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不如归去”谈①卞之琳槐花满地,时节又近初夏了。刚才读芦焚先生的《里门拾记》,见有一条注,解释文中的“光棍抗锄”:文人们叫做“不如归去”的那种鸟。虽只是鸟的叫声,一种人听了奋起耕作,一种人听了伤春思乡,连耳朵也竟有这样大的差异。
  我觉得很有意思。“光棍抗锄”当然就是“割麦插禾”。书本里说布谷与杜鹃②有别,不过也说很相似,《辞源》里或者早已把“割麦插禾”“不如归去”两种鸟相混了,即使有考据癖的文人骤然间也不会分得清楚吧。记得我曾经想写一篇历史小说,其中的核心,一个场面,是如此:
  头上一阵鸟声,如人言。
  “割麦插禾”,农人想。
  “不如归去”,旅人想。
  我想写这篇小说是在去年此时,读了李广田先生的《桃园杂记》以后。他在文中提起布谷,说在他的家乡以为是叫的“光光多锄”,令我想起了我的家乡人仿佛说是“花好稻好”。花,读ho,大约不是指普通的花,而是指棉花。稻无问题,即水稻,江乡自然有水田。这两种说法,与芦焚先生的“光棍抗锄”俱未见于典籍。典籍中有的,除“布谷”“割麦插禾”以外,还有“麦饭熟”“脱却布裤”“郭公”等。而在我们的活书本里更不知有多少花样了。哪一天把各地的花样搜集起来该有如何一个大观!不过千差万别,都由于耳朵不同吗?其实,芦焚先生之意,在于环境,在于生活环境的差别吧。
  农人在田间,旅人在道旁。
  头上一阵鸟声,如人言。
  “割麦插禾”,农人想。
  “不如归去”,旅人想。
  这里有两个人,虽然在一处,毕竟环境不同。但在我看来,即便“割麦插禾”与“不如归去”是两种观念,也未尝不可以联在一起:春去也。见麦浪滚滚,旅人想起了多风波的江湖。你看,那边一个农人在檐前看镰刀哪。数千里外自家屋后的蓬蒿有多高了?家乡收麦早,或许庄稼人已经赤脚下水田了。唉唉,天南地北,干什么来着?叶落归根,不如归去吧。“不如归去”一语,不见得太“文”,尤其在古代,更不见得不是俗子的口头语。即使是雅士说的我也有话可说:
  当此时也,道上的过客或许是一个坐在轿子里的官老爷,不禁想,人生一梦耳,四处奔波,所为何来?为五斗米折腰实在犯不着,即使位居一品,在京华尘土里五更待漏,亦何苦也!君不见那个庄稼汉倒快乐自在,坐在茅屋的门槛上,捧一碗黄梁。你闻闻看,多香!真不如回去种田好,“守拙归园田”。
  然而,“割麦插禾”多少带点振作的情调,而“不如归去”却不免消极呢。不错,这还是环境差异,不过哀乐是相依为命的。我曾经说过,这可以作为补充,而“杜宇”只合永远啼血,要知道:
  谁说杜宇归去乐,
  归来处处无城廓。
  更不要说这个,就连你“郭公”,哪怕你“郭公”:
  郭公,郭公!
  天雨蒙蒙,
  促农耕陇。
  城南战骨多,
  野田变作丘与垄。
  郭公,郭公!
  何地播种?
