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舆论浪尖上的法官》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舆论浪尖上的法官》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15826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1538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15-03-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15-04-20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选文题目:舆论浪尖上的法官 作者:董柳 体裁:新闻

试题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舆论浪尖上的法官董柳53岁的丁阳开脱下法袍,仿佛卸下了法庭上的庄严,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所在的合议庭刚刚审结了一起曾被舆论炒得火热的案件。审理期间,“担心”两字多次从他口里蹦出来。
  背后有万双眼睛
  这是一宗从开始舆论就步步紧跟、不时倒逼的案件。
  2011年9月19日8点多,48岁的广州市民蔡永杰开着一辆小汽车,带母亲去喝早茶。车行至白云区白云大道广从路华德加油站准备加油时,油站内发生的一幕刚好被他看到:一名身穿制服的加油站员工,正在追赶一名手拿挎包的便装男子。
  闹哄哄的加油站内,传来了“抢东西啊”的声音。蔡永杰以为发生了抢劫,就开着载有其77岁母亲的汽车,朝着“劫匪”撞去。“劫匪”遭车碰撞后被压于车底拖行了数米,车撞到路边树木后才停止。但蔡永杰随后被加油站员工告之,被撞的男子是加油站的经理,而穿着制服追人的男子有精神病,并非发生了劫案。被撞的“劫匪”被送往医院抢救,但还是不治身亡了。
  事发后次日,广州媒体做了大篇幅报道,一时引发了舆论热议。网民当起了“判官”:大多数网友对蔡永杰的行为表示同情,认为法院应该减刑处理;也有网民认为,这起事件应让人们对“见义勇为”进行反思,遇到具体事情应该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见义盲为。
  “审理这个案子之前,我们就知道它广受社会关注了。”丁阳开对记者说,自己是从媒体上知道此案件的,开庭时双方的律师也都提到了相关报道。
  2012年10月26日,该案第一次开庭,媒体再一次进行报道,网络上又掀起了一股舆论潮。半年之后的2013年5月27日,第二次开庭时,作为审判长的丁阳开,在走完庭审程序后,苦口婆心地在法庭上说:“(这个案子)法律效果我们不讲了,要判的话也很容易。但目前,双方心平气和地接受判决,对于法官来说是最理想的效果。”他表示,该案已经不能完全仅追求法律效果,还要考虑社会效果。
  面对案件背后的千千万万双注目的眼睛,案子该怎么判,成为摆在丁阳开所在的合议庭3名法官面前的一道难题。
  “鱼和熊掌”要兼得
  除了专业的判决,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对社会效果的考虑,一位法官表示,审理舆论关注的案件,随时可能遭受千夫所指。
  这类案件首先是定性难。起初,公安机关认为蔡永杰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检察机关则以故意伤害罪提起公诉,受害者家属认为属于故意杀人,有网友认为如对蔡永杰判刑不利于弘扬见义勇为精神。蔡永杰在受审时称,自己不构成故意伤害罪,其辩护人认为属于假想防卫,应当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该案的复杂程度,可以从专家阵容中看出来。为了摸准案件定性,丁阳开回忆,第二次开庭后的2013年9月26日,法院副院长王健带领法院邀请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见义勇为基金会工作人员、交警,连同法院刑一庭正副庭长、3名合议庭法官共十多人,乘坐中巴来到事发地点查看。专家名单中,有广东财经大学教授王学沛、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杨鸿和副教授聂立泽、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朱俊强以及两名律师。这样的阵容前所未有。
  检察院起诉说,蔡永杰拖行被害人13米,控辩双方对拖行13米争论激烈,13米是怎么来的?实地探访也要解决这个问题。
  回到法院,一个简单的案情研讨会开始了。丁阳开记得,学者里面的两派观点非常鲜明、针锋相对,甚至在吃饭时还在争论。一派学者同情、体恤被告人,提出要宽泛地保护见义勇为;另一派则坚决反对,称要树立生命权至上的理念,防范社会上“打着见义勇为的幌子,实现个人报复目的”的行为。
  经过研讨,结合证据和法律,合议庭最终认定蔡永杰的行为是故意伤害。“我们去现场丈量后,最后也没认定拖行13米。”
  定罪之后就是量刑。丁阳开说,从弘扬正义的角度,自己还是尽量同情蔡永杰。第一次开庭后调解了一次,双方态度比较强硬,分歧太大,只好暂缓并继续做双方工作,同时两次将案件交由审委会讨论。
  “原来我们想,他(蔡永杰)有自首,犯罪情节也比较轻,在法定刑以下量刑,直接判两年四个月就可以了。但后来考虑到目前的法律规定还不能减两挡量刑,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基准刑是10年以上,有自首情节减一挡,在3至7年之间量刑,3年以下就是减两挡,减两挡一般要经最高法院核准。考虑到适用法律上有障碍,社会和媒体不一定理解,最后对蔡永杰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丁阳开说,法官受到的精神压力,主要是怕审判结果受到社会指责。
  同行的前车之鉴让丁阳开格外审慎。他说,判决前一天,他接到法院通知说次日将安排媒体采访。当晚回到家,他让老婆撕下墙上的挂历纸,熬夜写了一篇发言草稿,第二天一早7点多就带到法院,让庭长“把把关”。出于稳妥,庭里的领导还是删去了草稿中的一句话。 当记者向他提出采访要求时,他考虑再三,还是婉拒了。
  《羊城晚报》2014年1月13日A16版(有删节)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19、文章标题《舆论浪尖上的法官》的含义是什么?(4分)
  20、 简要分析法官在判决此类案件的过程中需要做出哪些方面的衡量?(5分)
  21、这篇新闻报道引发了社会上广泛的思考,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于“是与非”“情与法”的理解?(6分)

试题答案:

19、答:1 凸显出法官在审判此类案件过程中被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的现实状态。
  2 吸引读者,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1 在慎重审理的同时,注重社会舆论的导向。
  2 不能完全追求法律效果还要考虑社会效果。
  3 尤其是在面对情与法冲突明显的案件中,法官要反复衡量。
  21、开放题,答案需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舆论浪尖上的法官》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