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试卷浏览 > 高考模拟 > 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全卷浏览

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缺少了大题号、题目说明等内容?请在本页底部下载已排好版的完整版本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化肇端于明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有观点认为这些小说作为经典的内涵是强化了作家的独创性、小说的情感寄寓性和文学性,并认为从它们到《红楼梦》是一个完整的经典化过程。这个观点是富有启发性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成熟时期的产物,从小说史角度说,《红楼梦》是对当时各种小说资源创造性吸纳、熔于一炉后创作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在章回体制方面,《红楼梦》体现了章回体制的圆熟及变化。在回目设计、结构脉络、分回转折与衔接等方面,《红楼梦》遵循了章回体制的一般原则,但也表现出破体求变的特点。如第一回结尾是:“封肃听了,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祸事。”第二回接以:“却说封肃因听见公差传唤,忙出来陪笑启问。”这里去掉了分回的标志套话,而从封肃的感受来写是比较自然的。虽然《红楼梦》仍有少量的分回套话残留,如第七十二回末尾叙:“赵姨娘方欲说话,只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大家吃了一惊不小。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但根本上,《红楼梦》已改变以故事为中心的分回模式,开始从事体情理和人物心理等方面推进情节发展,这是章回体向现代小说结构演进的先声。
  《红楼梦》使用的文体涉及古代的诗词曲赋等主要文体。作者把这些文体融入情节之中,使之情境化,在主题寓意、人物形象塑造、气氛渲染、结构脉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小说叙述呈现出诗化特点。如大观园诗会就是如此。
  在意象生成和意境营造方面,《红楼梦》使用了大量意象,如石头、花、草、水等,这些成为小说诗化的重要元素。如石头对叙述角度、主题寓意、宝玉形象塑造、宝黛钗爱情关系揭示、结构脉络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至于《红楼梦》的情感寓意性、文学性,已经达到古代小说的新高度,是其经典化的内在品质。如作者“一把辛酸泪”之叹、女性风流云散之悲、爱情的新境界、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节描写的运用等等。
  (摘编自张岳林、杨莹莹《红楼梦>的经典化与中西两种小说标准》)
  材料二:
  从诸多作家作品的经典化看,经典的生成是一个多种力量参与的复杂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般读者群体的价值等级虽然不高,却不容忽视。这里的“一般读者群体”不是某个或某些一般读者,而是他们的集合体。
  一般读者群体在不同类型的文学的经典地位建构中表现出不同的作用。依据是否出于消遣娱乐的目的进行阅读,一般读者群体视野中的文学可大致分为严肃文学和通俗娱乐文学。严肃文学诸如莎士比亚戏剧、唐诗宋词、海子的诗、莫言的小说等,这类文学在思想、审美、艺术技巧等方面占据文学的高地,往往内蕴着对人性、社会、历史、生存等的深刻思考,一般读者无法也不会将其作为纯粹消遣娱乐品。通俗娱乐文学诸如金庸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和新兴的网络文学等,这类文学一般读者可以完全为了消遣娱乐去阅读。
  在严肃文学的经典地位建构方面,一般读者群体是权威力量的接受者、维系巩固者和传承者。随着大众文化的流行和现代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一般读者群体减少了对严肃文学经典的关心,降低了严肃文学经典的购买和阅读量,这使得他们接受、维系巩固、传承严肃文学经典地位的作用有所减弱。另外,一般读者群体以消遣的方式去阅读严肃文学经典,如工作或生活中断续收听严肃文学经典的音频——这些音频往往与流行音乐、流行剧集的音频混杂在一起,这种“阅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定义了严肃文学的经典地位。
