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答案】10. CGJ 11. B 12. C
  13. (1)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去告谕李希烈,可以不劳烦军队(动用武力)。
  (2)李希烈急忙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他,挥手命令众人退下,将颜真卿安置在馆舍,礼貌地对待他。
  14. ①与反贼安禄山英勇斗争。
  ②面对李希烈(阉奴与景臻)等人的威逼,他大义凛然,蹈死不顾。
  ③李希烈使其观看艺人亵渎朝廷政事取乐,他怒斥希烈,捍卫朝廷的尊严。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安禄山反叛,他首先起兵反抗,被杀害的时候,口里不停地骂贼。
  “禄山反”,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
  “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三句都省略了主语“颜杲卿”,句意完整,各自单独成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
  B.“含义均相同”错误,文中“伐”为攻打之意;“矜功伐能”和“平伐其功”的“伐”为夸耀的意思。句意:他和常山太守颜杲卿攻打贼军的后方/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绩。
  C.句意:在庭院挖了一丈见方的坑/在地上挖一个坑。
  D.正确。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两则材料均彰显了颜真卿的远见卓识及对国家的忠诚”错误,材料二主要表现颜真卿的刚烈及对国家的忠诚,没有表现其远见卓识。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颜真卿四方所信”,判断句;“谕”,告晓、告谕、劝说、说服;“劳”,让……辛劳、让……劳顿、劳烦、动用。
  (2)“翼蔽”,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麾”,通挥,挥动、指挥;“馆”,名词作动词,安置在馆舍。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这里的“烈”,既指刚直、严正,也指为正义而死难,又可指功业。
  结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禄山既举兵,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可概括出,与反贼安禄山英勇斗争。
  结合“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又遣其将辛景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油,且传逆词曰:‘不能屈节,当自烧。’真卿乃投身赴火”可概括出,面对李希烈(阉奴与景臻)等人的威逼,他大义凛然,蹈死不顾。
  结合“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可概括出,李希烈使其观看艺人亵渎朝廷政事取乐,他怒斥希烈,捍卫朝廷的尊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被追赠为司徒的鲁郡颜公,名真卿,在唐朝为太子太师,和他的堂兄杲卿,都为保持崇高的节气而死。直到今天,即使是平民百姓也都知道颜公的忠烈。当初,颜公因为触犯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他预计安禄山必反,为这事做了准备。安禄山叛乱后,他和常山太守颜杲卿攻打贼军的后方,贼军之所以不能长驱直入潼关,就是因为颜公与杲卿阻挡了他们的势头。天宝年间,多年没有战争了。安禄山谋反后,天下人无不感到震惊。唯独颜公凭小小的平原郡,削弱了敌军的锋芒。四面八方听到这个消息,争先恐后地奋起响应。唐朝最终能够振兴,就是颜公首先发起的。
  材料二:
  唐代宗去世,颜真卿任礼仪使。卢杞独揽大权,忌恨他,正赶上李希烈叛变攻占汝州,卢杞就提议说:“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招降他们,可以不动用军队。”皇上同意了。颜真卿刚见到李希烈,想宣讲诏书旨意,李希烈的干儿子一千多人抽出刀抢着上前逼迫他,要吃他的肉。许多将领层层围住,随口辱骂,往他的身上挥刀比划,颜真卿毫不畏惧。李希烈急忙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他,挥手命令众人退下,将颜真卿安置在馆舍,礼貌地对待他。
  李希烈大摆宴席犒劳他的爪牙,请颜真卿赴宴,让他看艺人指责、亵渎朝廷政事取乐,颜真卿发怒说:“大人是臣下,怎么让这些人做这种事呢?”整理衣裳起身离席。当时叛变唐朝的朱滔、王武俊等人也在酒宴就座,他们看着颜真卿对李希烈说:“我们久闻太师大名和仁德,大人想称帝,太师就来了,岂非上天封为正统?如想任命宰相,谁能比得上太师?”颜真卿态度严肃地驳斥他们说:“这是什么宰相!诸位听说颜杲卿没有?他是我哥哥。安禄山反叛,他首先起兵反抗,被杀害的时候,口里不停地骂贼。我现年龄将近八十,官做到太师,到死我都要保持我哥哥的气节,怎会接受你们的威胁利诱呢!”李希烈于是拘禁了颜真卿,派十名兵士看守,在庭院挖了一丈见方的坑,扬言“活埋颜真卿”,颜真卿神情坦然不在乎。李希烈派他的将领辛景臻、安华到颜真卿住处,在庭院中堆柴,浇上油,就传达命令说:“不愿投降,就自己烧死。”颜真卿就往火里跳,辛景臻等急忙拦住他。兴元元年(784)八月三日,就派宦官和辛景臻等人杀颜真卿,他们先通报说:“有圣旨。”颜真卿跪拜,宦官说:“应该赐你死。”颜真卿说:“老臣无礼,罪该处死,但不知使臣哪天从长安来的?”宦官说:“从大梁来的。”颜真卿骂道:“那是叛贼,称什么圣旨!”他们就把他勒死了,享年七十七岁。
  【答案】15. C 16. 两处“悲”都表达了大敌当前、国家多事之际,诗人欲报效国家、即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渴望与志向;
  ①“烈士多悲心”的“悲心”是指忧国忧民之心。有正义感而不怕牺牲的“烈士”常心忧天下,“小人”才会贪图安逸,苟且偷生。诗人把自己当成烈士,内心充满渴望立功疆场、歼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②“弦急悲声发”的“悲声”是指悲壮慷慨之情。这两句诗人借“琴弦调紧,就能弹奏出高亢激越的音调”,抒发自己意欲“捐躯赴国难”、壮怀激烈的志士情怀。
  ③大敌当前、国家多事之际,自己却只能留守邺都,不能亲临战场,两处“悲”还隐含了诗人志不得伸的悲怨。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表达出与……相同的思想情感”错误,与李白的诗意并不完全相同。曹植更明确地表示,自己时刻关心着南征蜀吴战斗,很想亲身奔赴前线。而李白诗句的意思是自己找不到出路,前途渺茫。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首句写楼观极高,不高则不足以远眺;次句写当窗凭槛,视野自然开拓,这两句正写出河南地处中原,登高望远,有控驭四方之势,体现作者胸罗万象、气盖当世的雄才大略。因此接下来坚决表态:在国仇未灭之时,自己是甘心抛头颅、洒热血的。“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承上第一小节登高远眺的描写更明确地表示,自己是关心魏蜀双方的战斗的,很想亲身奔赴前线。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烈士”二句看似泛指,涵义实深,意谓自己本是“多悲心”的“烈士”,但每当遇到报国歼敌的机会,却不允许自己参加,尽自己一份力量,这无异把自己看成苟且偷安的“小人”,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客观的、平静的,事实上却洋溢出作者报国无门的一腔义愤。而诗人把自己当成烈士,内心充满渴望立功疆场、歼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这两句意思说琴弦一“急”,琴声自“悲”;而大敌当前,国家多事,自己却被投闲置散,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才悲愤交加,慷慨陈辞,抒发自己意欲“捐躯赴国难”、壮怀激烈的志士情怀。
  两处“悲”都表达了大敌当前、国家多事之际,诗人欲报效国家、即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渴望与志向;而自己却只能留守邺都,不能亲临战场,两处“悲”还隐含了诗人志不得伸的悲怨。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