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6.D
  7.A
  8.①东吴群儒在诸葛亮分析与辩论中一一败下阵来,表现了诸葛亮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分析现实问题的正确性。
  ②从东吴群儒的反应里衬托了诸葛亮的雄辩才能、非凡的才华和气度。
  9.①第六段诸葛亮与严畯的辩论,争论的焦点为诸葛亮是否懂得兴邦立事的经典。
  ②第七段是诸葛亮与程德枢的辩论,争论的焦点是诸葛亮是否有儒者风范。
  ③以上两段是诸葛亮顺着对方的诘问,各个击破,随机应变的表现。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采取迂回战术”错误。诸葛亮应该是先守后攻,面对诸儒的诘难一一作答﹐是为守;然而他又不甘于只是作答﹐每于答后发起攻势。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分析理解的能力。
  A.“盛赞诸葛亮的为人”错误。原文“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可知,一开始张昭谦虚的评价自己,盛赞诸葛亮是隐逸的高人,是对诸葛亮出身的评价,并无选项中关于“为人”的评价。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由原文“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步骘默然无语”“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陆绩语塞”“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程德枢不能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可知,一方面东吴群儒在诸葛亮分析与辩论中一一败下阵来,表现了诸葛亮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分析现实问题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从东吴群儒的反应里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的雄辩才能、非凡的才华和气度,侧面衬托塑造了人物。
  9.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小说中在东吴内部,主和派的意见占上风,包括张昭、顾雍都支持投降曹操,主战派鲁肃担心诸葛亮在孙权面前说曹操兵多将广,使孙权更加倾向于接纳主和派的意见,故告诫诸葛亮。
  第六段是诸葛亮与严畯的辩论,争论的焦点为诸葛亮是否懂得兴邦立事的经典。面对严畯的诘难,诸葛亮正面立论:只懂玩弄文字的文人是迂腐儒生,成不了大事。举古代豪杰匡扶宇宙的事例,归纳推理出具有真才实学的谋士并非严畯所说通晓如何治经典之人。遭到诸葛亮的质问,严畯气焰消怠,败下阵来。
  第七段是诸葛亮与程德枢的辩论,争论的焦点是诸葛亮是否有儒者风范。东吴谋士们愈发无礼,诸葛亮愈加有底气。此处诸葛亮对程德枢所言之儒做了区分界定,用“君子之儒”和“小人之儒”做对比,讥讽对方犹如扬雄之类的“小人之儒”,空有文人的皮囊,没有为国立功的真才实学,驳得程德枢无言以对。
  两段都表现了诸葛亮顺着对方的诘问,各个击破,随机应变的意识和口才能力。
  10.D
  11.C
  12.B
  13.(1)王仙童的罪状清楚明白,御史对他的弹劾也并无冤枉之处,不能对他放纵宽宥。
  (2)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不加任何修改,汉家的功业即因此而得以成就。
  14.司马光认为同朝为官要了解别人的才能,并且要甘居其下,齐心协力共同治理好国家。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卢怀慎为官清廉谨慎,生活节俭朴素,从不谋求资财产业。虽然作了卿相的高官,但常将得到的俸禄和赏赐随手周济亲朋故旧,因而他自己的妻子儿女的生活不能免于饥寒,他所住的房子也因长期失修而难以遮风挡雨。
  “清谨俭素”都是在说卢怀慎的品德,作“怀慎”的谓语,构成主谓结构,不可断开,所以应在“素”后面断开,排除BC;
  “不免饥寒”的主语是“妻子”,所以应在“妻”前面断开,排除A。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的能力。
  C.“相同”错误。“阿母谢媒人”中“谢”解释为“推辞、谢绝”。句意:入朝向玄宗谢罪/兰芝的母亲回绝了媒人。
