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14届高三5月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14届高三5月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9 ①大学时开始独立研究,虽走了许多弯路,但其研究成果影响很大。
  ②下放干校劳动时,他克服困难,潜心读书,做了大量笔记,为日后的研究著述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上世纪70年代,《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出版,李泽厚通过“批判”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紧接着《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出版,引起轰动。
  ④上世纪80年代,《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等美学专著相继出版,为李泽厚赢得了巨大声望,并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美学精神的深度与广度。
  (4分;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20. ①高屋建瓴,系统展示文明古国心灵历史,是对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的精练概括。
  ②比以往同类著作有创新,给青年人提供更灵活更科学的治学新方法,不仅传授知识,更有利于提升审美能力。
  ③恰逢“美学热”来袭,《美的历程》生逢其时。
  (5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21.观点一:我认为李泽厚的观点正确,导师不能对个人成功起决定作用。
  理由:①李泽厚在大学主要靠自学获得真知,他研究哲学史,却没有上过著名教授的哲学课。②关键是自己的行动。李泽厚总结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③而且大学阶段只是人生短暂的一个时期,他后来的辉煌成就都是离开学校离开导师以后才取得的,这更证明导师对一个大家的塑造并不重要。
  观点二: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导师对成功很重要。
  理由:①李泽厚上大学的时机不够理想,名家教授还在接受思想改造,他没有受教于名家,没有充分感受到名家教诲的力量,否则,他会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就;②因为没有老师指导,李泽厚走了许多弯路,他自己也认识到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研究谭嗣同吃亏,投入了过分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有导师教诲在前,他的研究会更加高效。③李泽厚身在北大校园,虽然没有更多直接聆听导师教诲,但大师云集的校园氛围,大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他们渊博的学识和包容的胸襟(用老师的图书证借书,能逃课自由搞研究),使与其交游受其熏陶的李泽厚受益匪浅。导师的力量有时是无形的,这对他以后的发展无疑会起到激励指引作用。
  观点三:我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师不可缺少,但成功关键取决于学生本身)
  理由:①对目标明确,意志坚定,自学能力很强的学子来说,导师的作用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意志和能力。②对于更多普通学子来说,导师在治学过程中的引导和纠偏作用不可或缺,他可以指导学生更高效进行研究和学习。③无论对于哪一种人,治学关键环节的指导都可以使他前行的道路更加畅通,都比自己在黑暗中摸索要高效得多。导师对于普通人的作用是雪中送炭,对于杰出人物的作用是锦上添花,作用大小是不同的。
  (6分;其中“观点”明确1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均应联系文本作答,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22. 恐怖分子不是新疆,不能代表新疆!(观点正确2分)
  热情、淳朴、开朗,是维族同胞留给全国人民的美好印象,汉族和维吾尔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恐怖分子并不代表任何宗教民族,我们不应该把恐怖分子和新疆同胞划上等号。此时此刻,我们应一起向恐怖份子“亮剑”,共创和谐社会!(能够阐明理由4分)
  23. 把《读者》(或《读者》的编辑)比作蜜蜂(1分),表明《读者》就像蜜蜂一样,从文艺百花园中采集花粉,为读者奉献最新最美的文章(4分)。小蜜蜂是绿色,代表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1分)。(6分。写出本体1分,说明比喻义4分,写出“绿色”的含义1分)
  24.写作注意:
  文章应该围绕“游学人群低龄化”展开,所谓海外游学就是送孩子到国外去参观世界名校,与国外的孩子共处,既游也学。
  可以从肯定角度思考,如:
  让孩子到国外增长见识,看能否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将来的留学做准备;可以让孩子早一点接触海外文化与教育,对于已经准备要留学的孩子来说,利大于弊。
  有针对性地开阔眼界,才能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投身全英语的环境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与当地居民随时随地交流,有助于孩子学到很多日常用语,这对养成语言习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们真正见证国外生活,体验英语环境,体味世界著名顶尖学府的学术氛围,会极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对未来的强烈憧憬,
  青少年可以先考虑国内游学,在对本国文化有充分了解、感受的基础上,再考虑国外游学。
  可以从否定角度思考,如:
  游学方式很商业化。很多游学是“只游不学”,走马观花,充其量是名校观光游。
  青少年对语言和社会的认同度并不清晰,而游学的目的是“学”,过早游学脱离了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难以达到游学的真正目的。
  一些家庭经济本身并不宽裕,看到其他家的孩子都“游学”去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面子”、“长见识”,硬是打肿脸充胖子,让孩子“国外走一回”。
  因为年龄小,所以只记得一些旅游景点,对当地大学和教育模式的了解甚少,对外语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多的帮助。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