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2014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2014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恣(zì)意 赭(zhě)色 顷(qīng)刻间 绿(lù)林豪客
  B.混(hùn)沌 诳(kuáng)语 潜(qiǎn)意识 大腹便(pián)便
  C.回溯(sù) 奢靡(mǐ) 棕榈(lǘ)树 血脉贲(bēn)张
  D.撇(piē)开 蓬蒿(hāo) 一小撮(cuō) 外强中干(gā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是为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也是为了推动浙江自身的发展,勿庸置疑,这必将惠及全体浙江人。
  B.2013-2014赛季英超联赛7支强队之间争夺一直十分胶着。排名相近的两支球队之间差距相当微妙,甚至一场胜负就能让形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积分榜头名的更叠变化尤其让人大呼疯狂、过瘾。
  C.未来媒体竞争都需要依靠互联网这一传播平台,在此基础上,新闻聚合型网站和传统报业网站之间的竞争和搏弈不可避免,这就需要媒体从业人士细细思考与掂量。
  D.这一方土地为何人才辈出、群星荟萃?人们会发现这里山清水秀,草木葱茏,生态环境极佳。虽是地处偏僻,但因风光旖旎而赢得四方人士的倾心推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观念已经无法对民族和国家的问题中不断变化的现实进行合理阐释,更遑论对现实中日渐凸显的矛盾和问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B.生态危机因人而起,也只有通过人自己的合理活动来克服,单纯地由于人的作用导致生态困境而拒斥人的活动,无异于叶公好龙
  C.国家领导人这次访美的经贸大手笔,给了美国经济界一个惊喜,在一定程度上以实际行动消解了中美由于贸易摩擦带来的“信任赤字”。
  D.韩少功的小说《日夜书》通过几位“50后”从知青年代到转型时期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折射出时代变迁的轨迹和人性的光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纪录片并不是单单仅讲述美食,而是把美食当作一个媒介,并通过这个普通的媒介找到与之相关的、能够让大众热情讨论的东西。
  B.道路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决定全面深化改革得失成败,进而决定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C.休斯敦说,前期搜索之所以没有发现任何残骸,完全是因为推测出飞机最后坠落区域较晚带来的结果。
  D.受教育年限并不意味着青少年将拥有同等人力资本水平,因此揭示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仅需要重视对教育质量的研究,还需要关注传统教育数量指标。
  5.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们,像刘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林萍在公司受冷落,她向老板递上辞呈。老板挽留她,林萍说:“感谢老板的好意和器重,但我希望多方充实后再回公司效力。”
  D.一位妇女病愈出院,向主治医生连连道谢,医生赶忙回答:“不用谢,不用谢,您的光临是我们的荣幸,您的康复是我们的责任。”
  6.中华文化圈内热衷于评选年度汉字,以期窥一字而见社会现实和发展方向。如2013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进”:各进一步,渐入佳境;携手两岸,和平可期。请就下面两个汉字,各写一句话,说说入选的理由。(各不超过20字,可不仿照例子,至少运用一种修辞)(4分)
  《新华周刊》2013年度汉字“梦”:
  《北京日报》2013年度汉字“霾”:
  7.右面是浙江日报发布的一则公益广告,请予以解说并概括其内涵。要求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字)(5分)
  右面是浙江日报发布的一则公益广告,请予以解说并概括其内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乡土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与信仰表达的文化母体。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乡土文化强调一种公共性和人伦性;在人与物的关系上,乡土文化则强调人与外界的和睦相处。因此,乡土文化是自有其存在价值的独立系统,它是乡村共同体内的一个“精神家园”,人们从这个镜像里可以看到自己本来的身影,并引发关于自身来自何方的遥远的回忆。正是在这种有着某种天人合一旨趣的文化生态之中,乡村表现出自然、淳朴而独到的文化品格。梁漱溟先生也曾强调,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新中国的嫩芽必须从旧中国的老根(乡村)中长出来”,中国要复兴的前提是农民的精神要重建。所以说,乡村文化不仅是现代化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在享受着现代生产方式带来的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也陷入钢筋水泥和机械电子的重重包围之中,常常感到莫名的空虚和烦恼。于是,长期被拒斥为边缘的、非主流的生活模式和文化类型的乡村,逐渐成为生活在现代社会浮躁的氛围之中的人们排解矛盾和焦虑的“心灵家园”。不管是现代社会中的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可以在此乡村宁谧的环境和古朴的文化中,获得抚慰疲惫心灵的机会。在现代消费文化体系中,乡村文化资源成了传统、原生态、原汁原味等意境的代名词。现代社会在提供乡村文体产品的价值转化机制的同时,也赋予了乡村文化资源的新的价值评判体系。乡土文化“既可以表现出物质性的一面,也可以表现为符号性的一面”,并由此而获得多重的价值形式。此外,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对经济发展观的盲目推崇,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如人们文化的贫困、道德素质的下降、精神生活的缺乏等等,这使得这些国家开始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开始寻找“失去的根”,试图重新挖掘传统文化之精髓,重建文化本土之内涵。在中国发展中面临人性的迷失即理性的缺失,同样已成为乡村文化重建的核心问题。于是,一些有识人士开始用行动重建乡村的伦理、信任,以及生活方式,旨在再造理想乡土家园的各种新的“乡村实验”已不声不响地在进行,并开始显示出其重要的示范性与影响力。
  不仅如此,历史也表明,两种异质文化交流时,往往容易出现“涵化”,即两个以个不同文化体系间由于持续接触和影响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发生的大规模的文化变迁,是一种文化从其他文化中获得对新的生活条件的适应过程,是在过程中的文化交流、传递和整合。而作为一个动态存在的文化实体,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遇,必须经历一个混杂冲突、此消彼长、相互渗透、相互学习、相互转化的状态,从长远看,乡土文化会随着它所依存的环境,包括自然与社会、人文生态环境的变迁,而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发生缓慢的变化,必然经历嬗变,最后重构融合了现代文化的新乡土文化。
  ——节选自胡映兰的《论乡土文化的变迁》
  8.下列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B.乡土文化有着某种天人合一旨趣的文化生态,使乡村表现出自然、淳朴而独到的文化品格。
  C.乡土文化有着独立的系统,强调人与人的公共性与人伦性,倡导人与外界的和睦相处。
  D.乡土文化是一种动态存在的文化实体,在与现代城市文化相遇涵化的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非主流化,最终走向嬗变消亡。
  9.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不同文化的持续接触和影响,可以导致文化的变迁,实际是不同文化彼此之间的交流、传递和整合。
  B.在现代化过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盲目推崇经济发展观,导致了许多诸如道德素质下降等社会问题。
  C.都市居民只有抛弃钢筋水泥与机械电子等现代生活方式,才能避免空虚和烦恼。
  D.现代社会能够为乡村文体产品提供价值转化机制,也使乡村文化资源具备新的价值评判体系。
  10.结合文意,谈谈怎样才能实现乡村文化的重建。(3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