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着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对于农业现代化更是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把种子比作农业的“芯片”十分形象,芯片中有大量的晶体管, ① 。现代育种首先要把优良的基因发掘、鉴定出来,再把带有这些基因的材料进一步地杂交、分离、重组、筛选,也就是把对育种目标有用的基因重新“组装”,同时 ② 。近年来,世界各国育种技术发展迅速, ③ ,主要表现在提高产量、增强抗性、改善品质等方面。
  经过多年持续攻关,我国种业科技水平稳步提升。以2021年为例,新品种创制与应用方面,成功选育出双抗高产小麦新品种“扬麦33号”;玉米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是基础创新研究方面的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方面,新型基因编辑工具开发出来。这些都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请调整文中画波浪线部分,使之语序、句序合理,句式整齐,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本为“加”,结果却是“落后受损”,实为“减”;谦逊虚心本为“减”,但结果是“进步受益”,表现为“加”。可见,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是为了更好地加;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以上论述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5题答案】
  【答案】1. D 2. C 3. B
  4. (1)首先辨析概念,辨析生态美学和实践论美学中“人”这一概念的不同:前者为“生态人”,后者为“主体人”;(2)接着反驳论证,论述实践论美学的本质和危害:重视“主体人”,是危害人类母体的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3)最后在破的基础上确立观点,阐明生态美学以生态人文主义为思想纲领和原则,从而得出结论。
  5. (1)人类中心主义产生于实践论美学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分裂、对立;(2)它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应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进而征服自然;(3)它是造成现代生态危机的根源,会形成审美暴力;(4)我们应该运用生态整体观对其进行改造,形成生态人文主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 “从马克思的实践论美学观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中发现了内在联系”错误,偷换概念,材料一第一段“中国生态美学研究者敏锐地发现了这两者的内在联系”中“两者的内在联系”是指前面所说的“生态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
  B.“中国生态美学倡导生态人文主义,让……”错误,材料一第三段明确说明“人天生具有一种对自然生态亲和热爱并由此获得美好生存的愿望”。
  C.“已脱离历史、文化等范畴”错误,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只不过它所重视的不再是实践论美学中的那种历史、社会、文化,甚至作为‘自然的主人’的人”,选项忽略了“实践论美学中”这一限制条件。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可见,社会环境对于思想的传播具有决定性作用”推断错误。材料二第三段只是说“实践论美学……这在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特定环境中产生了极大影响,促进了实践论美学的广泛传播和高度认同。但是……”,选项所说有一个时间限制,即“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特定环境中”,且后面有转折词“但是”,所以不能由此得出“社会环境对于思想的传播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一结论。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第三段观点是:人与自然共生共存,走向生态整体论,并倡导生态观、人文观和审美观三者的统一,倡导生态人文主义。
  B.强调“人以平等友好的态度看待自然及万物”,符合这一观点。
  A.强调理性有限性和审美有限性的自觉,与观点不一致。
  C.强调工业时代文学审美的特点,与观点不一致。
  D.谈的是审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与观点不一致。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先借助有的实践论美学学者的观点引出批驳的靶子,即生态美学是“无人美学”这一观点;
  第二段“实际上,生态美学也重视人,只不过它所重视的……是一种存在于生态系统之中、具有生态自我的‘生态存在’,即‘生态人’”是说生态美学中“人”这一概念,即“生态人”,而第三段“实践论美学一直高度重视人……这种意义上的人就是现代西方哲学上的‘主体’”是说实践论美学中“人”这一概念,即“主体人”,由此可知,这两段是辨析生态美学和实践论美学中“人”这一概念的不同,这是分析的部分;
  第四段“……实践论美学由此带上了极其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这种思想及其美学非常值得反思……孕育人类的母体是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只能是‘自然之子’而永远不可能是‘自然的主人’——这种观念正是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它不但不是‘美的根源’,反而是‘丑的根源’”是对实践论美学的反驳,论述实践论美学的本质和危害,这是“破”的部分;
  第五段“正是看到了现代人文主义这种极度膨胀的人学思想,生态美学努力将之改造为……。生态美学致力于从生态人文主义的角度……”和第六段“简言之,生态美学努力用……努力将之改造为生态人文主义,并将之作为生态美学的思想纲领和原则”阐明生态美学以生态人文主义为思想纲领和原则,最终得出结论“怎么能说它是‘无人美学’呢”,这是“立”的部分,即确立自己的观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重要概念 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材料中找到有关“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容,结合这些内容来谈自己的认识。
