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全国大联考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全卷浏览

全国大联考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 陈亮,南宋爱国词人。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1164年隆兴和议之后,南宋统治者中弥漫着一种以长江为界,南疆北界的谬论,放弃北伐,以求苟安。
  【注释①提供的答题信息】:a此词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感;b作者对南宋统治者放弃北伐,以求苟安的不满情绪;c作者表达了不愿与当时统治者同流合污,决心北伐,收回失地的决心
  ② 中流誓:祖逖中流击楫,立志荡平外敌。
  【注释②提供的答题信息】:a表明此词用了运用典故的表现手法;b表明诗人将学习或效法祖逖立志荡平外敌,保固南宋江山
  ③小儿破贼:东晋时期,谢安率军与氏族人苻坚作战,谢安回答友人的询问时说:“小儿大破贼”
  【注释③提供的答题信息】:a 表明此词用了运用典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b表明作者要率军北伐“大破贼”的决心
  8、词的下阙“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5分)
  9、陈亮长于因词言政,借古讽今。试就词中所引六朝旧事,来阐述这一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1)—(4)(25分)
  诺曼底知音
  [美] 程敏

  乔赛特女士不知道要找她的人是谁。她对密勒这个名字一点也没有印象。
  “密勒先生说,他原本没有想过要去找您,但是当他某一次开口对我提了这个故事,却觉得如果不找到您,整个故事就像开了个头却收不了场一样。”一位自称是密勒的朋友,叫做培礼的先生说。
  乔赛特女士露出疑惑不解的表情。
  “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培礼说,“让我从头说起吧!”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同盟国的军队。由英国渡海,要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登陆。这支庞大的部队包括四千多艘登陆艇、三百艘扫雷艇和七百艘军舰,有好几十万人,必须在同一时间送上同一地点展开登陆作战。密勒是其中的一位。
  六月五日,不顾海上狂风怒吼、白浪滔天的恶劣天气,艾森豪威尔将军下达作战命令,大批满载军队和装备的船只陆续开出英国港口,在朴次茅斯港外的海上集结。然后由扫雷艇开路,其他的船舰随后跟进,驶向诺曼底海岸。
  海上风浪很大,船上的官兵很多都晕了船,密勒的面色也发白起来,胃液上翻,得极力抑制呕吐。
  “别紧张。”一个军官拍拍他,“你就等着吹奏胜利的乐章吧!”
  他指的是他的苏格兰风笛——密勒是一位风笛手。
  晚上浓密的云层布满天空,周围一片黑暗,德军的巡逻也因为天气恶劣而停止。盟军静静地等待黎明到来时大举登陆。
  凌晨四点,放下登陆艇,风浪仍然很大,装甲车下了船,就被海水给淹没。接着炮击开始,简直是摇天撼地;几千艘船舰上的数十万火炮向德军阵地发射,一万架各式飞机从英国飞来,进行大规模轰炸。
  密勒描述着那些震耳欲聋的炮声和漫天硝烟。“那一刻让人以为,全世界的仇恨集中起来也莫过于此,这股仇恨已足以杀死全世界的人。你无法想像如此被仇恨,因为我们始终希望生活在爱中。那真是不可思议。”
  士兵跳下登陆艇,冲上海滩,在猛烈的轰炸下,让人觉得已经几乎不可能存在的德军大举反击,盟军刚踏上海滩几步就被打死,尸体堆积如山。密勒见过同胞尽一切努力抢先登陆,他们在德军密集的机枪火力下却一个个倒下。
  密勒庆幸自己不需要杀人。当然,他很愿意为祖国效力,尤其是看到那么多人浴血奋战,他们被地雷炸得血肉横飞。密勒明白必须消灭法西斯的决心,他并不害 怕,但是有一瞬间他以为他们全都是疯子。密勒以激昂饱满的精神吹奏着风笛,充斥在心中的和其他官兵一样的仇恨动力却开始变成迷惘。
