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一苇轩 > 题目浏览 > 现代文阅读 > 《大自然之“大”——光雾山漫笔》阅读题及答案
题目详细信息

《大自然之“大”——光雾山漫笔》阅读题及答案

  • 题目编号:29225
  • 是否推荐:
  • 难度平均:3
  • 质量平均:3
  • 收藏次数:0
  • 浏览次数:240
  • 使用次数:0
  • 创建时间:2024-01-01
  • 上传用户:gzywtk
  • 上传时间:2024-02-01
  • 考点详细: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 选文题目:大自然之“大”——光雾山漫笔 作者:蒋子龙 体裁:散文

试题内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之“大”——光雾山漫笔蒋子龙①我真孤陋寡闻得可以,在接到“光雾山笔会”的邀请之前,竟从未听说过这个山。
  ②“光”和“雾”,又有光,又有雾,充满现代意象。心想这是一座古老的山,还是新发现的山?抑或是给老山取个时髦的新名字?后来,我都进了光雾山,还仍然对“光雾”两个字不明所以。
  ③第一天游览,年轻的导游张口就说:“光”就是“都”的意思,光雾山即“都是雾的山”。当光雾山雾最浓的时候,随手在空中抓一把就可以捏出水来。正如当地民歌里所唱的:“哥在山中抓把雾,轻轻捏出数滴水;妹在山中唱支歌,甜得漫山细雨飞。”
  ④我越发的一头雾水了,如此说来应该叫大雾山,或云雾山,与“光”何干?当时我们就站在明亮的阳光里,“光”是有了,却不见雾在哪里。或许导游指的是光雾山的主峰,它处于雪线之上,经常云遮雾绕,扩而大之便玄虚成“都是雾”的山了。
  ⑤后来查资料,知道光雾山是大巴山脉中的一支。然而就是这一支,方圆有三千四百多平方公里,其中百分之六十为原始森林,植被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六。A古木森然,繁阴凌乱,烟埋草没,绿苔斑斑。高低上下,前后左右,随你朝哪个方向看都是一片大绿:深绿浅绿,嫩绿老绿,水绿墨绿。B这样的绿,真绿得雄浑,绿得深透,绿得波涛汹涌、无边无际,绿得清冽空灵、不可思议,连空气都是绿的,后来连我的感觉也变成了绿的。
  ⑥但,每架山的峰不同,谷就不同,谷不同水就不同,山水不同树木就不同,因此绿得也不同。若是只凭两条腿,在绿的迷阵中钻一天也看不了两个景区,后来我们坐上车在光雾山里钻。路转千盘,崖临百丈,高树依岩秀,山竹修如云,看哪儿都不错,可看了几天也未能看清光雾山的全貌,也可以叫真貌。
  ⑦或许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忽然间体会到,人类为什么要称呼自然界为“大自然”了!
  ⑧人对自然称大,是深切地感到了自己的小。人和山比微不足道,人和树比同样微不足道,还处于原始生态的大林莽,气势沉雄,野性四溢。远看它孤寂而阴郁,走近却感到充满动感,不停地在变化着容貌、颜色和形状,奥妙无穷,神秘莫测。平时人们无论多么向往大自然,此时却无人敢深入其中,独享大自然的亲近抚摸。
  ⑨在光雾山里,时间仿佛是静止的,就像神话传说的那样,“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里是人间天上,还完好地保留着大自然的原生态。光雾山保留着二千三百多种野生植物,一百九十五种野生动物。有一种被称为“冰川时期活化石”的树木叫“巴山水青杠”,我看它却青枝绿叶,生机蓬勃,仿佛冰川时期就是昨天的事。此树小的粗如手臂,翠色含烟;大的要两三个人才能搂抱得过来,树干光滑挺直,手摸上去坚硬如钢铁,树冠直上干云,遮天蔽日。如此珍贵的树木自然生长缓慢,极其稀少。而光雾山的野生水青杠林竟有五万亩之多!
  ⑩在这里,时间之所以像凝固在原始状态一般,是因为我在光雾山甚至看不到过去的痕迹,奇怪这里铺天盖地的原始森林怎么没有被砍了去大炼钢铁?在盛行毁林造田的时候怎么没有被烧掉?是因为它太大了,自卫和再生能力强盛?还是它接近川、甘、陕三省的交汇处,山高林密,路险人稀,才得以幸运地躲过了一场场浩劫?
  ⑪我曾经读过一份公开发表的调查报告,报告引用德国环保专家的话说:德国的环保堪称世界第一,在原生林被彻底毁灭后开始人工生态建设,到处都是整齐划一、郁郁葱葱的人造林,看上去很优美。可是在遇到火灾、虫灾和酸雨袭击的时候,就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保护,人工林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要想达到与大自然同等的生态建设能力差之甚远。
  ⑫他们认为,中国的环境就比德国好得多,因为还保存了大片的原生林。和人工林相比,原生林才是“活”的,它具有自然演化、自我更新的能力,具备了适合地貌和气候的生态系统,包括完整的从初级到顶级的食物链,对自然灾害自有其适应和恢复的能力。原生林不仅有着森林的全部功能,而且还是宝贵的动植物基因库。德国生态学者非常羡慕中国原生林中的生物多样性,其中哺乳动物居世界第一,两栖类动物居世界第二,鸟类居世界第三,高等植物拥有量也位列世界第三。
  ⑬老实说,我在刚刚读到这份材料时心里并不是很踏实,我们真的还有德国人所说的那种原生林吗?如果有的话在哪儿呢?这次在光雾山见到了四十余万亩原始森林,始信德国人所言不虚。我一直以为我们的森林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不然森林覆盖率何以只相当于德国的一半?想不到在大山深处竟剩下一些未被毁坏的原生林,在中国谁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大山深处”?
  ⑭这就是光雾山告诉我的,为什么人们称自然界为“大自然”?大自然“大”在哪里,什么样的自然才称得上“大”?
  ⑮人造自然,不是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自然出天姿,天地任自然。
  ⑯“大”才能“自然”,“自然”才“大”。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展现了作者对光雾山认识的过程,从对其山名的疑惑,到在游览中感悟到自然之“大”,认识逐层加深。
  B.文章善用连续问句来表达作者的思绪,如第⑩段的四个连问展现了作者心中的诸多困惑,也能引发读者思考。
  C.文章叙事抒情时,语言简洁自然,在描写光雾山时,运用了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句式整散结合,富有文采。
  本试题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D.第⑮段画线句中两个“自然”的含义不同,前者为“不局促、不呆板”,后者则为“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然发展”。
  8.作者从光雾山里体会了大自然之“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大自然“大”在哪里。
  9.描写可分为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前者以作者主观感觉来描绘对象,后者则客观描绘对象。第⑤段画线的AB两句都描写了光雾山的绿植,请从主观描写与客观描写的角度简要赏析。

