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四、12.B 【解析】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名副其实:指名称或名声同实际一致。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13.A 【解析】B.“脸上”不能是“晴雨表”,应改为“脸”。C.“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前缺主语。D.“特别”和“各种”矛盾。
  15.【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1)从句式对称的角度应选②;(2)上下文没有因果关系,③更符合语境。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答案】①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扇门。(2分)②正因为有了这扇门。(2分)③而狭隘的人。(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填写,根据“敞开的”“紧紧闭起”“ 心灵之门”可以得知:①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扇门。根据“人们才各自有了自己的秘密的人,心灵之门打开的时间远比封闭的时间多”“心灵之门闭着的时间远比开着的时间多”可知②处是个因果关系的总领句,可以写“正因为有了这扇门”类似的句子。③处应该是与“而狭隘的人”类似的句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整体感知语段,分析语段所写内容,注意前后语句中的标志性词语以及语句间的照应,根据这些特点拟写具有衔接作用的语句。写好之后,还要读一读,看语意是否通顺,如果不通顺就要再检查一下,是哪个地方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加以修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答案】构图要素:排污管排除的污水、河中的游鱼及其尸骸、剪刀与“剪掉”的字样。(3分)寓意:污水排到河里导致游鱼死亡,代表环境污染。污水图案上打开的剪刀正要剪断污水和“剪掉”字样,预示着环境治理。(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对象--细节。 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 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理解画面的内涵。由画面到生活,深入感知,由果推因,由表及里。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辨析漫画寓意一定要细心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以及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并发挥想象,选择题采用排除法,先排除不合理的想象,可使答题事半功倍。构图要素:排污管排除的污水、河中的游鱼及其尸骸、剪刀与“剪掉”的字样。寓意:污水排到河里导致游鱼死亡,代表环境污染。污水图案上打开的剪刀正要剪断污水和“剪掉”字样,预示着环境治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答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人对自然产生兴趣,就能引发出对事物的体验,对问题的思索;人对生活产生兴趣,就能引发因好奇而实践,因验证而发现。古往今来,许多成就辉煌的成功人士,他们的事业往往萌生于青少年时代的兴趣中,延着兴趣开拓的道路走下去,找到了自己事业成功的路径。
  被喻为“科学巨人”的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时,从一个苹果成熟落下而引发了联想。试想一个苹果掉下来是一件怪事吗?不,它很常见。谁也没有去注意它,因为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它不掉下来难道飞上去吗?正是牛顿对这个我们不在意的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因一次考察,对某岛上动物外型的异样产生兴趣。也许我们会奇怪一阵子,就逐渐淡忘,但达尔文却不罢休,进入更深一层的研究,用了22年时间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进化论。推翻了多年以来“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这个亘古不变的说法。如果不是兴趣促使他锲而不舍地探讨,也许我们至今仍在信奉着神的创造。
  这正验证了孔老夫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一家杂志曾用“终日计算,冥思苦想”为标题介绍了杨振宁的物理研究。杨振宁因此不大高兴,他对人们说:“尤其不同意的是这个“苦”字,什么叫苦?自己不愿意做,又因为外界的压力非做不可,这才叫苦。研究物理是没有苦的概念的,物理学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只要我对物理学有了兴趣,我就会被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吸引。”
  确实,同样从事研究的两个人,一个是“我希望能学”,另一个是“希望我能学”,主动与被动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据心理学家验证,人若拥有良好的心态与强烈的求知热情,他的灵感便会一触即发,如泉眼般源源不断,那么结果也会事半功倍;反之,用一张愁眉苦脸面对探讨,就像一部机器,没有想法,说不定方案不仅未能得出,还可能弄巧成拙。由此可想,为什么我们身边经常发生一些惨不忍睹的案件?因被逼学习而跳楼,结束大好的青春年华;因被逼练钢琴而宁肯自砍手,摆脱约束获得自由。而热爱者善于发现其中的奥秘,几乎一离开就要生病。这就是“有兴趣”与“无兴趣”的最大区别。
  人是健忘的,总会丢三落四、忘这忘那,但是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却像烙上了印,永远铭记于心。生活中,人会对美丽的风景过目不忘;人会对喜欢的物品清楚了解……这都是兴趣爱好在起着作用。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当你对它充满兴趣,你就会发现,记住它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
  人的成功需要正确的引导,那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它推动着人们主动地去开拓进取,促使我们学会发现身边的大小事。无论是辽阔宽广的大地,还是浩瀚无垠的海洋;无论是形形色色的人生,还是生生不息的物种,它们都存在着千千万万个“为什么”,等着我们洋溢着满怀的兴趣去发掘其中的道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材料作文。示例1:同意这位主持人的话。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以不喜欢作为不学习、不追求的借口,最后无所成就。喜欢是需要先提高能力的,不深入学习就能喜欢的往往也很肤浅。
  示例2:不同意主持人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不喜欢的事物,即便掌握了也无快乐感、成就感,而且学习、追求的过程中也会事倍功半。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