  在通俗娱乐文学的经典地位建构中,一般读者群体的作用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威压”。威压可分为“现象威压”“话语威压”和“期待威压”。现象威压的表现是一般读者大量购买和狂热阅读某些作品,虽然畅销但不意味着经典。经典未必畅销,但是被广泛购买和阅读依旧为经典的表征之一。“话语威压”表现为一般读者个体对全民热读的作家作品经典地位的询问,钱理群就曾记述学生向他询问金庸的文学史地位。“期待威压”主要来自粉丝群体之于网络文学经典地位的建构。期待威压有时会引起关于粉丝喜爱的作家作品优劣的辩论,这种辩论与话语威压的不同之处,在于话语威压中的个体发声者对于作家作品的经典地位仅仅是有此疑问,期待威压中的个体则是已经做出了肯定评价并且以绝不动摇的姿态坚持其肯定评价。
  总之,大众文化的流行、网络文学的兴起、技术带来的文学接受方式的变化,使一般读者群体在文学经典地位建构方面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在严肃文学经典地位建构方面,他们对严肃文学接受方式的改变蕴藏着重新定义严肃文学经典地位的潜势。在通俗娱乐文学经典地位建构方面,他们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建构威压,引发了是否应该进行经典地位建构的问题。
  (摘编自田淑晶《现代社会文学经典化的参与力量及其价值分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的独创性,与创造性地吸纳当时的各种小说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B.由《红楼梦》第一回的结尾和第七十二回的结尾,可以看出两种分回模式的优劣。
  C.因为严肃文学作品往往有着深刻内蕴,所以一般读者不能将其视为纯粹消遣娱乐品。
  D.一般读者大量购买和狂热阅读某些作品,对这些作品经典地位的建构会起一定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够从事体情理和人物心理等方面推进情节发展,说明《红楼梦》已经开始出现向现代小说结构演进的趋向。
  B.《红楼梦》把古代诗词曲赋融入情节,使之情境化,同时使用了大量意象,营造意境,使之呈现出了诗化特点。
  C.一般读者群体用消遣的方式阅读严肃文学经典,会导致严肃文学经典与通俗娱乐文学经典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
  D.一部小说能否成为经典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作者的独创性、作品隐含的情感和文学性,以及读者对作品的建构作用。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一般读者群体在文学经典地位建构中的作用的一项是( )
  A.新世纪伊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辟的《世纪回眸•百姓点播》栏目播出《平凡的世界》,再一次引发了听众的热情关注。
  B.《盗墓笔记》系列堪称近年来中国出版界的神作,长期占据国内各大图书销售排行榜的首位,获得百万读者的追捧。
  C.网络文学中作者与读者的界限日趋混淆,写作成为网络大众“不过瘾就自己来”的行动,他们被称为“读——作者”。
  D.《我与地坛》被选入多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学校教育使其成为史铁生众多作品中最具经典性、影响力最大的一部。
  4.你认为在通俗娱乐文学经典地位的建构过程中,“话语威压”和“期待威压”哪一种作用更大?
  5.《蒋勋细说红楼梦》是知名学者、作家蒋勋的系列讲座录音集,被誉为以主讲者原音呈现的“文学经典”。自上线后,该节目凭借作者的独特音质与对《红楼梦》的深入理解,吸引了亿万观众,播放量达3.3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牙 疼汪曾祺我从大学时期,牙就不好。一来是营养不良,饥一顿,饱一顿;二来是不讲口腔卫生。有时买不起牙膏,常用食盐、烟灰胡乱地刷牙。又抽烟,又喝酒。于是牙齿龋蛀,时常发炎——牙疼。牙疼不很好受,但不至于像契诃夫小说《马姓》里的老爷一样疼得吱哇乱叫。“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不见得。我对牙疼泰然置之,而且有点幸灾乐祸地想:我倒看你疼出一朵什么花来!我不会疼得“五心烦躁”,该咋着还咋着。照样活动。腮帮子肿得老高,还能谈笑风生,语惊一座。牙疼于我何有哉!
  不过老疼,也不是个事。有一只槽牙,已经活动,每次牙疼,它是祸胎。我于是决心拔掉它。昆明有一个修女,又是牙医,据说治牙很好,又收费甚低,我于是攒借了一点钱,想去找这位修女。她在一个小教堂的侧门之内“悬壶”。不想到了那里,侧门紧闭,门上贴了一个字条:修女因事离开昆明,休诊半个月。我当时这个高兴呀!王子猷雪夜访戴,乘兴而去,兴尽而归,何必见戴!我拿了这笔钱,到了小西门马家牛肉馆,要了一盘冷拼,四两酒,美美地吃了一顿。
  昆明七年,我没有治过一次牙。
  在上海教书的时候,我听从一个老同学母亲的劝告,到她熟识的私人开业的牙医处让他看看我的牙。这位牙科医生,听他的姓就知道是广东人,姓麦。他拔掉我的早已糟朽不堪的槽牙。他的“手艺”(我一直认为治牙镶牙是一门手艺)如何,我不知道,但是我对他很有好感,因为他的候诊室里有一本A·纪德的《地粮》。牙科医生而读纪德,此人不俗!