  天大亮,海滩上仍在战斗,通往飞马桥的路上却出现暂时的宁静。就在这个时候,密勒看到不远处的农庄跑出一个小女孩。密勒惊讶地看着那个穿短裙的女孩,她 拼命地奔跑,一头褐色的鬈发在空中飞舞着。密勒甚至一度产生错觉。以为自己身处在家乡,而那是一个活泼可爱的苏格兰小女孩。
  “音乐!音乐!”小女孩喊着。
  小女孩跑到密勒的面前停下,一边喘着气,一边用手敲着密勒的风笛。“给我吹一首曲子!”小女孩仰着脸喊。
  密勒呆了一下,望着女孩褐色的大眼睛,吹奏起《可爱的棕发女孩》。这是他童年时候十分喜爱的一首曲子,他一点也没有想到会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吹奏。这一个片刻,密勒和小女孩仿佛置身在另一个世界,他们身边是绿油油的草地、起伏的丘陵、友善的农庄、最原始而单纯的感情、羊群和牧人。风笛的声音带来无忧的愉悦,头上的白云缓缓飘着,没有战斗,没有杀戮,没有炮声隆隆。
  接着几天诺曼底海滩一片血水硝烟,每天有两百艘船舰来到诺曼底。天气没有转好,没有蓝天白云,只有狂风呼啸,暴雨倾盆。但是盟军仍节节推进。
  “接下来盟军的胜利就不用说了。”培礼说,“但是这段历史,密勒总是再三回忆起有关小女孩的那一段,他说,那是他生命里最不可思议的美丽插曲。”
  乔赛特女士张大了眼睛。“我想起来了!”她突然喊道。
  “对极了!”培礼微笑,“您就是那个小女孩。”
  密勒和乔塞特在五十年后重复,两个人激动的拥抱在一起。这个故事有一个动人的开始,现在也有一个美满的结束。
  (摘自《世界中学生文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乔赛特女士对密勒这个名字一点也没有印象,因为她与密勒在战场相见时是在五十年前,时间隔得太久。
  B.在激烈的战斗中,有一瞬间密勒认为参加战斗的人全都是疯子,这表明密勒不想参加战争,也不想杀人。
  C.看到战争的血腥与残酷,密勒和其他官兵一样,充斥在心中的对法西斯的仇恨动力已经开始变成迷惘。
  D.由于被密勒吹奏的风笛声吸引,年少的乔赛特在战斗的间歇中不顾生命危险从庄园跑到战场上来。
  E.小说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天气的恶劣,其作用是通过对天气的描写来衬托战争的残酷和密勒对此时恶劣的心情。
  (2)“这个故事有一个动人的开始,现在也有一个美满的结束。”结合文意,说说句中“动人的开始”和“美满的结束”的含义。(6分)
  (3)请从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部分。(6分)
  (4)结合文本,探究小说塑造“密勒和乔赛特”两个人物形象的意图。(8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25分)
  忠义奇男子杨小楼
  杨小楼(1878-1938),原名杨三元,又名杨嘉训,出身于梨园世家。是与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京剧“三贤”的代表人物,有一代 “武生宗师”之誉。
  1890年,四十七岁的杨月楼就因病亡故了。杨月楼临终之际,将自己的三儿子杨小楼托付给自己的换帖结义兄弟谭鑫培,并让儿子拜在谭鑫培膝下为义子。
  幼年丧父的杨小楼,八岁那年进入了小荣椿科班。为二科“春”字辈学生,排名“春甫”,与叶春善同科。小荣椿科班的班主杨隆寿给他开蒙,教他的第一出戏是《淮安府》。十一岁那年就登台演出《锤换带》里的高怀亮。
  他身材瘦长,比同龄人个子要高,站在台上不好看,在科班里演戏,大家都曾瞧不起他,嫌他站在台上难看,又嫌他吃得多,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象牙饭桶”。但 是小楼平时为人亲和,态度良善,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他并不是不放在心上,而是将自己被人嘲笑的事情埋在心里,从不外露。因为人前受人轻视,所以人后练起功来 更有着十分的倔强劲儿。变声期嗓子没有恢复,他就跑龙套积攒上舞台的经验。个子太高站在舞台上不好看,他就反复思考如何解决自己身高臂长舞台上动作不好看 的弊病。
