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期中期末 >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赣州市十一县(市)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三、(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l2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学于长安,显名太学。
  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避乱江南者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史曰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光武引见,赐马杂缯,令妻子留洛阳。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之礼。延乃移书属县,皆以年齿相匹,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左转睢阳令,九真吏人生为立祠。
  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亲见之,戒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既 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弟子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 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安息。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河 西旧少雨泽,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皆蒙其利。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后汉书•循吏列传》)
  [注]①功曹:官名。②修书记:写好书信。③议曹祭酒:官名。④交趾:地名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卒,令耕公田      省:裁减
  B.苌病卒,延自临殡     寻:招致
  C.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焉  宦:做官
  D.龙丘先生躬德义      履:实行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延令铸作田器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B.①年十二学长安,显名太学 ②乃设九宾礼
  C.①敬待师友之礼 ②作《师说》贻之
  D.①有原宪、伯夷节 ②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任延尊重、任用、培养人才的一组是 ( )
  ①会稽颇称多士 ②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
  ③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 ④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⑤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⑥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 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4分)
  
  
  ②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4分)
  
  
  ③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4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氓》)
  (2)暧暧远人村, 。 ,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4)或命巾车, 。 ,亦崎岖而经丘。(《归去来兮辞》)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会桃花之芳园,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 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绝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 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 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 嚼。南宋诗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入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的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 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 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 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 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 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地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 度。别的无庸赘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 深处的冤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喜欢写 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 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 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 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 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 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 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 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16、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描写了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不同感受,表现了经历人生风雨之后的淡然心境,表达了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
  B、文章由雨夜听雨“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起笔,以“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落笔点题,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全文脉络清晰,开阖自如,严谨有致。
  C、作者借写听雨的感受,回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豪迈,且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D、文章对雨声有不同感受,实际上暗示了生命成熟的过程,在作者看来,既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生命才能走向圆满。
  E、作者把风声比作“大幕揭开的前奏”,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赞美诗”,把闪电比作“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独特新颖而又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