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文言文 > 《中山与燕、赵为王》阅读答案及翻译
题目详细信息

《中山与燕、赵为王》阅读答案及翻译

  • 题目编号:27318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534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2-12-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01-13
  • 考点详细:文言文-文言文综合
  • 选文题目:中山与燕、赵为王 作者出处:战国策 体裁:传记 文言考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文化常识 所考实词: 所考虚词:

试题内容: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山与燕、赵为王,齐闭关不通中山之使,其言曰:“我万乘之国也,中山千乘之国也,何侔名于我?”欲割平邑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
  中山相蓝诸君患之。张登谓蓝诸君曰:“公何患于齐?”蓝诸君曰:“齐强,万乘之国,耻与中山侔名,不惮割地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燕、赵好倍而贪地,吾恐其不吾据也。大者危国,次者废王,奈何吾弗患也?”张登曰:“请令燕、赵固辅中山而成其王,事遂定。公欲之乎?”蓝诸君曰此所欲也曰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说公可乃行之蓝诸君曰愿闻其说
  登曰:“王之所以不惮割地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者,其实欲废中山之王也。王曰:‘然。’然则王之为费且危。夫割地以赂燕、赵,是强敌也;出兵以攻中山,首难也。王行二者,所求中山未必得。王如用臣之道,地不亏而兵不用,中山可废也。王必曰:‘子之道奈何?’”蓝诸君曰:“然则子之道奈何?”张登曰:“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王苟举趾以见寡人,请亦佐君。’中山恐燕、赵之不己据也,今齐之辞云‘即佐王’,中山必遁燕、赵,与王相见。燕、赵闻之,怒绝之,王亦绝之,是中山孤,孤何得无废。以此说齐王,齐王听乎?”蓝诸君曰:“是则必听矣,此所以废之,何在其所存之矣。”张登曰:“此王所以存者也。齐以是辞来,因言告燕、赵而无往,以积厚于燕、赵。燕、赵必曰:‘齐之欲割平邑以赂我者,非欲废中山之王也,徒欲以离我于中山,而己亲之也。’虽百平邑,燕、赵必不受也。”蓝诸君曰:“善。”
  遣张登往,果以是辞来。事遂定。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蓝诸君曰/此所欲也/曰/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说/公可/乃行之/蓝诸君曰/愿闻其说/
  B.蓝诸君曰/此所欲也/曰/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说公可/乃行之/蓝诸君曰/愿闻其说/
  C.蓝诸君曰/此所欲也/曰/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说公/可乃行之/蓝诸君曰/愿闻其说/
  D.蓝诸君曰/此所欲也/曰/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说公/可/乃行之/蓝诸君曰/愿闻其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乘之国,指大国,“乘”为四匹马拉的车,是当时军队的基本编制,战车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标准。
  B.“好倍”中的“倍”意为背弃,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不同。
  C.“是强敌也”中的“强”意为增强,与《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强”不同。
  D.“苟举趾”中的“苟”意为假如,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终苟免而不怀仁”的“苟”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赵两国始终被蒙蔽、利用,先是齐国想割让自己的土地贿赂燕、赵让其攻打中山国,后中山国从中做局,使燕、赵两国背弃齐国。
  B.齐国阻止中山君称王的原因是齐国的实力比中山国强十倍,而中山国居然先于齐国称王,影响了齐国的名声地位,令齐国不能忍受。
  C.张登认为齐国唆使燕、赵两国出兵攻打中山国的真正目的是废除中山君的王号,于是抓住利用这一点,最终解决了中山国的困境。
  D.面对蓝诸君对于强大的齐国会危及中山国的担忧,张登模拟了自己游说齐王的场景,他的计策获得了蓝诸君的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①大者危国,次者废王,奈何吾弗患也?
  ②徒欲以离我于中山,而己亲之也。
  14.张登替蓝诸君想出了怎样的计策来平定称王之事?请简要概括。

试题答案:

