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诗歌鉴赏 > 《西河·和王潜斋韵》(曹豳)鉴赏试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西河·和王潜斋韵》(曹豳)鉴赏试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8448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485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3-04-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05-21
  • 考点详细: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 题目:西河·和王潜斋韵 朝代:宋 作者:曹豳 体裁:词 题材类别:其它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西河·和王潜斋韵①曹豳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注】①王潜斋,南宋爱国词人,遭劾无奈隐居乡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词一开篇,便慷慨激昂,直截了当地严厉责问,矛头所指,不言自明。
  B.“漫漫白骨蔽川原”,形容白骨遍布川野,无边无际,与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谩哀痛”,空哀痛,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谩嗟荣辱”的“谩”相同,都包含着作者无尽的感慨。
  D.词的下片词人生发感慨,在寂寞乡野之中,已经没有高洁、有才能的士人,也没有人再关心国家安危。
  16.请分析本词与姜夔的《扬州慢》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试题答案:

15.D
  16.同:本词与《扬州慢》都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战争造成惨状的悲痛。异:本词还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丧权误国、无所作为的讽刺;表达了对友人东山再起、挽救国家危亡的期盼。《扬州慢》则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已经没有高洁、有才能的士人,也没有人再关心国家安危”表述错误。“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几句中,曹豳感叹如今有才能的人被埋没于草野之间,扶危安邦的大任由谁来担负。但下片还有着弦外之音,“高卧闾里”隐居不仕的王潜斋,正是可以负起国家安危之责的人材,而非国无能人、无人关心国事。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从两首词的共同点看,纵观姜夔的《扬州慢》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战争造成惨状的悲痛。本词则化用曹操《蒿里行》诗名“百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入词,对人民横遭屠戮的惨状满怀同情,深感悲愤,对南宋当权者昏庸腐败、丧权辱国的行径含恨不已,语带讥刺,同样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战争造成惨状的悲痛。
  从两首词的不同点看,姜夔的《扬州慢》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而本词“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犹未?”两句积极唤起处于绝望中的王潜斋,坚信他不久将东山再起,能够象张骞一样扶危安邦,收复中原。

  《西河·和王潜斋韵》(曹豳)鉴赏试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