试题答案:

7.D
  8.①大自然占地广,空间大,峰谷各异,山水不同,难见其全貌。②大自然原生林多,野生动植物多,生物多样性强,是宝贵的动植物基因库。③大自然自成生态体系,功能强大,万物自相治理。
  9.①A句运用了客观描写,用“森然”“凌乱”“斑斑”等词语描写了光雾山绿植的客观状态,从高到低,如实再现了一个立体的绿色世界。②B句运用了主观描写来描写作者眼中的绿,“真绿得雄浑……”写出了作者所感受到的绿的气势与风格,“连空气都是绿的……”等句写出了作者被绿色所感染。③主观描写与客观描写相结合,既能突出光雾山满山的绿意,又可表达作者对光雾山绿色的喜爱。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含义不同,前者为‘不局促、不呆板’”错误。结合前文“人造自然,不是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可知此处“自然”含义相同,都是指“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然发展”。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
  根据“但,每架山的峰不同,谷就不同……可看了几天也未能看清光雾山的全貌,也可以叫真貌”,可知大自然占地广,空间大,峰谷各异,山水不同,难见其全貌。
  结合“这里是人间天上,还完好地保留着大自然的原生态。光雾山保留着二千三百多种野生植物,一百九十五种野生动物”,可知大自然原生林多,野生动植物多,生物多样性强,是宝贵的动植物基因库。
  结合“和人工林相比,原生林才是‘活’的……而且还是宝贵的动植物基因库”,可知大自然自成生态体系,功能强大,万物自相治理。
  9.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结合“古木森然,繁阴凌乱,烟埋草没,绿苔斑斑。高低上下,前后左右,随你朝哪个方向看都是一片大绿:深绿浅绿,嫩绿老绿,水绿墨绿”,可知A句运用了客观描写,用“森然”“凌乱”“斑斑”等词语描写了光雾山绿植的客观状态,从高到低,如实再现了一个立体的绿色世界。
  结合“这样的绿,真绿得雄浑,绿得深透,绿得波涛汹涌、无边无际,绿得清冽空灵、不可思议,连空气都是绿的,后来连我的感觉也变成了绿的”,可知B句运用了主观描写来描写作者眼中的绿,“真绿得雄浑”写出了作者所感受到的绿的气势与风格,“连空气都是绿的”等句写出了作者被绿色所感染。
  结合以上可知,主观描写与客观描写相结合,既能突出光雾山满山的绿意,又可表达作者对光雾山绿色的喜爱。

  《大自然之“大”——光雾山漫笔》阅读题及答案 由一苇轩(高中语文题库)www.gzywtk.com进行考点归类细化整理
加入选题     收藏本题     完善题目
  • 评价此题:难度得分
  •   质量得分
  •