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全国大联考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全卷浏览

全国大联考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略谈城乡关系之变
  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代社会基本矛盾的一个重要表现。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了“重工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优先”的社会政策,户籍制设置了两种不同的身份体制,分属不同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可 以说,这是造成我国城乡之间的劳动生产率、收入水平、消费支出以及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持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时期,可称为农民进城的“红灯”阶段,强 化了城乡“二元”结构,付出了较高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造成了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社会现象。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开始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而且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逐渐形成了“三元”结构。具有现代因素的乡村工业化,为我国农村劳 动力创造了上亿新增就业岗位,也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从而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仍然庞大,农业增 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农业就业比重仍居高不下,城乡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这一时期,凸显了限制农村人口进城“黄灯”政策的社会代价。
  进入“十五”时期以来,我国政府转向对农民进城开“绿灯”,鼓励大量农民进城。这不同于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前二者将农民固化在土地 上,仍然从事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经济收益相对较低的农业活动;而农民进城是促使农民长久性地离开土地、暂时性地离开农村,进城务工,从而开始形成“四 元”结构:在农村,农业劳动者和乡镇企业并存;在城市,户籍人口和大量流动性农民工并存。在这种情况下,为解决近年来我国社会面临的市场性的农民工潮、新 的发展挑战和社会矛盾,政府相应地做出了政策调整,即从限制型政策转向鼓励型政策,从歧视型政策转向友好型政策。这就大大加速了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 移,使农民工迅速成为城市非正规就业的主体,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在我国当前及未来发展中,缓解城乡矛盾是一项紧迫任务。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视农民工在城镇的工作生活问题,帮助他们逐步解决在就业、居住、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面对城乡“四元”结构下的矛盾和问题,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市内部一体化发展;对农民的基本方针是:“富(农)民为本”。
  1、下列对导致我国城乡矛盾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国初期,国家把重工业的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B.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都是奉行优先发展城市的政策。
  C.户籍制使社会成员分属不同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
  D.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乡之间各种差距持续扩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B.建国以来,我国的城乡关系经历了“二元”“三元”和“四元”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政府为解决城乡矛盾所作的努力。
  C.乡镇企业迅速崛起,部分地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但城乡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三农”问题依然突出。
  D.“十五”时期以来,我国政府鼓励农民进城,对进城农民实行友好型政策,城乡之间的矛盾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虽有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但城市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究其原因,城乡“二元化”结构式关键因素之一。
  B.乡村工业化,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为乡镇工人,促进了我国社会“三元”结构的形成,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C.鼓励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将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加速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从而有力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D.“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内部一体化”的发展,既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解决我国城乡矛盾的根本途径。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父勃,绍圣谏官。敦儒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中,召至京师,将处以学官(译解:打算任命他为学官。处:委任,)敦儒辞曰:“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译文:麋鹿的天性,就喜欢独自悠闲自在的生活在旷野之中,加官进爵,领取俸禄不是我的愿望。得分点:①性:天性;②自乐:独自喜欢;③闲旷:悠闲自在的生活在旷野;④爵禄:加官进爵,领取俸禄;⑤愿:愿望,想要的。)”固辞还山。高宗即位,诏举草泽才德之士,预选者命中书策试,授以官,于是淮西部使者言敦儒有文武才,召之。敦儒又辞。避乱客南雄州,张浚奏赴军前计议,弗起。
  绍兴二年,宣谕使明橐言敦儒深达治体,有经世才,廷臣亦多称其靖退(译文:宣谕使(官职名)明橐说朱敦儒深通治国之理,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当朝大臣也称赞他恭敬谦逊。得分点:①深达:深知,精通;②治体:治国的道理;③经世:经天纬地;④称:称赞;⑤靖退:恭敬谦逊)。诏以为右迪功郎,下肇庆府敦遣诣行在(下令肇庆府敦促朱敦儒前往皇帝的行宫。敦:督促),敦儒不肯受诏(朱敦儒不肯受诏)。其故人劝之曰:“今天子侧席幽士,翼宣中兴,谯定召于蜀,苏庠召于浙,张自牧召于长芦,莫不声流天京,风动郡国(震动州县),君何为栖茅茹藿,白首岩谷乎!”敦儒始幡然而起(朱敦儒才幡然醒悟而出仕)。既至,命对便殿,论议明畅。上悦,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俄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会右谏议大夫汪勃劾敦儒专立异论,与李光交通(和李光勾结。交通:交往。应理解为:勾结)
  高宗曰:“爵禄所以厉世(官位俸禄是用来激励人的。厉:激励),则文臣便至侍从,武臣便至节钺。如其不可,虽一命亦不容轻授。”敦儒遂罢。十九年,上疏请归,许之。
  敦儒素工诗及乐府,婉丽清畅。时奏桧当国,喜奖用骚人墨客以文太平,桧子熺亦好诗,于是先用敦儒子为删定官,复除敦儒鸿胪少卿。桧死,敦儒亦废。
  谈者谓敦儒老怀舐犊之爱,而畏避窜逐,故其节不终云。(秦桧死后,朱敦儒也被废黜。作者认为,朱敦儒虽然志行高洁,但老年时怀有舐犊之爱,又害怕流放,故晚节不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以学官      处:委任
  B.下肇庆府遣诣行在  敦:督促
  C.与李光交通      交通 :交往
  D.爵禄所以世     厉:激励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朱敦儒“志行高洁”的一组是(3分)
  ①固辞还山  ②敦儒又辞 ③避乱客南雄州
  ④敦儒不肯受诏  ⑤风动郡国  ⑥敦儒始幡然而起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起的朱敦儒,安贫乐道轻名利。尽管他只是一介布衣,但是在朝野都很有名望,多次被举荐为官,他均拒绝不仕。
  B.朝廷征召才德之士辅佐治国,朱敦儒再次推辞。后来朋友以复兴国家为由劝他出仕,他才入朝应对,被赐进士出身。
  C.朱敦儒有文学才华,精通诗及乐府,风格婉丽清畅。秦桧当权,喜欢任用骚人墨客粉饰太平,朱敦儒因此备受重用。
  D.秦桧死后,朱敦儒也被废黜。作者认为,朱敦儒虽然志行高洁,但老年时有舐犊之爱,又爱怕被流放,故晚节不保。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5分)
  (2)宣谕使明橐言敦儒深达治体,有经世才,廷臣亦多称其靖退。(5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