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云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卷(七)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云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卷(七)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15.D
  16.①苏词正用典故,运用朝廷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典故,以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效力,抗击侵略者。②陆诗反用典故,运用马援在困难之际看见飞鸢想起堂弟劝告的典故,反用其意,劝勉朋友克服困难,为北伐抗金、收复故土而努力,不因战争环境的艰苦而退缩。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手法、情感的能力。
  D.“豪情满怀”“已经得到朝廷重用”错误,“洗空狡穴银头鹘,突过重城玉腕骝”描写壮观的出猎场面,恰恰写出此时诗人壮志难酬,无所事事,暗含诗人虽心系国事,此时只能狩猎、饮酒而不被重用的现实。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的能力。
  苏词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意思是:皇帝什么时候才派遣冯唐去云中郡,把边事委托给太守魏尚呢?该句运用冯唐典故,通过写冯唐被汉武帝派去魏尚的罪,并让魏尚担任云中郡太守的典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因此,本句中是正用典故,作者将自己比作魏尚,从而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的感情。
  陆诗中,“一樽共讲平戎策,勿为飞鸢念少游”意思是:手把酒杯,陈述平敌策略,不要遥望飞鹰,一心想着少游“读书人一生但求衣食丰足”的劝告,而应当为国杀敌,收复失地。因此,本句反用马援典故,写诗人劝勉有人,此去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应当克服困难,用好平敌策略,为国守边,不惧前路坎坷,不因战争环境的艰苦而退缩。
  17. 《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淫”“诽”“酹”。
  18.示例:①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②因地制宜
  ③引以为荣
  19.示例:“中国茶”入选非遗成功,证明了中国文化独一无二的魅力,体现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20.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②增强语势,层层递进;③从茶的文化源头、名篇佳作、赋能发展等方面突出了“中国茶”的魅力,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文化自豪感。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语境,说中国茶文化内容丰富(或历史悠久),意蕴深厚,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应填表示丰富深广(或悠久)的词语,所以可填“博大精深(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第②处,根据语境制茶师能根据当地风土使用多种工具,运用各样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红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六大茶类,以不同色香味形满足多种需求,故填“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
  第③处,据语境“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放眼祖国大地,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大江南北、西南边陲、华南沿海,10多个省市都有 的地方茶,在祖国大茶园里争奇斗艳,香飘人间”,可看出是让人觉得光荣自豪的地方茶,因此可填“引以为荣”;引以为荣:以此事为光荣。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语病有两处:
  一是语义重复,“独一无二的特殊”意思重复赘余,保留“独一无二的”,改为“证明了中国文化独一无二的魅力”。
  二是语序不当,“重要的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定语“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应在“重要的”前面,改为“体现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
  故改为:“中国茶”入选非遗成功,证明了中国文化独一无二的魅力,体现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划线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式上,用“……的确切记载,让我们找到了“中国茶”的……;……的名篇佳作,让我们铭记“中国茶”的……;……赋能发展,让我们感知致富茶、幸福茶的……”的相似句式组成排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内容上从茶的文化源头、名篇佳作、赋能发展等方面层层递进,增强语势,突出了“中国茶”的魅力,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文化自豪感。
  21.①哪个更容易结冰
  ②热水反而会先结冰
  ③也没有统一的结论
  22.①主要使用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励读者留心生活。
  ②使用第三人称叙述姆潘巴的故事,客观真实。
  ③使用第一人称引导读者探索科学,亲切自然。
  ④交替使用多种人称,全方位、立体化地表现对科学探索的态度。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情景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文介绍“冷水跟热水一起放冰箱里”的条件,空缺处后是问号,下文解释“你可能会觉得,肯定是冷水,因为要结冰,热水得先变成冷水才可以”,据此推断出问的是谁更容易结冰,因此填写“哪个更容易结冰”一类的句子。
  第二处,“但其实”是对前文的转折,后文说“热水挥发会形成大量水蒸气和小液滴,和冷空气接触比表面积大,能够快速冻成冰块”,据此推断出热水更容易结冰,因此填写“热水反而会先结冰”一类的句子。
  第三处,前文问“‘姆潘巴效应’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后文阐述了多个人的不同意见,再根据“其实直到今天”可以推出,对于该效应,人们还没有一致的见解,因此填写“也没有统一的结论”一类的句子。
  2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称代词作用的能力。
  由“你可能会觉得”“另外还有一个你可能想不到的影响因素”“如果你也发现了什么反直觉的现象,多多留心,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姆潘巴”等句可知,文段主要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二人称叙述,仿佛作者与读者正在面对面交流,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引发读者的思考,“如果你也发现了什么反直觉的现象,多多留心,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姆潘巴”这类句子可以更好地激励读者留心生活。
  由“直到1963年,一位坦桑尼亚的中学生再次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还据此发表了一篇论文”可知,文段还使用了第三人称“姆潘巴”“他”来进行叙述,第三人称叙述方式的典型效果就是客观、冷静、真实。
  由“即便在今天,我们身边依然有很多未被破解的神奇的科学现象”可知,文段用“我们”来说明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未被破解的现象,“我们”说明每个人都有机会发现,都可以成为姆潘巴,从而引导读者探索科学,交流亲切自然。
  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既客观真实,又便于交流,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思考,全方位、立体化地表现对科学探索的态度。
  主
  23.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所给材料是一段关于“楚”字词义的源流演化的文字。材料先通过字形拆解分析,得出楚字的本义是“开发山林”的意思。然后,把楚字的含义一再引申、拓展,分三步把对词义的理解与人才的发展成长联系起来:被荆棘刺破引出“痛楚”,暗指为成长学习、创业积淀阶段难免痛楚;披荆斩棘、走出丛林的“清楚”“翘楚”,暗指一个人在困难的磨砺中变得眼明心澈,成长为人才翘楚;以“楚”为国名、入对联,表明人们以成长为人才、拥有人才、人才济济为豪,表明了对人才的推崇、珍视。
  本则材料,是借谈“楚”字的词义,来引导考生思考自身的成长、发展问题。
  写作时可以先由材料入手,由楚字的词义源流,引出论题:经历住磨砺的考验,方能成长为人中之翘楚。接下来可以采用对比论证,用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相对比,证明只有不向磨砺投降,方能走出成长的阵痛,让自己能力提升、心智成熟、实现成长。最后,可以进一步指出,通过自身努力,让自己成为人才,会赢得社会认可,增强自己的“获得感”“幸福感”。本篇作文的话题适合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如爱迪生历尽各种失败找到最合适的灯丝材料,如“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立意:
  1.痛楚是成长路上的奖章。
  2.创业路上有痛楚,走出风雨心眼明。
  3.历经磨砺成翘楚,最受尊敬是人才。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