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当前中国网络文艺的三维探析》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当前中国网络文艺的三维探析》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8914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279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3-11-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3-12-28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
  • 选文题目:当前中国网络文艺的三维探析 作者:张金尧 体裁:多材料文本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所谓“伪国风”现象,就是在文艺创作中冠之以“国风”“古典”之名,貌似借用了历史典故、经典作品、经典人物形象等元素,实则以无可考证的服装造型、语言修辞、朝代背景进行“恶搞”“戏说”。比如,一些缺乏历史根基与史学考索的网络剧,在叙事上旁枝斜出,拖沓冗长,仅以玄、诞、怪、奇的剧情吸引受众注意力;在人物塑造上对历史真实人物随意增添杜撰,抑或直接架空历史来创造符合现代意识的人物,从而博得眼球;更为关键的是剧中透露出对皇权制度下的“乌托邦”幻想,严重脱离历史实际。如此一味迎合,忽视引领,势必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全球化”文化竞争中,“伪国风”现象恰恰暴露出一部分创作者文化自信的缺失,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作品正在侵蚀我们的文化“长城”。例如:某部影视作品以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为题材,却堆砌诸多中国元素来讲述了一个好莱坞式“勇斗怪兽”的故事。从学界、业界到观众,普遍诟病这部电影缺乏“长城精神”的深厚底蕴,完全是“西方救世主”的形象植入。这是以“中国风”为名、兴“欧美风”之实的典型。
  清除“伪国风”现象,涤浊扬清,正本清源,势在必行。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实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对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对传统文化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清除“伪国风”现象,在网络文艺创作中,就必须做到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网络文艺培根铸魂的根本之路。只有守正才能创新,这表现在网络文艺呈现形式上,就应当要弘扬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华美学精神。就此而言,前文联副主席仲呈祥先生作了深入论述,他认为,“与西方古典美学精神重写实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重写意。“美在意象”,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真谛。中国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以虚代实,程式化,营造意境,都旨在追求诗性品格和超越精神”。
  当然,守正不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在守正的路上,要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如哲学家张世英先生就认为,不可把中西方哲学、把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简单对立,而应以中华哲学为本,同时吸收西方哲学合理的、有用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元素,把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结合起来,互补生辉,兼容整合。这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美美与共”的文艺创作理念指导下,网络文艺的探索才能闯出新路,问世佳作。比如,由北京卫视与爱奇艺网络平台联动播出的纪实节目《上新了,故宫》就是一部守正创新之作。每期节目中,嘉宾化身为“新品开发官”,跟随故宫专家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以时空穿越的方式探察历史的幽微,最后与设计领域专业人士一起打造一款文化创意衍生品。这种节目以“寻找”为形式,实际在“故”与“新”之间架设桥梁,基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宫廷文化、古典文化,探寻守正与创新的契合点,从而让藏于深宫楼阁曲高和寡的经典文化走近普通人的日常,以多元网络媒介的方式为国人打开一扇历史之窗,为全球受众打开一扇东方文化之窗。
  (摘编自张金尧《当前中国网络文艺的三维探析》)材料二:
  古风文化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很多文化产品都有意识地体现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典印记的特点。古风文化中试图表达的意境也带有中国画风,比如古风歌词中化用了不少古典诗词,细细品来,其中传递的正是歌词创作者与古代诗人的共同情绪和相似意涵,而这些内涵恰恰是中华文化长期熏陶且民众高度认同的,这也是古风文化能够引发人们共情的关键。
  尽管汲取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要素,但古风的表达形式往往是通俗的,没有食古不化的僵硬痕迹,也没有脱离现实生活,比如古风音乐的歌词往往采用文白结合的语言形式,让人们能够明白意思,使用的乐器和音乐的旋律也是为人们所熟悉和易于接受的。需要注意的是,古风文化的通俗性并不是低俗,其背后的情感意蕴包含着当代中国人和古人对国家命运、人生价值的共性思考,在满足感官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使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从草根性来看,古风文化的流行是一个自下而上,自年轻人圈层到成年人社会,从亚文化到主流文化的传播过程。古风文化所表达的内容、形式、思想和情感也是人们日常生活能够接触和习得的,如华服就完全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服饰所使用。最重要的是,古风文化的流行多是青年人自发行为,而不是服从于官方组织或者主流社会的要求,这种自发行为和自组织模式更能够增强参与者对古风文化的认同。古风文化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尽管发迹于小众文化,以最初的音乐、漫画、仙侠小说为起端,但巧妙地沿袭了中华文化基因,挖掘社会共同记忆,逐渐在商业化运作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摘编自王丰《古风文化的特征及其未来发展》)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些网络剧通过怪诞的剧情设置、杜撰的历史人物和对皇权制度的“乌托邦”幻想来博得眼球,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停滞不前。
  B. 一些影视作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选材,并堆砌中国元素来讲述好莱坞式的故事,以“中国风”之名兴“欧美风”之实,造成了文化自信的缺失。
  C. 哲学家张世英先生认为应以中华哲学为本,合理吸收西方哲学思想,并将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结合,费孝通先生也认同他的观点。
  D. 古风文化能从亚文化向主流文化传播,得益于其沿袭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挖掘社会共同记忆的做法,同时商业运作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仲呈祥先生的论述,网络文艺工作者应着重于展现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意境,追求诗性品格和超越精神。
  B. 《上新了,故宫》采用电视台与网络平台联动的播出方式,以及其打造文化创意衍生品的节目内容,都符合“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指导意见。
  C. 我们在评价古风歌词时,不只要品读其语言的运用,更应关注其是否传达从古至今的共同情绪和共性思考。
  D. 古风文化的草根性特点,启发我们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思考如何唤起年轻人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3. 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古风文化的一项是( )
  A. 周庄、西塘等特色古镇推出汉服主题活动。
  B. 以明朝江南地区为蓝本设计的手游《江南百景图》。
  C. 上海博物馆举行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 创作者拍摄短视频还原各朝代女子妆容与发饰。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近日,某平台发起一个名为“寻找古籍守护人”的互联网公益活动,鼓励创作者通过说书、绘画、复原古代美食等不同形式,在抖音等平台发布短视频,普及古籍知识,演绎古籍内容,引来广大网友积极参与和互动。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此项活动具有哪些优点。