  D.“吾得兄事之”中“事”解释为“侍奉”。句意:如果不贤的人当权/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理解来侍奉他。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意见最终没有被听取”错误。由原文“贬幽求为睦州刺史,绍京为果州刺史”可知,玄宗本来下令将此二人交由紫微省审讯,听了姚、卢二人的进谏后,就将刘幽求贬为睦州刺史,将钟绍京贬为果州刺史。说明唐玄宗是听取了姚、卢二人的进谏的。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明白”,清楚明了;“枉”,冤枉;“舍”,宽宥。
  (2)“及”,比得上;“更”,改变;“成”,成就。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根据原文“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可知,司马光首先引用了鲍叔、子皮、曹参这些贤相,他们都能了解别人的贤能并且甘居其下,将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别人,共同护理好国家。根据原文“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可知,姚崇是唐朝的贤相,卢怀慎与他齐心协力,以成就唐明皇太平盛世的基业。所以司马光认为同朝为官要了解别人的才能,并且要甘居其下,齐心协力共同治理好国家。
  参考译文:
  薛王李业的舅父王仙童,侵夺欺凌百姓,被御史上奏弹劾;李业为他求情,唐玄宗于是让紫微、黄门复审此案。姚崇、卢怀慎等人奏称道:“王仙童的罪状清楚明白,御史对他的弹劾也并无冤枉之处,不能对他放纵宽宥。”唐玄宗同意了他们的意见。从此皇亲国戚们收敛了一些。闰二月,丙子,申王李成义请求唐玄宗同意将自己的王府录事任命为王府参军,唐玄宗表示同意。姚崇和卢怀慎向玄宗进谏道:“臣认为根据才能授予官职,是有关部门的职权;倘若由于有亲朋故旧的恩情,就可以以朝廷的官爵相赠,那就是沿袭近代弊政,实际会紊乱朝廷的法纪、秩序。”于是这件事便搁置下来。从此请托之风不再流行。有人告发太子少保刘幽求、太子詹事钟绍京有不满言论,玄宗下令将此二人交由紫微省审讯。姚崇、卢怀慎对玄宗进谏道:“刘幽求等人都是功臣,现在突然担任没有实权的闲职,心中稍微有点沮丧,这也是人之常情。他们立下的功勋非常显赫,获得的恩宠也深,一旦将他们逮捕下狱,恐怕会使天下人感到震惊。”唐玄宗将刘幽求贬为睦州刺史,将钟绍京贬为果州刺史。姚崇曾有一次为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几天的假,从而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玄宗谢罪。唐玄宗对他说:“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只用了一会儿功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不禁面有得意之色,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道:“我作宰相,可以与历史上那些宰相相比?”齐浣没有回答。姚崇继续问道:“我与管仲、晏婴相比,谁更好些?”齐浣回答说:“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传之后世,起码也做到终身实施。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齐浣回答说:“您可以说是一位救时之相。”姚崇听后十分高兴,将手中的笔扔在桌案上说:“一位救时宰相,也是不容易找到的呀!”卢怀慎与姚崇同时担任宰相,自认为才能不及姚崇,所以每遇到一件事,都要请姚崇处理,当时的人将他称为“伴食宰相”。卢怀慎为官清廉谨慎,生活节俭朴素,从不谋求资财产业。虽然作了卿相的高官,但常将得到的俸禄和赏赐随手周济亲朋故旧,因而他自己的妻子儿女的生活不能免于饥寒,他所住的房子也因长期失修而难以遮风挡雨。
  臣司马光曰:春秋时期齐国的鲍叔牙对于管仲,郑国的子皮对于子产,都是前者职位在后者之上,因为了解后者的贤能而甘居其下,将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他们,这种做法受到了孔子的赞赏。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不加任何修改,汉家的功业即因此而得以成就。如果不贤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为了苟全性命保有禄位,无原则地秉承上司的旨意行事,不顾国家的安危得失,这种人真是国家的罪人。如果贤良明智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用欺诈蛊惑来扰乱他的布署,用独断固执来削弱他的权力,用百般嫉妒来诋毁他的功绩,用执拗乖僻来窃取他的名望,这种人也是国家的罪人。姚崇是唐朝的贤相,卢怀慎与他齐心协力,以成就唐明皇太平盛世的基业,对他有什么可以责备的呢!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