  由材料一第二段“实践论美学却将其丰富的内涵削弱了,简化了生产与审美之间的复杂关系,将生产活动直接视为审美活动的原因,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分裂、对立,这势必会滋生出人类中心主义意识”可知,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与实践论美学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分裂和对立有关。
  由材料二第一段“有的实践论美学学者认为,自然为人类所控制改造、征服和利用,成为顺从人的自然,成为人的‘非有机的躯体’,人成为掌握控制自然的主人”可知,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主人,应该利用、改造进而征服自然。
  由材料二第四段“这种观念正是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它不但不是‘美的根源’,反而是‘丑的根源’”和第五段“现代审美观及其主导的审美活动所造成的负面生态影响,即审美暴力”可知,人类中心主义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会形成审美上的暴力。
  由材料二第六段“生态美学努力用当代生态观来改造现代主体性哲学及其包含的人文主义,努力将之改造为生态人文主义,并将之作为生态美学的思想纲领和原则”可知,应该用生态整体观来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改造,从而形成生态人文主义。
  【6~9题答案】
  【答案】6. A 7. B
  8. (1)以时空为线索,按照时间的变化和行踪的推移展开,移步换景,思路清晰;(2)以象征文心、赤心意义的“白鹭”为线索,情感集中,主题突出。
  9. (1)江万里兴办书院,让贫寒子弟读书学习,凸显为官之精神海拔;(2)文天祥壮烈殉国、江万里投塘而亡,凸显民族精神之海拔;(3)刘真、伍若兰面对敌人威胁决不投降,英勇就义,凸显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之海拔;(4)文章表达对古人崇高风尚及英雄先烈牺牲精神的赞美,凸显思想精神之海拔。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增添了书院的传奇色彩,又烘托了其悠久历史”错误,文章想象孟子、屈原等先贤化鹭而来旨在体现白鹭洲书院的文化意蕴。
  C.“旨在表达了对宋亡的惋惜之情”错误,旨在突出文天祥在此情形下的忠肝义胆。
  D.“两位共产党人曾在白鹭洲中学读书”错误,由文中“我想到吉安儿女刘真、伍若兰,两位年轻的共产党人,不知他们当年是不是在白鹭洲中学读过书”可知,作者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二人曾在白鹭洲中学读书。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B.“衬托”错误,由“屠城将领欲留他一命,远押北庭二年,劝降,可是他头上华夏天空,有忠肝义胆天大地大圣人坐标:张良椎,苏武节,严将军的头,嵇侍中的血,张睢阳的齿,颜常山的舌。泱泱中华,哪一个壮士不惊天地泣鬼神?哪一个贤者不冰雪鉴日月”可知,文中所写张良、苏武、文天祥等人是凸显泱泱中华壮士、贤者的崇高风尚以及民族精神,并不存在谁衬托谁的问题。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构思技巧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文章要求从“行文线索”方面分析。
  结合“已经是晌午,秋阳浮冉于中天”“秋声近,吉安城郭。我看到白鹭洲”“绕过白鹭洲书院石碑,朝前走向廓桥。太阳斜照下来”“逐级而下”“太阳转身了。我别过老樟树,朝南”“远眺,庐陵淡月初现”“该走了。秋阳正艳”可知,文章以时间空间未线索,随着时间 推移和行踪的变化展开,思路清晰。
  结合标题“千载白鹭”和文中“一行白鹭盘旋江面”“白鹭展翼,扶摇直上江天,一派好风光”“乍看,不见一只白鹭翱翔,可我以为绿树掩映中,栖息着万千白鹭,风掠,竹动,一鸣冲天,一如历朝历代的学子”“仿佛看到江水云树间,伫立一个个白衣隐士,彼乃庄周化蝶,老子骑青牛而来,孔子咏而归,还有孟子、屈子、司马迁化鹭而来”“白衣、白发、白胡须,飘飘,就像白鹭洲上一鹭鸟,翻过汉白玉栏杆,纵身沉塘”“千载白鹭鸣庐陵”可知,文章围绕“白鹭”组织材料,而这“白鹭”既想象征文人之心,也象征志士之心,作者以“白鹭”为线索,将与庐陵相关的文人志士融于文本,表达对他们的赞赏之情,主题鲜明突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意蕴,把握文章文体特色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结合文本二理解“精神的海拔”,然后结合文本一找到“精神的海拔”所指的具体内容。
  文本二提到“要有一种精神的照亮,写出中国气派和风格的精神境界和海拔”,由此可知,这“精神的海拔”与中国气派和风格有关。
  结合文本一“上饶府人氏江万里知州庐陵,想为百姓办点事,留得好官声。他认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事,莫过办一所书院,让贫寒子弟读得起书”可知,江万里为让贫寒子弟读书而创办书院,这体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官精神之海拔。
  结合文本一“江万里投塘而亡,文天祥壮烈殉国。大宋士子的血性,江西学子的赤心”可知,江万里和文天祥面对异族入侵,与国共存亡,凸显了民族精神之海拔。
  结合文本一“刘真,吉安永新县共产党早期负责人。那一年,他因叛徒出卖被捕。面对敌人的威吓,他说,杀了一个刘真,还有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站出来”“伍若兰,朱德元帅的亡妻,她也是吉安的儿女。下井冈山,已有身孕的她跑不动了,持枪拦住敌人,最终弹尽粮绝。面对敌人的威胁,她摇头道,共产党员永不叛党,绝不会苟且偷生”可知,刘真和伍若兰这两位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胁面前绝不投降,凸显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之海拔。
  结合文本一“青山遮不住,赣江东流去,只留清白在人间,一颗文心、赤心巍峨井冈山,庇佑吉安,照耀中国,千古不绝”可知,作者表达对文人之心、志士之赤心的赞美,凸显了思想精神之海拔。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