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福建省莆田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福建省莆田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人脑中保存长期记忆的部位叫作“大脑皮质”,它相当于人脑的“硬盘”。目前,我们还无法准确得知它的容量。不过有研究人员推测,如果我们把迄今为止所见、所闻、所感的全部信息( )地装进大脑皮质,那么它在几分钟内就会因为信息爆满而失去机能。人脑不同于计算机,无法通过增加存储器来扩容。因此,(1),人脑会根据信息的价值,将其分成“必要信息”和“非必要信息”。(2),才会被运送到大脑皮质内长期保存。具体判定信息是否必要的“关卡检查员”是人脑中的海马体。
  海马体也是节约体能的“财政大臣”。人脑大约会消耗人体总能量的20%左右,即使其质量只占不到人体体重的2%。可见从每单位所需能耗来看,人脑是个( )的耗能大户。
  为了将必要信息储存到长期记忆中,消耗能量也是理所应当的,而如果一些非必要信息也储存到了人脑里, (3)。如此一来,我们又可以把海马体看作是一个节能主义者。
  所以,从脑科学的角度而言,“记不住”是理所当然的。即使忘记了好不容易才记住的信息,我们也完全没必要( ),因为相对于“记住”,人脑本来就更擅长“忘记”。
  20.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上世纪初,西方权威学者下了“中国贫油”的结论。李四光在分析中国地质构造特点的基础上,创建中国地质力学理论,并据此组织指导石油地质工作,终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为我国甩掉“贫油”的帽子作出巨大贡献
  材料二:
  西方学者断言“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但袁隆平通过观察、分析和研究,坚信搞这项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勇敢地向传统观念提出挑战,实现了杂交水稻培育从理论设想到实现途径的突破,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新征程上,需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广大青年应该如何挺膺担当?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3分)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主旨、提取并整合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A项是对材料一“天然”的美学特征的概括整合,符合材料论述;B项出自材料一第四段,对如何守护对象世界的“自由”的美学特征进行提取,符合材料论述;C项是错误项,“避免一切“人为”,保持住事物的“自然'状态”是材料二中庄子关于“自然”的主张,并非中国艺术理论的“天趣”之说的主张;同时,材料二最后一段也指出“人为的技巧是不能废除的”,可见材料观点反对的是过多的经验与技巧的束缚,而不是“一切'人为'”;D项要求学生在理解材料二观点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最后一段“画工”与“化工”的区别,原因分析正确。故选C。
  2.(3分)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相关论述,A项美学意义上的“生动性”指的是作品如大化自然一般具有生机勃发与生动活泼,并非刻意描绘事物的“动作”,此处曲解文意;B项“高超的技艺并不能使作品达到“天然”的艺术境界”有误,伤害作品的本然真性的应是过多的人为技巧,并非“高超的技艺”,此处对“雕饰”“雕琢”“工巧”等概念的理解有误;D项““天然”与“天趣”是美学的最高追求”有误,“天然”与“天趣”是中国美学“天然”说与“天趣”说的最高追求,而非“美学”的最高追求,此处扩大概念,不合逻辑:同时,“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非达到最高境界的充分条件,此处推断逻辑不成立。故选C。
  3.A(3分)
  【解析】
  题目考查考生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实证、推理的能力和思维方法。A项“莲鹤方壶”由莲、鹤、龙、虎等形象拼接而成,作品整体风格体现了“错彩镂金”的繁复之美,最不能体现“天趣”之美;B项铜奔马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没有繁复的技巧,却活灵活现,具有“天趣”;C项作品造型似如绽放的莲花,俯看如十曲花瓣,贴近自然,清新脱俗,具有“天趣”之美:D项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充分了体现了“天然”与“天趣”。故选A。
