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山东省淄博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山东省淄博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野 杜甫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盘飧老夫食,分减及溪鱼。又呈吴郎 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野》前两句营造了一种萧索荒凉的秋日氛围,也描写了天空与寒江融为一体的环境特点。
  B.《秋野》最后两句交代诗人将自己的食物分享给溪鱼,突出了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C.《又呈吴郎》中“远客”即是吴郎。诗人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请吴郎善待这一妇人的想法。
  D.《又呈吴郎》以小见大,借妇人的不幸写出了战乱以及苛捐杂税给广大百姓带来的灾难。
  16.两首诗都写到打枣一事,请比较其不同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警示我们做事要善始善终、坚持到底。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谦虚地表达自己不能承担礼乐治国的重任。
  (3)西汉名将李广,人称“飞将军”,镇守边疆,令敌人闻风丧胆。这一人物也常常出现在唐诗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小到生活基本常识的积累,大到创新创意活动的探索,从劳动中经验与知识,正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起源的主要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劳动教育独特的价值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殷切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回首青年时代,他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他通过_____①_____的劳动,让思想更加靠近老百姓;他在正定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县里每个村落,发现问题、收集民意;他在厦门工作时主动请缨,分管“三农”工作,充分借助各方力量推动贫困地区发展……习近平常常_____②_____,为青年树立榜样。其实,无数人成功的事实都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意味着收获更多,选择奉献意味着成长更快,更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实践。弘扬劳动精神,期待劳动教育在校园、在家庭、在全社会_____③_____,把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种子深植于每个孩子的心中。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某学校拟举办“劳动精神在我心中”主题团日活动,请为该活动设计一则宣传语,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25字以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西游记》中孙大圣的隐身术到《哈利·波特》中哈利的隐身斗篷,实现隐身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_____①_____,是因为物体会将照射到其表面上的光线分散开,并反射到人的眼睛里。要想实现隐身,就必须有一种材料能够引导光线绕开物体的阻挡,然后进入人的眼睛,人们就会透过物体看到背后的事物,从而实现光学隐身。
  隐身狭义上仅仅指用眼睛看不见,_____②_____,就称之为在这种探测手段下隐身。隐身飞机、隐身舰艇等可以避开雷达、声呐等手段的探测,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因此隐身技术成为各国在军事领域的研究焦点。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隐身衣吗?答案是肯定的。众所周知,很多物体包括人体都具有跟周围环境不同的温度,据此不同,可以利用测温装置,比如红外探测器发现物体。因此,科学家们通过类似的原理,设计了针对热流传播方程的热学超构材料并制造相应的隐身衣——热学隐身衣。当穿上它时,_____③_____,从而实现热学隐身。
  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带工老板就好像赶鸡鸭一般把一大群没锁链的奴隶赶出来。
  B.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C.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D.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这难道是竞赛的辩证法?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请从下面提供的两个作文题中,选择一个题目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社会很多人生格言都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境界,但这些人生格言有时候似乎又存在矛盾之处,如“永远向未来”和“活在当下”,再如“从小就要树立远大志向”和“接受平凡,才是一个人成熟的真正标志”等等。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作文人生格言有时候似乎又存在矛盾之处(60分)23.阅
  请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B
  2.D
  3.C
  4.①行文思路严谨,材料二首先提出了系统思维,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系统思维的整体观。
  ②语言严谨准确,“也许”“必须明确”等词语准确地表达了相关的意思。
  5.①从结构安排看,香菱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她的出场牵出了薛蟠、贾雨村等人,牵出“四大家族”,引出了金陵十二钗其他成员,体现了小说的整体性。
  ②从人物关系看,香菱衬托了钗黛的性格追求,其遭遇也寓示红楼女儿“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
  ③香菱的经历相对完整,构成一个整体,但对她的研究应该放在《红楼梦》这一整体之中进行。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B.“思维的辩证性集中表现为人物形象之间的‘对立性’或‘矛盾性’”不完全。由原文“其关系既表现为‘对立性’或‘矛盾性’,又表现为不可或缺的依赖性和相关性。这体现了小说辩证思维最核心的特征——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可知,“《红楼梦》中作者思维的辩证性”既表现为“对立性”或“矛盾性”,也表现为“不可或缺的依赖性与相关性”。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明确点出……”说法错误,鲁迅先生的话只是道出了“盛中寓衰的错综复杂”。
  B.“更能体现”说法错误。原文“人物形象的偶对和鼎足非常清楚地说明了《红楼梦》人物体系设置的辩证性和系统性”可知,是非常清楚的说明,而非更能体现。
  C.“但这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说法错误,原文为“也许有人认为这种错误只是相对观察尺度没讲明造成的,如果事先讲清楚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低级错误。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情况是没有前提设定的,完全要靠个人主观来选择观察的尺度,现实只评判你思考结果的对错真假”可知,原文是“也许有人认为”“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情况是没有前提设定的”。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由材料二可知系统思维“要求人们在思考时把思考对象当成一个整体”。
  A.选项是空间上的统筹组合,并非“系统思维”。
  B.选项是利用地形与水势的组合,充分运用地理原理解决问题的例子,不符合“系统思维”。
  C.选项运用了“系统思维”,把水域看作整体进行规划和问题解决,符合“系统思维”。
  D.选项表达了工程前期的整体化设计,说明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方案设计的优势,不符合材料二中“系统思维”的意思。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材料二“系统思维要求人们在思考时把思考对象当成一个整体”“坚持系统思维的整体观,必须把思考对象作为系统来认识,也始终把思考对象放在系统之中加以考察和把握”“坚持系统思维的整体观,还必须把整体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系统思维的整体观是由客观事物的整体性所决定,整体性是系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它存在于系统思维运动的始终,也体现在系统思维的成果之中”可知,材料二首先提出了系统思维,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系统思维的整体观,行文思路严谨。
  由材料二“也许有人认为这种错误只是相对观察尺度没讲明造成的”“要么把事物的局部当成整体,要么看不到局部背后的整体”“在思维中必须明确任何思考对象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其中的“也许”“必须明确”等词语准确地表达了相关的意思,语言严谨准确。
  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由材料一“就《红楼梦》人物形象体系的系统性而言,不但表现为他(她)与另外一个人物形成的对立补衬关系,同时还表现为与其他众多人物之间也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和《红楼梦》中的香菱和她的父亲在整部书中起到一个总领全文,贯穿始终的作用。由香菱引出“假语村言”的贾雨村、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所有人等作用可见从结构安排看,香菱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她的出场牵出了薛蟠、贾雨村等人,牵出“四大家族”,引出了金陵十二钗其他成员,体现了小说的整体性。
  由材料一“就人物体系的设置而言,表现为人物形象的对举迭出,如甄宝玉与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甄士隐与贾雨村、贾政与贾赦、晴雯与袭人等。其关系既表现为‘对立性’或‘矛盾性’,又表现为不可或缺的依赖性和相关性。这体现了小说辩证思维最核心的特征——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小说中的香菱和黛玉学诗的心意相通,从人物关系看,香菱衬托了钗黛的性格追求,其遭遇也寓示红楼女儿“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
  由材料一“《红楼梦》中这众多的小系统互相联结和组合,再经由别的方式联结起其他人物,就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人物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就是小说的整个人物体系”和小说中香菱的经历,可知香菱的经历相对完整,构成一个整体,但对她的研究应该放在《红楼梦》这一整体之中进行。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