秦似十分敬重,并不“主要是亲热和熟络”,也没有“戏弄他”。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D.“文辞典雅”说法错误。秦似“在《野草》中引用古诗和倍·柯根的话”,是为了战斗和讽刺,文辞风格犀利。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作用的能力。
  由首段“一年容易又秋风,酷热的暑夏,总算是过去了”可知,“秋”指的是时节“秋季”;由后文中“家槐兄说:‘秋应该是我们所欣喜的,秋天是收获的时候’”可知,“秋”又喻指收获。标题“一年容易又秋风”兼具了“时节”和“收获”两层含义,贯穿文章始末,是理解本文情感的重要线索;
  由文章“家槐兄从柳州来,与他在桂林的聚合,又是一年了。秋风来时,他也来了”“一同去访秦似兄”可知,“我”与家槐兄、秦似的相聚是在秋天;由“记得还是前年,也是一个秋天,我在夏衍兄那里会见他,那时,《野草》还没入地下种”“正因为我爱野草之故,我应该正告他,他的下种是在秋天,已经度过了二个秋天,而今,是秋,秋之后,仍有冬,还有以后的秋的到来的”可知,文章中插叙了《野草》创办的历程,这些也发生在秋天。所以文章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一年容易又秋风”展开的;
  由“至于我自己,人已在中年了,在秋天应该有点秋意才是,然而,不;或者也许是反常,自己却想在秋风里多挣扎一刹”可知,“一年容易又秋风”的“秋”也有人到中年之意,贯穿着人到中年需勤勉奋进的深沉感叹,文末“‘一年容易又秋风’,秋更深了,我们要更加一番鼓舞才是”再次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9.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根据文本一“可也同时因为他的个性所赋,而野草才能有他一贯的作风,才能经得起日晒雨淋,和霜雪的不断地袭来,却愈显出他那葱翠的颜色,临风不偃的神韵的”“他是经过三个秋天了。……而这小小的草,却不曾在谁的践踏下委顿;不曾被太阳晒焦,显出了枯黄;受着风霜雨露,而伤损了草根草叶。更不曾移进了温室,变成案头清供。他不打哆嗦地,依然地在秋风中直立着”“可是视秦似兄之辛勤,是追不上”可知,文本一是以“野草”来比喻《野草》的创办者秦似,侧重写“野草”的精神品质,展现了它不惧恶劣环境的顽强和葱茏,表现了秦似的坚韧与辛勤,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赞美及对自身的勉励;
  根据文本二“命名《野草》,用意所在,并非全在因袭,也说明着我们对这样一个小小的东西,并不高瞻远瞩,自己先给它一个卑之无甚高论的名号”“它只希望给受伤的战斗者以一个歇息的处所,让他们退到野草,拭干伤口的血痕,再躺一会。如果因疲劳而至于饥饿,则掘几把草菇,也聊胜于无”可知,文本二以“野草”来喻指刊物,侧重写“野草”的卑小和作用,表达创办《野草》的期许和目的。
  10.C
  11.C
  12.B
  13.(1)陛下身处高位,要以救济天下百姓为己任,应该让自己的欲望顺从于天下百姓的需要,而不能要求天下人都来顺从你一个人的需要。
  (2)西域各国听说这件事,将会看不起中原地区。只要能使西域各国安定,那么各国的好马,用不着去买,也会自动送上门。
  14.①高宗作为皇太子从小跟着太宗,知道太宗赞赏敢于进谏者,自己也养成敢于进谏的习惯;②太宗善于接受别人的劝谏。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今天玄素上奏,洛阳的宫殿实在不应该修建,以后做事必须按事理行事,即使露天休息又如何呢?凡是因此产生的赋役,都应该马上停止。
  “实亦未宜修造”的主语是“洛阳”,所以应在“洛”前面断开,排除AD;
  “何苦”是“露坐”的谓语,所以应在“苦”后面断开,排除B。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
  B.正确。句意:而且一般人恭顺谨慎。/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
  C.错误。“幸承恩”中“幸”为“敬辞,表示对方这样做使自己感到幸运”。句意:承蒙这个宴会的恩赐。
  D.正确。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但没有照他的话去做”错误。文中并没有明确太宗是否“没有照他的话去做”。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济”,救济;“从”,顺从。
  (2)“中国”,中原地区;“但”,只要。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自朕御天下,虚心正直,即有魏征朝夕进谏。自征云亡,刘洎、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等继之”可知,太宗善于接受别人的劝谏。
  由原文“皇太子幼在朕膝前,每见朕心说谏者,因染以成性,故有今日之谏”可知,高宗作为皇太子从小跟着太宗,知道太宗赞赏敢于进谏者,自己也养成敢于进谏的习惯。
  参考译文:
  贞观四年,唐太宗下诏征发士兵在洛阳修建乾元殿,以供天子巡察四方的时候下榻居住。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劝谏。太宗对张玄素说:“您认为我连隋炀帝都不如,那跟桀、纣比呢?”玄素回答说:“如果这座宫殿修好了,可以说与他们殊途同归。”太宗叹息说:“我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件事,(所以)才到了这个地步。”他又转过头来对房玄龄说道:“今天玄素上奏,洛阳的宫殿实在不应该修建,以后做事必须按事理行事,即使露天休息又如何呢?凡是因此产生的赋役,都应该马上停止。然而凭借低微的地位冒犯地位高的人,自古以来不容易做到,如果不是他忠心正直,怎么会这样做呢?而且一般人唯唯诺诺,哪里抵得上一个人惊世骇俗的言论对人的启发大呢?我要赏赐玄素绢五百匹。”贞观七年,太宗要巡幸九成宫,散骑常侍姚思廉进谏道:“陛下身处高位,要以救济天下百姓为己任,应该让自己的欲望顺从于天下百姓的需要,而不能要求天下人都来顺从你一个人的需要。然而,整日想远离皇宫到处游玩,这是秦始皇、汉武帝他们经常做的事,不是尧、舜、禹、汤这些明君所为。”话语间,言辞诚恳激切。太宗开导他说:“我患有与气候相关的毛病,天气热了,病痛就要加剧。所以并不是我的本性喜欢到处巡游,但是,我还是十分感谢你的好意。”因此赏赐给姚思廉五十匹丝帛。贞观十五年,太宗派遣使者到西域封立叶护可汗,使者还没有回来,太宗又令人携带大量金帛到西域各国去买马。魏征劝谏说:“现在派遣的使者是以封立可汗为名义的,可汗尚未封立,就到各国去买马。他们一定认为我们的目的是买马,而不是专程去封立可汗。这样,可汗虽然被封立了,他也不会对陛下感恩;立不成的话,就会产生很深的怨恨。西域各国听说这件事,将会看不起中原地区。只要能使西域各国安定,那么各国的好马,用不着去买,就会自动送上门。”于是,太宗立即下令停止买马。太宗对苑西监穆裕大为恼火,下令将他在朝堂上斩首。当时高宗为皇太子,不惜冒犯太宗,前去求情,太宗的怒气才消退。司徒长孙无忌说:“自古以来,太子进谏总是找适当的机会说,今天陛下大发天威,太子却能犯颜进谏,这是古今没有的。”太宗说:“人在一起相处,自然会相互染上一种习气。自从我统治天下以来,虚心接纳正直的意见,就有魏征不分早晚随时进谏。自从魏征死后,又有刘洎、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等继续进谏。皇太子小时候在我面前,常见我听到进谏心情很愉悦,因此养成喜欢纳谏、进谏的习性,所以才有今天的进谏。”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