  弄到这个地步,哪怕你“郭公”,就连你“郭公”也无可奈何吧?“感时花溅泪”,即使不“恨别”,鸟亦“惊心”。这又归于一,同归于悲了。
  不过,时至今日,啼血的子规到底是绝种了也说不定,因为“不如归去”现在仿佛只活在书本里,而“割麦插禾”的子孙戚族还活在各地农人的口头。各地农人的口头开出了一朵朵各式各样的小花。哪一天把它们搜集起来当标本,作一个系统的研究那才有意思呵。这一朵朵单纯的小花将是一个个小窗子开向各种境地:水田,桃园——我想从你的里门望望看,芦焚先生,你的门外是什么呢?我心中曾经拟过一篇社会论文的题目:布谷声里听出的各地社会背景。
  可是为什么不能从旁的鸟声里听出来呢?为什么从旁的鸟声我们听不出这许多花样?这种鸟声本身到底自有其特殊性,引起人心上的反应乃小异大同了。人总是人。想起人,我真想起个别的人来了。芦焚先生与我有过好几面之缘,此刻想必在河南乡下吧?李广田先生,齐人也,是我的熟人,现在正陪我在此地吃他的家乡饭,住在东邻,和我天天见面。过几天可以听到布谷声了,我想,那多妙,如果芦焚先生在这里,我们三人同行,忽听得一声“布谷”:
  “光棍抗锄”,芦焚先生想。
  “光光多锄”,李广田先生想。
  “花好稻好”,我想。
  唉,江里的鱼汛该过了好几种了;竹笋该已经老了,高过人头了;青蚕豆该已经上市了吧?这里倒已经上市了。我不喜欢北方这种讲究办法,把青蚕豆去皮,疏疏几瓣的炒肉片,就不能不去皮而稍加些腌菜,细葱花,素炒一下,青青紫紫的来一碗吗?也许毕竟是文人吧,我又想起了“不如归去”。
  (有删改)
  文本二:
  “真”是散文的灵魂,没有“真”的文字,文章毫无生机,是呆滞的。那么怎样到达散文的“真”呢?回到事物本身,回到人本身,回到语言本身,这就是我们说的“在场”。“在场”既指身体在场,也指心灵敞开,与现实同在。
  (节选自耿立的《散文的在场与见证》)
  【注】①作者1936年写于济南。②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春夏季节,日夜鸣啼。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善于体察生活,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情景“杜鹃鸣啼”进行创作,其作品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
  B.作者认为“割麦插禾”与“不如归去”两种观念可以联在一起,但毕竟雅士、俗子有别,在古代“不如归去”属雅士之言。
  C.作者认为,“杜宇”只合永远啼血,这与唐代诗人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中“杜鹃”的意象内涵一致。
  D.“天雨蒙蒙,促农耕陇”原有振奋之意,但战乱频仍,“何地播种?”又令人悲伤无奈,暗合作者身处动荡时代的感受。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初夏时节、槐花满地开篇,营造氛围,以芦焚先生的注解,巧妙点出“杜鹃鸣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
  B.作者在文中多次写故乡的杜鹃鸣啼之音,结尾提及家乡的事与物,以小见大,字字关情,体现出浓浓的乡土情结。
  C.文中加点词“活书本”,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现实生活里有丰富鲜活的内容,意在批评文人们对生活缺少观察。
  D.文章想象丰富,画面感强;语言特色鲜明,既有口语化的表达,也有生动形象的描述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8.文本一《“不如归去”谈》一线成文,层层深入,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9.文本二主张散文创作要“在场”,请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主张的。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淳风,歧州雍人也。父播,隋高唐尉,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文学,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行于代。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贞观初,以驳傅仁均历议,多所折衷,授将仕邮,直太史局。寻又上言曰:“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则是古以浑天仪①考七曜②之盈缩也。汉孝武时,洛下闳复造浑天仪,事多疏阙。故贾逵、张衡各有营铸,陆绩、王蕃递加修补,推验七曜,并循赤道。今验冬至极南,复至极北,而赤道当定于中,全无南北之异,以测七曜,岂得其真?黄道浑仪之阙,至今千余载矣。”太宗因令造之,至贞观七年造成。又论前代浑仪得失之差,著书七卷,名为《法象志》,太宗称善。十五年,除太常博士,寻转太史丞,预撰《晋书》及《五代史》,其《天文》《律历》《五行志》皆淳风所作也。又预撰《文思博要》。二十二年,迁太史令。
  显庆元年,复以修国史功封昌乐县男。先是,太史监侯王思辩表称《五曹》《孙子》十部算经理多踳驳。淳风复与国子监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受诏注《五曹》《孙子》十部算经。书成,高宗令国学行用。龙朔二年,改授秘阁郎中。时《戊寅历法》渐差,淳风又增损刘焯《皇极历》,改撰《麟德历》奏之,术者称其精密。咸亨初,官名复旧,还为太史令。年六十九卒。所撰《典章文物志》《乙已占》《秘阁录》,并演《齐民要术》等凡十余部,多传于代。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有删改)
  [注]①浑天仪: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浑象是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②七曜:多指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B.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C.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D.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阙”,缺失,与《出师表》中“必能裨补阙漏”的“阙”意思相同。
  B.“因”,于是,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因”意思相同。
  C.“除”,授予官职,与《苏武传》中“扶辇下除”的“除”意思不同。
  D.国子监,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关,在此读书的学生称“监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淳风自幼博览群书,尤其通晓天文、历算、阴阳之学;他撰写和推演的作品大多流传于世。
  B.李淳风撰写《法象志》评论前代浑仪得失,得到了太宗的称赞;后来他又参与撰写《晋书》《五代史》等。
  C.陆绩、王蕃对前人铸造的浑天仪进行了修正,并用它推验七曜的运行,李淳风认为这样得到的测验结果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D.李淳风被封为昌乐县男之后,奉命为《五曹》《孙子》等书作注解;后来他改撰的《麟德历》获得术者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文学。
  (2)贞观初,以驳傅仁均历议,多所折衷,授将仕郎,直太史局。
  14.请分别概括李淳风在天文学、数学两个方面取得的成就。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