  4.(4分)
  ①材料一侧重论述“天然”的美学意蕴,指出“天然”意味着生动性、有机统一性、自由性:②材料三侧重论述“天趣”的形成与获得,主张保持自然,率意抒写,反对过于雕琢。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清文章思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比较两个文本内容侧重点的能力。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首先总述中国传统美学“天然”说以天然为美的主张,然后从“生动性”“有机统一性”“自由性”三个角度对“天然”的美学意蕴展开分析,最后总结“美在天然”“以天然为美”的奥秘,可见材料侧重论述“天然”的美学意蕴。材料二先指出古代美学理念中对“天趣”的追求,然后论述过于雕琢对天趣的损害,追溯天趣形成的哲学根源,最后指出“天趣”的获得不排斥人工,但推崇自然。可见材料二的论述侧重“天趣”的形成与获得的方法。
  5.(4分)
  ①将稻香村修建在大观园中,失去了有机统一性,不合“自然之理”;
  ②稻香村人力加工过甚,破坏了乡村的本然真性,失了“自然之趣”。
  【解析】
  本题通过情境化的试题设置,要求考生利用知识储备和文本信息,富有逻辑、例证恰当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用材料中的观点阐释具体问题。宝玉来到稻香村中,惊讶“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怎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首先,稻香村周围环绕着大观园的其它园林景观,“远不邻村,近不负郭”,破坏了村落景观的有机统一性,不合“自然之理”;同时,稻香村人力加工过甚,“墙上皆用稻茎掩护”“几百枝杏花”“桑、榆、槿、柘”“分畦列亩,佳蔬菜花”等,拼凑穿凿痕迹过重,人力加工过甚,破坏了乡村 的本然真性,失了“自然之趣”。
  6.(3分)D
  【解析】
  D项“借助女孩子的视角”错,女孩们种花、摘花、染甲等场景,都是从作家的全知视角叙述,而非“借助女孩子的视角”。所以D项不正确,是本题正选项。
  7.(3分)A
  【解析】
  A项“大奶奶嫌弃孙女们做事毛手毛脚”错,文中提到,“老人或许要试一试,她的孙女们长心了没有,她种指甲草的事会不会被孙女们发现”,“她们都有些兴奋,围绕在大奶奶身边捋胳膊,绾袖子,跃跃欲试,像是要搭把手。大奶奶说:你们都不用动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所以A项不正确,是本题正选项。
  8.(6分)
  ①主体部分以“指甲草”称之,符合人物身份,使作品具有淳朴的生活气息;
  ②“凤仙花”的名称高贵、典雅,象征美好的言行品格与精神境界;
  ③本文以“凤仙花”为题,蕴含作者对人情、人性之美的赞颂。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情境设置指向,“小说在主体部分均以“指甲草”称之,却以“凤仙花'为题”,可见回答时应先指出“指甲草”的信息指向。文中大奶奶和几个孙女儿,都是小地方上的普通人,种花摘花染指甲也都是日常生活小事,但言行举止充满了淳朴的生活气息。而以“凤仙花”为题,则应探究作家的用意所在。开头特意提及,“凤为鸟中王,自古就有百鸟朝凤之说。花有花仙子之喻,花一带了仙字,似乎就有了仙气,让人高看不已”,点出了以“凤”“仙”命名凤仙花的寓意:文中的人物都有着美好的言行品格与精神境界。同时,以“凤仙花”为题,也蕴含作者对人情、人性之美的赞颂。
  9.(6分)
  ①选日子、取清水、装白盘、洁净手等,形式庄重认真,体现对美的尊崇。
  ②轻轻砸、摁手印、敷花泥、赏指甲等,内心虔诚期待,体现对美的向往。
  ③老爱幼、大带小、不忘给奶奶看,行为中蕴含礼仪传统文化观念。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两方面。试题答案相对开放,需要考生调动文学文化积累,给出自己合理的回答。王安忆评论中的“某种程度和形态的礼仪”,对应的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被赋予了美学的意义”,对应的是“审美鉴赏与创造”。日常礼仪的细节中含有虔诚之心,让生活慢下来,庄重起来,让色彩丰富一些,让人变得美好而自知,坚定平和有力量。在时间的坐标系中保持生活的礼仪,让其发挥承载文化符号的功能,也涵养我们的文化自信。领悟生活礼仪中的美学,让平凡的日子散发出光芒,散发爱与美,是每个生命的最好遇见。这是这道试题设题考查的意义所在。考生只要在文中找到三处日常生活中的“某种程度和形态的礼仪”,说出其蕴含的美学价值、审美意义,即可得满分。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