10.D
  11.B
  12.B
  13.①往大说会危及国家,其次会废除王号,怎么能让我不担心呢?
  ②只是想离间我同中山国的关系,而自己去亲近中山国。
  14.张登想出离间计来挑拨齐国与燕、赵两国的关系,从而获得燕、赵两国的支持。张登以割地出兵废除中山王称号代价太大为由,游说齐王派使者告知中山君前来齐国约见就支持称王,使得燕、赵两国痛恨并孤立中山国,从而使其王号被废除。然后将齐国支持中山君称王的话告知燕、赵两国,使得燕、赵两国不与齐国交往,转而支持中山君称王。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句意:蓝诸君说:“这正是我所想要的。”张登说:“(现在)请允许我把您当作齐王,我试着说服您。如果可以,就这样做。”蓝诸君说:“愿意听一听您的说法。”
  “而”为连词,表顺承,“登试说公”意为“我试着说服您”,“登”是主语,“公”是“说”的宾语,结构完整,故不能把“登试说公”断开,排除AB;
  “乃”为连词,表示顺接,是“可”的结果,故应在“乃行之”前断开,排除C。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
  B.“不同”错误,《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意为背弃,与文中“好倍”中的“倍”意思相同。句意: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
  C.强:使……强,增强;勉强。句意:这是增强敌人力量的做法/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
  D.苟:假如;苟且。句意:假如能抬脚。/(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而中山国居然先于齐国称王”错误,原文中“何侔名于我”意为“怎能与我齐国齐名”,说明此时齐国已经称王。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废”,废除;“患”,担心;“奈何……也”,反问句。
  ②“徒”,只是;“离”,离间;“亲”,亲近。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的能力。
  结合“齐以是辞来,因言告燕、赵而无往,以积厚于燕、赵”可知,面对蓝诸君的忧虑,张登针对齐国的做法,提出挑拨齐国与燕、赵两国关系的离间计。可概括出,张登想出离间计来挑拨齐国与燕、赵两国的关系,从而获得燕、赵两国的支持。
  结合“夫割地以赂燕、赵,是强敌也;出兵以攻中山,首难也。王行二者,所求中山未必得。王如用臣之道,地不亏而兵不用,中山可废也”“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王苟举趾以见寡人,请亦佐君。’中山恐燕、赵之不己据也,今齐之辞云‘即佐王’,中山必遁燕、赵,与王相见。燕、赵闻之,怒绝之,王亦绝之,是中山孤,孤何得无废”可知,游说齐王时,张登抓住齐王废除中山王称号的心理,给他提供不需割地出兵就能达到目的的办法,即派使者告知中山君前来齐国约见就支持称王,使燕、赵两国痛恨并孤立中山国,从而废除中山君的王号。据此可概括出,张登以割地出兵废除中山王称号代价太大为由,游说齐王派使者告知中山君前来齐国约见就支持称王,使得燕、赵两国痛恨并孤立中山国,从而使其王号被废除。
  结合“齐以是辞来,因言告燕、赵而无往,以积厚于燕、赵。燕、赵必曰:‘齐之欲割平邑以赂我者,非欲废中山之王也,徒欲以离我于中山,而己亲之也。’虽百平邑,燕、赵必不受也”可知,游说燕、赵两国时主要是告知燕、赵两国齐国支持中山君称王,使得燕、赵两国误以为齐国离间它们与中山国的关系,从而不与齐国交往,转而支持中山君称王。据此可概括出,然后将齐国支持中山君称王的话告知燕、赵两国,使得燕、赵两国不与齐国交往,转而支持中山君称王。
  参考译文:
  中山国与燕、赵两国一同称王,齐国封闭关隘,不准中山国的使者通行,他们声称:“我们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山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怎能与我齐国齐名?”齐国想割让平邑来贿赂燕、赵两国,让它们出兵攻打中山国。
  中山国的相国蓝诸君对此感到忧虑。张登对蓝诸君说:“您对齐国有什么忧虑的呢?”蓝诸君说:“齐国强大,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对与中山国齐名感到羞耻,不惜割让土地来贿赂燕、赵两国,让它们出兵攻打中山国。燕、赵两国都喜欢背弃盟约,贪求土地,我担心它们不会支持我们。往大说会危及国家,其次会废除王号,怎么能让我不担心呢?”张登说:“请让我使燕、赵两国坚定地帮助中山君称王,此事就会平定下去。您想要这样做吗?”蓝诸君说:“这正是我所想要的。”张登说:“(现在)请允许我把您当作齐王,我试着说服您。如果可以,就这样做。”蓝诸君说:“愿意听一听您的说法。”
  张登说:“大王之所以不惜割让土地来贿赂燕、赵两国,让它们出兵攻打中山国,其实是想废除中山君的王号。齐王(一定会)说:‘是这样。’这样做大王不仅会破费钱物而且会遇到危险。割让土地来贿赂燕、赵两国,这是增强敌人力量的做法;出兵进攻中山国,这是最先发难。大王做这两件事,在中山国寻求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大王如果采用我的方法,土地不用割让,军队不用出动,中山君的王号就可以废除。齐王一定会问:‘您的方法是怎么做?’”蓝诸君说:“既然这样,那么你的方法是怎么做的?”张登说:“大王派遣负有全权重任的使者,让他对中山君说:‘我封闭关隘不让使者通行的原因,是中山君单独同燕、赵两国称王,而我没有参与并知道这个消息,因此封闭关隘。大王假如能抬脚前来见我,请让我也来帮助您。’中山君害怕燕、赵两国不支持自己,现在齐王说‘马上帮助中山君称王’,中山君一定会回避燕、赵两国,与大王相见。燕、赵两国听说后,一定会生气地与中山国断交,大王也(趁此)与中山国断交,这样中山国就被孤立了,孤立无援,王号怎么能不被废除呢?用这些话游说齐王,齐王能够听从吗?”蓝诸君说:“这样去说齐王就一定会听从,这是废除王号的办法,用什么方法保存王号呢?”张登说:“这就是保存王号的办法。齐王把(‘马上帮助中山君称王’)这番话告诉中山君,(我们)就把这番话转告给燕、赵两国,使它们不再同齐国来往,来加深中山国同燕、赵两国的交情。燕、赵两国一定会说:‘齐国想割让平邑贿赂我,不是想废除中山君的王号,只是想离间我同中山国的关系,而自己去亲近中山国。’即使割让一百个平邑,燕、赵两国也一定不会接受。”蓝诸君说:“太好了。”
  (于是)派张登去了齐国,张登果然用那番话来游说齐王。事情就这样平定了。

  《中山与燕、赵为王》阅读答案及翻译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