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诗歌鉴赏 > 《守岁》(苏轼)鉴赏试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守岁》(苏轼)鉴赏试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9037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271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3-11-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1-16
  • 考点详细: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 题目:守岁 朝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诗 题材类别:其它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守岁①苏轼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②。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 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 少年犹可夸。[注]①1061年,朝廷任命苏轼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遇到年终,写了这首诗寄给弟弟苏辙,苏辙此时在京师侍奉父亲。②挝: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把“垂尽岁”比成“赴壑蛇”,化虚为实,用游向幽壑、势不可挡的长蛇喻指华年已逝、容颜衰老的人。
  B.“儿童强不睡”,描写儿童被强迫着遵循守夜的风俗,后来还是相守着在夜间笑语喧哗。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C.诗人善于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且”“畏”二字将诗人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致入微,表达了时光流的无奈。
  D.诗歌语言晓畅,情感富于变化,最终表达出诗人愿与弟弟共惜年华,积极奋发,不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的愿望。
  16.清代纪昀称此诗写出了“真景真情”,请分析本诗中的“真景”对表现“真情”的作用。

试题答案:

15.B
  16.①用儿童守岁时真实的欢乐场景与诗人守岁时担心晨鸡鸣、害怕更鼓声的心理做对比,突出了作者对青春匆匆逝去的担忧之情。②用“灯烬落”“北斗斜”这种真实景物的变化衬托出诗人“坐久”“起看”这种蹉跎时光行为的无奈,为后文表达珍惜时间、与弟弟共勉的积极奋发之情做铺垫。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儿童被强迫着遵循守夜的风俗”错,“强”不是指被强迫,是勉强的意思,整句是说儿童挣扎着不睡觉,嬉戏喧闹着守岁。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真景:“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写守岁的情景。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儿童强撑睡眼,嬉戏欢笑,明明想打瞌睡,却还要勉强欢闹。“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大人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亲切可感,如在目前,情景描绘真实,有身临其境之感。
  真情:“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写儿童守岁不睡觉,只为嬉戏欢乐,突出了儿童的天真无邪,真实可感。“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
  儿童守岁时的欢乐场景是真实场景,诗人守岁时因为时光流逝而感到畏惧、无奈也是真情实感,二者对比,突出了作者对青春匆匆逝去的担忧之情。
  “灯烬落”“北斗斜”写出了真实景物的变化,“坐久”“起看”表现诗人蹉跎时光的行为,用实景的变化衬托出诗人的无奈,为后文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表达珍惜时间、与弟弟共勉的积极奋发之情做铺垫。

  《守岁》(苏轼)鉴赏试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