试题答案:

【答案】
  1. D 2. A 3. C
  4. 材料一的行文脉络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批驳了网络文艺作品的“伪国风”现象;然后,引用中央意见指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最后提出网络文艺应以守正创新为根本,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5. 优点:①民族性突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典印记,沿袭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唤起当代人对古籍的重视;②与当代文化、当代生活相适应,用通俗和创新的形式,如说书、录制短视频等,更易为人们所接受;③草根性鲜明,以公益活动的形式,以互联网平台,鼓励更多普通人参与文化传承的过程。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对皇权制度的‘乌托邦’幻想来博得眼球”错误。根据原文材料一第一段“在人物塑造上对历史真实人物随意增添杜撰,抑或直接架空历史来创造符合现代意识的人物,从而博得眼球;更为关键的是剧中透露出对皇权制度下的‘乌托邦’幻想,严重脱离历史实际”分析,“对皇权制度的‘乌托邦’幻想来博得眼球”在原文中不属于“博取眼球”的做法,是“严重脱离历史实际”。
  B.“造成了文化自信的缺失”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材料一第二段“在‘全球化’文化竞争中,‘伪国风’现象恰恰暴露出一部分创作者文化自信的缺失”可知,应是“暴露出一部分创作者文化自信的缺失”。
  C.“费孝通先生也认同他的观点”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五段“这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不谋而合”可知,应是这与费孝通先生的“美美与共”观点不谋而和。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网络文艺工作者应着重于展现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意境,追求诗性品格和超越精神”错误。根据原文材料一第四段“就此而言,前文联副主席仲呈祥先生作了深入论”,“此”指前文的中华美学精神;又根据此段“与西方古典美学精神重写实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重写意。‘美在意象’,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真谛”分析可知,引述仲呈祥先生的言论只是举例阐述何为“中华美学精神”,而网络文艺要重视的是“中华美学精神”,而不是“着重于展现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意境,追求诗性品格和超越精神”。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并运用的能力。
  根据原文材料二“古风文化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很多文化产品都有意识地体现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典印记的特点”“尽管汲取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要素,但古风的表达形式往往是通俗的”“从草根性来看,古风文化的流行是一个自下而上,自年轻人圈层到成年人社会,从亚文化到主流文化的传播过程。”可知,古风文化具有民族性、普通性和草根性的特点。根据原文“古风文化的流行多是青年人自发行为,而不是服从于官方组织或者主流社会的要求”“古风文化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尽管发迹于小众文化”可知,古风文化应与官方的、正式的、主流的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区分开来。综合上述两点,“汉服主题活动”“设计的手游”“拍摄短视频还原妆容与发饰”都符合古风文化要求。“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不符合要求。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一段主要讲“伪国风”现象,然后批驳网络文艺作品的“伪国风”现象,最后明确“伪国风”现象会“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第二段,指出“伪国风”现象恰恰暴露出一部分创作者文化自信的缺失。
  第三段讲做法,引用中央意见指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如“对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对传统文化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四段讲如何做,即“在网络文艺创作中,就必须做到守正创新”。
  最后两段具体分析如何“守正创新”,如“守正不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在‘美美与共’的文艺创作理念指导下,网络文艺的探索才能闯出新路,问世佳作”。
  也就是材料一的行文脉络是开始先提出问题,指出网络文艺作品的“伪国风”现象;然后分析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如何做;最后是对做法的具体分析。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原文“古风文化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很多文化产品都有意识地体现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典印记的特点”“古风文化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尽管发迹于小众文化,以最初的音乐、漫画、仙侠小说为起端,但巧妙地沿袭了中华文化基因,挖掘社会共同记忆”“这些内涵恰恰是中华文化长期熏陶且民众高度认同的,这也是古风文化能够引发人们共情的关键”等分析可知,“寻找古籍守护人”活动民族性突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典印记,沿袭了中华文化基因,挖掘社会共同记忆。
  根据原文“尽管汲取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要素,但古风的表达形式往往是通俗的,没有食古不化的僵硬痕迹,也没有脱离现实生活,比如古风音乐的歌词往往采用文白结合的语言形式,让人们能够明白意思,使用的乐器和音乐的旋律也是为人们所熟悉和易于接受的”分析可知,从形式上来分析,此项活动鼓励创作者通过说书、绘画、复原古代美食等不同形式展示,没有脱离现实生活,用通俗和创新的形式,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根据原文“从草根性来看,古风文化的流行是一个自下而上,自年轻人圈层到成年人社会,从亚文化到主流文化的传播过程”“古风文化所表达的内容、形式、思想和情感也是人们日常生活能够接触和习得的”分析,“寻找古籍守护人”的互联网公益活动,是利用互联网,且是公益活动,它的草根性鲜明,这样可以鼓励更多普通人参与文化传承的过程。

  《当前中国网络文艺的三维探析》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