  到了北京,参加剧团,我的牙越发地不行,有几颗跟我陆续辞行了。有人劝我去装一副假牙,否则尚可效力的牙齿会向空缺的地方发展。通过一位名琴师的介绍,我去找了一位牙医。此人是京剧票友,唱大花脸。他曾为马连良做过一枚内外纯金的金牙。他拔掉我的两颗一提溜就下来的病牙,给我做了一副假牙。说:“你这样就可以吃饭了,可以说话了。”我还是应该感谢这位票友牙医,这副假牙让我能吃爆肚,虽然我觉得他颇有江湖气,不像上海的麦医生那样有书卷气。
  “文化大革命”中,我正要出剧团的大门,大门“哐”地一声被踢开,正摔在我的脸上。我当时觉得嘴里乱七八糟!吐出来一看,我的上下四颗门牙都被震下来了,假牙也断成了两截。踢门的是一个翻跟头的武戏演员,没有文化。就是他,有一天到剧团来大声嚷嚷:“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往后吃油饼便宜了!”——“怎么啦?”——“大庆油田出油了!”这人一向是个冒失鬼。剧团的大门是可以里外两面开的玻璃门,玻璃上糊了一层报纸,他看不见里面有人出来。这小子不推门,一脚踹开了。他直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说:“没事儿!没事儿!你走吧!”对这么个人,我能说什么呢?他又不是有心。掉了四颗门牙,竟没有流一滴血,可见这四颗牙已经衰老到什么程度,掉了就掉了吧。假牙左边半截已经没有用处,右边的还能凑合一阵。我就把这半截假牙单摆浮搁地安在牙床上,既没有钩子,也没有套子,嗨,还真能嚼东西。
  这样对付了好几年。直到一九八六年我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香港前,我才下决心另装一副假牙。有人跟我说:“瞧你那嘴牙,七零八落,简直有伤国体!”
  我找到一个小医院,建筑工人医院。医院的一个牙医师小宋是我的读者,可以不用挂号、排队,进门就看。小宋给我检查了一下,又请主任医师来看看。这位主任用镊子依次掰了一下我的牙,说:“都得拔了。全部‘二度动摇’。做一副满口。这么凑合,不行。做一副,过两天,又掉了,又得重做,多麻烦!”我说:“行!不过再有一个月,我就要到香港去,拔牙、安牙,来得及吗?”——“来得及。”主任去准备麻药,小宋悄悄跟我说:“我们主任,是在日本学的。她的劲儿特别大,出名的手狠。”我的硕果仅存的十一颗牙,一个星期,分三次,全部拔光。拔牙后还得修理牙床骨,这位主任真是大刀阔斧,不多一会,就把我的牙骨铲平了。小宋带我到隔壁找做牙的技师小马,当时就咬了牙印。
  一般拔牙后要经一个月,等伤口长好才能装假牙。但有急需,也可以马上就做,这有个专用名词,叫做“即刻”。
  “即刻”本是权宜之计,小马让我从香港回来再去做一副。我从香港回来,找了小马,小马把我的假牙看了看,问我:“有什么不舒服吗?”——“没有。”——“那就不用再做了,你这副很好。”
  我从拔牙到装上假牙,一共才用了两个星期,而且一次成功,少有。这副假牙我一直用到现在。
  常见很多人安假牙老不合适,不断修理,一再重做,最后甚至就不再戴。我想,也许是因为假牙做得不好,但是也由于本人不能适应,稍不舒服,即觉得别扭。要能适应。假牙嘛,哪能一下就合适,开头总会格格不入的。慢慢地,等牙床和假牙已经严丝合缝,浑然一体,就好了。
  凡事都是这样,要能适应、习惯、凑合。
  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时期经常牙疼,并没有让“我”感觉到不适,反而还增添了不少生活情趣,让“我”乐在其中。
  B.“有几颗跟我陆续辞行了”运用比拟修辞手法,写出“我”有几颗牙齿相继脱落的事实,妙趣横生。
  C.武戏演员将“往后吃油饼便宜”的原因归结为“大庆油田出油了”,这体现了他的冒失和幽默风趣。
  D.治牙的经历让“我”领悟到凡事都要适应的道理,很多人安假牙老不合适,就是因为他们不能适应。
  7.下列对文中出现的几位牙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虽然对麦姓牙医治牙镶牙的手艺不了解,但是当看到候诊室里放的书籍时,感受到他的不俗之处。
  B.票友医生身上有江湖气,并不影响“我”对他的感谢之情,他装的假牙让“我”又能正常吃东西了。
  C.我的读者小宋虽然对女主任医师“劲大手狠”不是十分认可,但是仍然相信她的医术,推荐她给我治牙。
  D.文章对技师小马着墨不多,简短的对话中体现出他不只技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能够替患者着想。
  8.东晋王子猷雪夜醒来,忽发兴致,乘舟前去拜访老友戴安道,天亮时到达朋友门前,却又掉头而归。文章第二段借用这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9.汪曾祺在《自报家门》中说:“我受影响最深的是明朝大散文家归有光的几篇代表作。”请谈谈本文与《项脊轩志》的相似之处。

查看试卷详细描述信息     立即下载本试卷     收藏本试卷     完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