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7.【答案】 ①. (而)致千里 ②. (而)绝江河 ③. 以舒其愤 ④. 思垂空文以自见 ⑤. 尔来四万八千岁 ⑥. 天台四万八千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致”“舒”“见”“尔”等。
  【答案】18.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套关于季节、气候、物候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钟”,从古至今,人们以节气为指南,组织农事活动,安排日常生活。
  19. 作为传统节日的清明节是通过节日仪式实践,唤起民族的集体记忆,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维系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语句三有处语病:
  一,“不再是……而是”不合逻辑,二十四节气是一套关于季节、气候、物候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所以应改成“不仅是……更是”;
  二,“二十四节气不再是一套关于季节、气候、物候变化规律的知识”搭配不当,“二十四节气”和“知识”搭配不定,应将“知识”改成“知识体系”;
  三,“以节气为指南,组织农事活动,安排日常生活”成分残缺,“以节气为指南,组织农事活动,安排日常生活”的主语是人们,而不是二十四节气,所以应改成“人们以节气为指南,组织农事活动,安排日常生活”。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
  先找出一个句子作主干句:清明节是维系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作为传统节日可放到“清明节”前做定语。
  再分析其他句子,实现这一作用的方式是通过节日仪式实践,唤起民族的集体记忆,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以这些内容可以作为长单句中“维系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的状语。
  整个句子修改为:作为传统节日的清明节是通过节日仪式实践,唤起民族的集体记忆,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维系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答案】20. ①倾囊相授 ②津津有味(明明白白)
  ③这是他们吸引网友的人格魅力
  ④对于退休后的老人来说(对于“银发知播”来说/对于他们自身来说)
  21.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既突出参与者的年龄特征,又点明了他们的身份和直播的内容,是一种新颖、形象、时尚的表达。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和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对应“毕生所学”可知,次吃指把知识都传授出来,可填“倾囊相授”。倾囊相授:比喻人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别人。
  ②语境指“门外汉”都能听得懂,感兴趣,可填“津津有味”“明明白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③此处和“更是他们感动中国的深层原因”为对照句,句式为“是……”,内容指感动中国的具体原因,结合文段开头,应指美好人格,应填“这是他们吸引网友的人格魅力”。
  ④此处和“对于粉丝学员而言”为对照句,结合后文可知主体指“银发知播”,应填“对于退休后的老人来说”或:对于“银发知播”来说;对于他们自身来说。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游戏主播、才艺主播、美妆主播都是直接表明其主播内容及身份,“银发知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银发”突出参与者的年龄特征,“知播”点明了他们的身份和直播的内容。这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又有蕴含,是一种新颖、形象、时尚的表达。
  22.【答案】①(贾)探春②王熙凤③(贾)巧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分骨肉》是咏叹贾府三小姐贾探春的。她最后远嫁番邦。曲中“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是她一去不归的明证。“三春去后诸芳尽”,迎春出嫁八十回前已写到,元春之死、探春远嫁。
  《聪明累》是咏叹王熙凤的。此曲主要写王熙凤耍尽权谋机变,弄得贾府一败涂地,也害得自己落了个“悲辛”的凄惨下场。这支曲子,用语生动形象,大量采用比喻及迭词对句的形式,生动地描绘出了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情景。全曲语带讽刺,曲调哀怨,充满了悲伤气氛。
  《留余庆》是咏叹巧姐的。留余庆:曲名“留余庆”,是说贾巧姐的娘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做了好事,因而得到好报——由刘姥姥救巧姐出火坑。先代为后代所遗留下来的福泽叫余庆。这首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曲中主要叙述了刘姥姥救贾巧姐出火坑的事情,表达了作者规劝人们济困扶穷的思想观念,警示人们因果轮回报应不爽。在这首曲子中,作者用一种庆幸的笔调反复咏叹“留余庆”,借题发挥,直抒劝世行善的主旨。全曲借由巧姐口吻叙述,用语平白直接,含有讽刺意味。
  23.【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图画式材料作文题。
  漫画内容为一条鱼在水中,它的上面有一段文字:“在小溪里,鱼常常感觉自己很大;到了大海里它才知道其实自己很小。”这段文字是破题的关键,可以理解为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眼界会对自身有不同的认知。蛙坐井观天,它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雄鹰翱翔天际,山河大地尽收眼底。眼界不同,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由此启示我们,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的视野不能局限于眼前,而应该放长远,要打破局限,开拓眼界,才可丰富自我,获得理想人生。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火爆全网的一封名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当事人顾少强选择脱离一成不变的生活,去开扩眼界,增长见闻,认识自我,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的事例,论证开阔眼界的重要性。也可以引用尼采“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监狱,而目光所及之处就是监狱的围墙”的名言,论证我们应开拓眼界,打破局限,获得更多的可能。
  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如可以引用庄子“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也可以立足于社会现实,列举反面事例,如心理学存在的“隧道视野”等,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深刻。
  立意:
  1.眼界开阔,胸怀大海。
  2.破眼界局限,追心之所向。
  3.扩大眼界,提升境界。
  4.眼界为翼,拥抱时代。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