  成长中的杨小楼,走出了少年丧父的哀痛,在刻苦练功中渐渐成长起来。他跟随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等认真学艺,后来又在谭鑫培的帮助之下拜上了俞菊笙为师。
  十七岁出科以后,杨小楼演出于京、津两地,二十四岁以后搭“宝胜和”班,谭鑫培又提携他进入“同庆班”,名气越来越大,杨小楼逐渐成为挑大梁的武生演员。
  1906年,二十九岁的杨小楼被清宫昇平署以“民籍教习”挑选入宫,成为了内廷供奉。
  杨小楼进宫首演的戏是《长坂坡》,杨小楼演出赵子龙就有“长坂坡前活赵云”之誉,加上进宫给西太后演戏,战战兢兢但是却分外卖力。这一亮相,引起了慈禧太后的注意和喜爱。
  一次杨小楼在宫里演戏时耍珠子,不小心将戏台角上放置的檀香木架子损坏了,慈禧太后见此即传唤杨小楼见驾。众人都悄悄地替杨小楼捏了一把汗,因为慈禧太后 的脾气的确是不好摸。谁知慈禧太后竟和颜悦色地问询他为什么会出此差错,杨小楼说自己是连演四出戏,加之身体近来不好,体力实在难以支撑。慈禧听罢面上显 露出痛惜之色,遂让杨小楼以后演出不要连续演这么耗费体力的大戏。不但没有丝毫责备,还额外多赏赐了银两。
  慈禧太后喜欢看自己的戏,那是作为一个内廷供奉的艺人的最高荣誉,杨小楼没有因为频频上戏而有丝毫的骄傲。慈禧太后看戏之后常有重赏,杨小楼更没有因为慈 禧太后的恩宠而感到丝毫的虚荣,相反却是充满了恐惧。谁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几番思索之后,压力越来越大的杨小楼决定选择弃艺出家、隐名避祸,来 保全身家性命。杨小楼在北平西便门外的白云观挂单出家,当了道士,自号“超范子”。
  抗日战争期间,杨小楼积极参与赈济灾民、慰劳将士的义务戏的演出。演这些戏,杨小楼要么不计报酬,要么分文不取。1936年, 伪冀东政府的长官大汉奸殷汝耕在通县为过生日举办堂会,抛出重金邀请杨小楼,杨小楼不为所动,以“不当亡国奴”为由严厉拒绝。虽面临着抄家丧命的威胁,然 面不改色,不加让步,最后殷汝耕只得强行让杨小楼的外孙刘宗杨代替演出,还无理取闹地扣下了戏箱。杨小楼深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为了保持自己的民族气 节,遂从此产生了不再登台的念头。他为拒与日寇合作,留起了胡须,重披上了道袍。
  1937年,国破家亡再次让杨老板披挂演出,他在第一舞台与郝寿臣合作出演《九伐中原》。剧中的英雄姜维到了生命的穷途,念白道:“四十五万铁甲雄兵,只剩下七人五骑……”
  姜维此时是英雄末路,是口吐鲜血,涕泪交流。谁会知道,此时的杨小楼竟然也咳出鲜血。这是抱病登台的杨大老板对英雄的呼唤。
  1938年2月14日杨小楼逝于北京。这位人间奇男子,一生在舞台上演出英雄,在台下也不是孬种。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站住了是个“人。
  (选自《传记文学》,有改动)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起初,身材瘦长、饭量又大的杨小楼并不被同行看好,同行们还嘲笑他为“象牙饭桶”,对此杨小楼从不在意。
  B.杨小楼进宫首次给慈禧太后演《长坂坡》时,饰演赵云,杨小楼高潮的演技和卖力的表演,获得了慈禧的肯定。
  C.杨小楼有一次给慈禧太后演出时出了点差错,慈禧太后得知是体力透支引起的,就不再让杨小楼演耗费体力的大戏。
  D.杨小楼一生充满神奇色彩,如在事业如日冲天之时 ,曾经先后两次隐姓埋名,出家当道士,以此保全身家性命。
  E.得到慈溪的恩宠而不虚荣,面对汉奸未必而不改色,杨小楼用自己的行动为“富贵不淫,威武不屈”作了注脚。
  (2)命运坎坷的杨小楼为什么能够成为挑大梁的武生演员?(6分)
  (3)、文章标题“忠义奇男子杨小楼”,请分别举一件事例来说明杨小楼的“忠义”和“奇特”的特点。(6分)
  (4)对于倒数第二段内容,有人认为多余,可删去;有人认为是重要的内容,不能删去。你对此如何理解?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