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福建省龙岩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福建省龙岩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5.B
  16.①他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为完成使命,不畏艰辛,勇往直前。②他经常出塞,驰骋沙场,不再因望月而生愁。③他远赴万里杀敌,渴望在战场上立功扬名。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轮台的月亮也深深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错误,“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副使将离武威,远赴碛西,因而诗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因而理由之一是:他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为完成使命,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三、四两句在写法上作一转折,明写李氏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岂能见到轮台的月亮而惹起乡愁呢?”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因而理由之二是:他经常出塞,驰骋沙场,不再因望月而生愁。
  后三句,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功名富贵只向马上求取,您不愧是一位英雄大丈夫。表明李副使他远赴万里杀敌,渴望在战场上立功扬名。因而理由之三是:他远赴万里杀敌,渴望在战场上立功扬名。
  17. 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衿”“菱”“嬉”“叟”“鸢”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8.气雾栽培技术是一项备受关注的无土栽培新技术,它通过电脑控制完成智能喷雾,气雾栽培技术经济价值巨大。
  19.①对科研工作者(科研院所)来说 ②如果根茎(表面水膜)有枯萎 ③气雾栽培技术价值(作用)有多大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拟写一段简要介绍“气雾栽培技术”的文字应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出它的特点。
  根据第一段“气雾栽培是当前无土栽培技术中倍受人们关注的新技术,各大科研院所及企业都纷纷投入研究与应用,以实现产业升级与科研转型”可概括为:气雾栽培技术是一项备受关注的无土栽培新技术。
  根据第二段“大棚内部,钢筋搭建成“蜂巢”结构,支撑起的铁丝网面绕着大棚盘旋向上,可以供人行走。两侧摆着一排排箱子,箱内挂着植物的根茎。植物根茎连着传感器,如果根茎(表面水膜)有枯萎,电脑就会启动喷雾器自动喷出含营养液的水雾”可概括为:它通过电脑控制完成智能喷雾。
  根据第三段“雾栽培技术价值(作用)有多大?仅其中一项快繁技术,就被评估价值1.4亿元”可概括为:气雾栽培技术经济价值巨大。
  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对企业来说,气雾栽培的高效化与工厂化是实现可控化与量化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判断,所填句应“对科研工作者(科研院所)来说”,后文介绍了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内容,因此可填:对科研工作者(科研院所)来说;
  第二空,后文“电脑就会启动喷雾器自动喷出含营养液的水雾”的前提是“植物根茎”缺水,因此可填:如果根茎(表面水膜)有枯萎;
  第三空,“仅其中一项快繁技术,就被评估价值1.4亿元”是对问句的回答,回答的是经济价值,因此可填:气雾栽培技术价值(作用)有多大?
  20.A
  21.①如火如荼
  ②阳春白雪
  ③璀璨夺目
  22.艺术乡建的过程,是文艺为民的过程,是生活环境美化的过程,也是乡村居民精神力量凝聚的过程。
  【解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文中的“这样”指代前文具体内容。
  A.泛指各种各样的缺点。
  B.指代前文的具体内容,即“最便宜的票都要四百元”。
  C.指代前文的具体内容,即“签合同时只看薪资而忽略其它”。
  D.指代前文的具体内容,即“做手擀面要略加一点儿碱”。
  故选A。
  2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美术馆、剧场、民间文艺展示馆等乡村艺术场所有序兴建,大量美术、创意设计等艺术元素应用于乡村规划建设,很多文艺演出队伍为基层群众带去欢声笑语,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由此得到满足”,故可填写“如火如荼”可知,这里是说各种乡村文化节庆活动氛围正盛,可用“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一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第二空:依据“深藏于展馆”“独乐于书斋的文人雅事”“而应是在乡村大地上、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下里巴人’”推断,所填成语应和“下里巴人”相对,故可填写“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原指古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强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泛指高雅的文学艺术。
  第三空:依据“如夜空里的群星”可知,群星的光芒是灿烂、光辉的,故可填写“璀璨夺目”。“璀璨夺目”: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22.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
  一动宾搭配不当,“凝结”改为“凝聚”;
  二语序不当,应先是物质的优化,再是精神的凝聚,故为“是文艺为民的过程,是生活环境美化的过程,也是乡村居民精神力量凝聚的过程”。
  修改后:艺术乡建的过程,是文艺为民的过程,是生活环境美化的过程,也是乡村居民精神力量凝聚的过程。
  23.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中庸》中的名句,其中蕴含着为学与处事之道。要想写好这个作文,先要理解这里面包含的意思。“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指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写作要求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四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与“笃行”相关联,这就是说可以从四个角度构成四个联合型的话题。“博学与笃行”,“审问与笃行”“慎思与笃行”,“明辨与笃行”。从中选择一个进行写作。比如“博学与笃行”,就是说既要广泛的学习,又要付诸行动,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审问与笃行”,对所学持有怀疑精神,不懂就问,最终解决问题 ,从而使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际行动中。“慎思与笃行”,对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最终学有所用。“明辨与笃行”,所学知识鱼龙混杂,则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辨析,分辨真伪,取其真知,然后再付诸行动。总之,“笃行”是前四者的一个最终阶段。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写作。
  比如选择“明辨与笃行”进行写作,首段引出观点:明辨才能笃行。主体写第一个分论点,明辨才能找准前行的路;第二个分论点,明辨才能拔开乌云,守得月明;第三个分论点,明辨才能扛起青年人的责任。最后,照应开篇,重申观点。
  立意:
  1.博学有助于笃行。
  2.审问才能把握笃行的方向。
  3.慎思会让我们在笃行之路上走得更好。
  4.明辨是笃行的保障。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